何家英的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家英的艺术风格

杨成安

我国的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已有了人物画的图案。从出的距今两千多年的晚周帛画中,可以找到中国人物画源头——以线条为主描绘人物形象

并具有了独立意义的绘画。这些绘画奠定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用线造型的基础。

人物画在中国画艺术中是最早成熟的一个画科。两汉、晋唐、五代期间,一直占者主导地位。虽然宋、元以来出现过低潮,但人物画在若干方面仍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产生了很多成就卓著的大画家,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座人物画历史上的丰碑,其影响延续至今。

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继承了我国历代人物画的优秀传统,同时汲取了“西画”造型、色彩艺术中有益的营养,取精用宏,推陈出新,其作品不仅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而且把她推向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概括而言: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有三点:一、丰富的直觉感觉悟与深厚的素描功力;二、的思维与清雅明朗的色彩;工笔与写意结合的意境。

一、丰富的直觉感悟与深厚的素描功力

重视直觉感悟是何家英的着眼点,同时也是他工笔人物画的突出特点。

传统中国画的继承,一直以来主要是靠临摹前人作品入手,而非直接面对对象写生。尤其是人物画更是如此。这样不仅忽略了画家对客观对象鲜活、生动地直觉把握,最终导致高度概念化的形象处理和形式语言的程式化的形成。何家英打破了一味承袭传统的模式,在西方素描里洞见了传统工笔画所不具备的深入程度以及工笔与素描、东方与西方的共性与个性、相融性与差异性。这为实现他的绘画理想打开了一扇大门。

何家英曾这样说过:要真诚地大感受生活,用艺术语言表现人的心性,人的情感,不能丧失直觉和感受。他注重“外师造化”。因此,写生是何家英找回直觉所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他借助现当代绘画形式尤其是素描所提供的丰富真实的直觉感受展开了富于刨造性的工作,以此填充传统演化轨迹中的薄弱环节。这是在新的层面上对传统的拓展,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真正延续。何家英注重对基本艺术规律的阐发,其绘画技法上也是围绕着这一思路展开的。在空间层次处理、勾线、着色、染法等具体手法上,他既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特质,又有所突破。比如画家追求人物二度半空间的塑造,它既没有西方化,也超越了传统中国画的单一平面性;既有厚度,又很空灵。

在画面表现上,何家英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切入了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的传统方式,将传统程式的钉头鼠尾描、兰叶描和西方人体结构、透视结合起来,即显示线的独立的形式美感,又传达了对象真实的面、体、空间。在衣物和道具上,多选择有花纹图案的入画,通过装饰的花型,围绕衣纹转动,结合透视显示其体积,并尽量追求平面化效果,仅在脸、头发、手、脚部有体积,但又不是纯西画的体积关系,而是以主观成分介入比较多的形体塑造,或多或少带有结构素描成份,画面始终保持着线的主体,形成了中西结合的最佳方式。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还突出表现在对人物心灵的刻画上。他主张:真诚地去感受生活。用艺术语言表现人的心性,人的情感在每个时代都不可丢掉的东西。因此,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他特别重视眼神的变化,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的道理。他总是依靠艺术形象本身感染人,善于巧妙地把人物设置在最能突出性格的环境及角度中,敏捷地抓住被描写对象的感情神态。通过对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描述来揭示生活的本质。如《街道主任》、《秋冥》、《酸葡萄》等作品。他把人物外貌的特征和内在精神个性有机的形象结合起来,使之达到神情毕肖。在艺术形象上。何家英尽到了艺术家的职责。他的作品形象地反映了生活,把被描绘的对象的本质特征恰当地,巧妙地介绍给观众,使人感到美的享受。在作品《魂系马嵬》、《桑露》中,他充分发挥其造型艺术的特长,充分表现了各种人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不同性格特征。所以他创造的画面总是新颖深邃的。有时他为塑造一个形象,往往要从各种角度,各种构思,动态、色彩、透视以及解剖结构等技法中多方面去探索尝试。也许是由个性气质决定,他的画特别追求准确和微妙,强调视觉的发现正缘于观察仔细所致。这种仔细往往是呕心沥血的损益分寸,很累人的。象那幅《十九秋》光是草稿大大小小就达几十张。树叶几乎每一片都是认真写生所得。在处理人物动态上,特别勇于探索那些昂扬、低俯、坐卧等多数人不肯甚至躲避绕着走,具有高难度的体态特征。所以在他在创作中,艺术形象不是表面的,千人一面的繁琐的摹拟生活,而是比现实生活更概括、更集中、更典型。他借助客观对象和挖掘自身的表达欲望,完成了情感的抒写。无疑深厚的素描功力是他的表现技巧能够不断深入的基础。也是他将传统与写实一路推向极致的关键。

他着眼於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把西方造型手法和中国造型观念巧妙结合起来,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於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於追随。他的创作高扬写实精神,注重生命体验。作品刻画细微,经营位置谨严,人物清丽莹洁。

二、融会中西的思维与清雅明朗的色彩

融会中西的思维与清雅明朗的色彩是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特点,融会中西的思维源于他多年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断学习和长期积累。笔者认为:首先是他只有艺术天赋,其次又深入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学习中国画过程中,何家英除了对传统有着独到的认识外,对中国画吸收西画营养的方式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反对那种只吸收概念,只做表面文章的做法,认为“与其接受那些大而不当的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的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我们实践上的参照,这种实实在在的启悟益人神智”。

何家英技法全面,从国画的写意、工笔到西画的素描、油画、水彩、水粉,无所不通,因此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时,较之他人局限要小些。可以说,《山地》给人的感觉是震撼性的。画家借鉴油画手法,用高光强化光线效果,将整幅作品处理成偏红的暖色调,突出了烈日灼烤的感受。作为对工笔人物画的尝试,似乎是前无古人的。

何家英在中国传统绘画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融入了透视、明暗、光影等西方写实造型的表现方法,同时又注意充分利用绘画材料的丰富性,使得画面突破了传统绘画主观布形的二维平面感,但又有别于油画重客观再现的三维空间感,线的主体性及其独立形式美感得以保持和显现,从而既增强了现实感和鲜活气息,又保留了传统绘画的东方韵味。在色彩方面,他借鉴了西方油画的追求质感、量感的特点和日本画的高雅情调,采用了不过多分染而接近平涂的着色方法,同时又注意色彩间的过渡和呼应,配合以花纹、图案和几何线条的使用,形成了单纯而不单调、生动而又雅致的特点。

当然,何家英对中西传统的融会贯通并不仅仅体现在绘画语言上,他说:“我的信念是中西绘画在语言及思想与精神上的共融。”他认为,得益于其认识论的哲学背景,西画长于观察和感受,这一点值得中国画家研究和学习。实际上,观察和感受本来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优良传统,晋唐绘画之所以能达到雄浑雅健、造型饱满、高逸充盈、朴素自然这样高的水准,除了画家们的才气、学养、心态外,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应该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不会是无根之木,应该也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只可惜,明清以降和“文革”十年,晋唐这一优良传统被轻弃了。以西画为镜,我们可以看清在传统绘画的发展演变中我们的得与失,明白我们应该舍弃什么,重拾什么。

何家英认为,感觉和体验很重要,面对传统,他们是命脉所在。他认为,中国画造型的恒定性与西方造型的永恒性都同样源于对偶然因素的捕捉与肯定,画家只有真诚地感受生活,潜心地去感觉和体验,才能有“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应感之会”。他说,“我在创作实践中便常常把偶然易逝的东西抓住。我的期求是‘一经相遇,便成永恒’。”《桑露》中对光的偶然因素的运用,《秋冥》中对少女微妙情态的捕捉,都凝聚了他刹那间的心灵感受。

融合中西的思维以其特殊的力渗透于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中。具有了何家英式的工笔人物画的特点。它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观,达到了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是何家英的高明之处。何家英在色彩上倾心于西方印象派的色彩,基于对西画的认识和对传统设色的理解,使他形成了色彩单纯化的风格。他又在日本画中体会到画面情调上的高雅,制作上的精审,由此而造成的画面珍贵的质感都使他受益非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