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第三章生物种群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生命表和存活曲线 ➢ 存活曲线:以生物的相对年龄(由绝对年龄除以平均寿命
而得到)为横坐标,再以各年龄的存活率jx为纵坐标所 画出的曲线。
1.2种群的密度和阿利氏规律
1.2.1种群密度 1)一个种群全体数目的多少,叫种群大小。单位
空间中的种群数量叫种群密度,通常以个体数 或生物量来表示。 2)粗密度和生态密度 ➢ 粗密度是指单位空间中的生物个体数(或生物 量); ➢ 生态密度则是指单位栖息空间内种群的个体数 量(或生物量)。 ➢ 生态密度常大于粗密度。
死亡率.许多个体死于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影响的 因素. ➢ 出生率和死亡率一般都以种群中每单位时间每 1000个个体的出生或死亡数来表示.
1.4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生命表和存活曲线 ➢ 生命表:以列表的形式,详细地记载种群各年龄组的死亡个体数、
平均死亡率和存活率,并且由此计算出平均死亡年龄和生命期望。
特定条件下实际出生数量.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影 响的结果. ➢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 a.性成熟速度; b.每次产仔 数; c.每年生殖次数; d.生殖年龄的长短.
1.4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2.死亡率 ➢ 生理死亡率(最小死亡率):在最适条件下个体因
衰老而死亡,其种群死亡率降到最低. ➢ 生态死亡率(实际死亡率):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
• 下降型种群:呈壶型,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 表示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体个体的比例较大,种 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说明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为 衰退种群。
17
性别比
性别比
性别比
1.4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 ➢ 生理出生率(最大出生率):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
到的最大出生数量. ➢ 生态出生率(实际出生率):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
种群的基本概念
1.1.2种群的特征 空间特征 ➢ 均匀型 ➢ 随机型 ➢ 集群型 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等 遗传特征——每个个体都携带相似的基因组合
随机分布
• 个体在种群中出现的机会 是相等的,个体间互相不 影响。
• 随机分布比较少见 • 当一批植物(种子繁殖)首
次入侵裸地上,常形成随 机分布,但要求裸地的环 境较为均一
第三章 生物种群
➢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种群的增长 ➢种群的数量变动和调节 ➢种间的相互作用
思考题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1.1基本概念 ➢ 种群的基本概念
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是具 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 ➢ 区别种群和种(物种)的概念
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不同种之间存 在生殖隔离现象.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长期隔离有可能发 展为不同亚种,甚至产生新的物种.
2.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年龄金字塔或称年龄锥体来表示。
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
• 增长型种群:基部宽,顶部狭。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 而老年个体较小,反映该比较年轻并且种群的出生率 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 稳定型种群:大致呈钟型,从基部到顶部具有缓慢变 化或大体相似的结构,说明幼年个体和中老年个体数 量大致相等,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处 于相对稳定状态。
1.2 种群的密度和阿利氏规律
✓ 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算全部个体,以其平均值推广
来估计种群整体。样方需要有代表性并随机取样。
✓ 标志重捕法:对移动位置的动物,在调查样地上,捕获
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经一定期限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 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 去除取样法等:标记重捕法的一个简单化的变型,即
4
均匀分布
• 个体呈等距离的分布格局。 • 原因:竞争
– 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 (树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 际)
– 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 – 地形或土壤物理形状的均
匀分布使植物呈均匀分布
5
成群分布
• 成群分布:个体呈块状或 呈簇、成群分布
• 原因:
– 微地形的差异
– 繁殖特性所致:种子 不易移动而使幼树在 母树周围或无性繁殖
百度文库对密度和绝对密度
1.2种群的密度和阿利氏规律
3)常用调查法
➢ 数量调查法:一种直接计数的方法,适用于一 些大型而明显易见的生物,直接计数全部的个 体。
➢ 取样调查法:绝大多数的种群是不能直接计数 全部个体的,只能抽取一部分样本来作为代表 性的数量特征,用以估计种群总体的密度。
➢ 常用的:样方法、标志重补法、去除取样法等
– 动物和人为活动的影
响
6
样方大小与种群内分布型分析
(a) 实际分布 (b) 大块的样方,结果呈现是聚集分布 (c)小块的样方,结果呈现的是随机分布
7
种群的基本特征
1.1.3 种群生态学 ➢ 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种群的数量变动
规律,即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 规律及其变动原因(调节机制) ➢ 意义:种群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对合理地 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有效地控制病害虫以 及人口问题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地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 少,捕获数也逐渐降低,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当单 位努力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 计值。
样方法
草 原13
1.2 种群的密度和阿利氏规律
2.2 阿利氏规律 ➢ 种群密度过高时,由于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缺乏,排泄
物的毒害以及心理和生理反应,则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产生所谓的拥挤效应 ➢ 种群密度过低,雌雄个体相遇机会太少,也会导致种 群的出生率下降,并因此产生一系列生态后果。 ➢ 种群密度过低和过密对种群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不利的, 每一种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这就叫阿利氏 规律 ➢ 阿利氏规律对于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保护有指导意 义。
1.2 种群的密度和阿利氏规律
2.3 集群现象及生态学意义 ➢ 动物的集群生活也称为集群现象 ➢ 生态学意义: ①集群有利于物种生存,如共同防御天敌,保护
幼体等。 ②集群有利于改变小气候条件。 ③集群也可能改变环境的化学性质。
1.3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
1.种群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的百分 比,即各年龄级的相对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