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贫困标准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家庭人数
2007 年贫困线
=2×1.038(价格通涨) 2009 年 1 月贫困准则
1
$10,590
$10,992
$10,830
2
13,540
14,055
14,570
3
16,530
17,158
18,310
4
21,203
22,009
22,050
5
25,080
26,033
25,790
15.2%
9.4%
资料来源:http://www.poverty.org.uk
2.2.2 贫困标准的变化
1960 年以后,开始转向相对贫困。相对贫困是指相对于平均水平而言,个 体缺乏日常生活所需的一些资源。或者说相对于平均水平而言,个体不能获得日 常生活中所需的全部资源。
在反贫困战略中,社会排斥受到关注。“当个体或地区暂时处于失业状态、 劳动技能低、低收入、简陋的住房、高犯罪率、卫生条件差、较高离婚率时”, 就称为存在社会排斥。
3,685
4,675
1.27
6
4,135
5,250
1.27
7 口及以上
5,090
6,395
1.26
贫困准则(poverty guideline)。贫困准则是贫困线的简化版本,主要是为了 管理目的。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确定的 2008-2009 年贫困准则如表 3 所示。
表 3 2009 年卫生与人类服务部贫困准则
2
中国的贫困发生率与人均 GDP 和基尼系数有矛盾。即中国的人均 GDP 并不高, 收入分配又比较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贫困发生率是 84 个国家中最低的,显然 有违一般规律。
2. 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的贫困标准
2.1 美国的贫困标准 美国有两个版本的官方贫困线:即贫困线(the poverty thresholds)和贫困准
4
1979 年以来,英国对贫困的定义是“家庭收入低于收入中位数的 60%”。中 位数收入是指处于中间收入分配阶层的家庭所获得的税后收入。英国 1979-2007 年的贫困人口数及贫困发生率如表 4 所示。1979 年有 13.7%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 下,2006/07 年 22.2%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
表 5 澳大利亚 2009 年 1 季度的贫困线
收入单位 (家庭类型)
包括住房 (每周澳元)
不包括住房 (每周澳元)
户主工作
1 对夫妇
524.18
383.38
1 对夫妇 1 个孩子
630.09
476.56
1 对夫妇 2 个孩子
736.00
569.74
1 对夫妇 3 个孩子
841.91
662.91
1 对夫妇 4 个孩子
澳大利亚的最新贫困线是墨尔本应用经济和社会科学院于 2009 年 1 季度更 新的,并且包括了住房成本。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指 2 个成人,其中 1 人工 作,抚养 2 个孩子)的贫困线为,每周 736 澳元。如果 1 对夫妇 2 个孩子,但是 户主不工作,则包括住房成本的贫困线为每周 767.79 澳元。
-44.5
-6.3 -3.5 -10
-1.7
-24.3
-32.3
-60
30.3
1.5 -7.4
13.8
-25.-124.6
图 1 世界银行估计的贫困发生率与各国估计的贫困发生率的差
根据世界银行估计的贫困发生率和各国官方贫困发生率,会发现一个基本规 律,相对富裕的国家贫困标准较高,相对贫穷的国家贫困标准较低。 Ravallion(1998)曾经用计量模型验证过这一规律。
t=2.87 t=-7.28 t=3.24
其中 R2=0.47,所有系数在 1%水平上显著。结论表明,当人均 GDP 每提 高 1 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下降 0.385 个百分点;当基尼系数每提高 1 个百分点, 贫困发生率提高 0.906 个百分点。即收入分配越不公平,贫困发生率越高。相对 于人均 GDP,加大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对于减贫更敏感。从模型估计的系数来看,
多维贫困受到关注。英国政府认识到对穷人的课税减免、救济金的使用,仅 仅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而对于消除贫困所涉及的住房、卫生、教育却没有关注。 政府必须重新思考如何才能在多维角度消除贫困,特别是儿童贫困。消除儿童贫 困既有利于确保社会的公正性,也有利于解决儿童在生长过程中所面对的长期社 会排斥。
通过全民福利构建安全网。1944 年开始实行教育法案(Education Act),建 立了 15 岁以下全部免费的教育体制。1948 年开始实施全国健康服务(NHS)。
则(the poverty guidelines)。贫困线由美国人口调查局发布,主要用于统计贫困 人口数量,例如,估计每年的贫困人口数以及按照居住类型、种族和其他社会、 经济以及人口学特征划分的贫困人口数。贫困准则由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发布, 主要目的是用于项目管理,例如,决定一个人是否有资格获得联邦项目提供的援 助。
60 52.8
亚美尼亚 乌克兰
阿塞拜疆 泰国
格鲁吉亚 多米尼加共和国
中国 约旦 突尼斯 牙买加 斯里兰卡 阿尔及利亚 菲律宾 萨尔瓦多 印度尼西亚 洪都拉斯 玻利维亚 圭亚那 蒙古 越南 摩尔多瓦 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危地马拉 埃及 尼加拉瓜 塔吉克斯坦 老挝 印度 柬埔寨 也门 巴基斯坦 斯威士兰 尼泊尔 马达加斯加 孟加拉国 肯尼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坦桑尼亚 加纳 喀麦隆 毛里塔尼亚 莱索托 乌干达 尼日利亚
图 1 表明,在 45 个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中,官方贫困发生率比世行估计 低的国家有 11 个,比世行估计高的国家有 33 个,另外一个国家印度尼西亚为缺 失值。与世界银行估计的贫困发生率相差最大的国家是坦桑尼亚,世界银行按每 人每天 1.25 美元估计的坦桑尼亚贫困发生率为 88.5%,坦桑尼亚本国估计的贫困 发生率为 35.7%。中国的官方贫困发生率为 2.8%,世界银行估计的为 15.9%,相 差 13.1 个百分点。
2002/03 13.1
8.5
2004/05 12.1
7.9
2006/07 13.2
Leabharlann Baidu
9.0
1.3
13.7%
5.9%
2.4%
3.9
22.9%
14.8%
7.0%
4.8
24.4%
16.3%
8.3%
4.9
23.1%
15.3%
8.5%
4.9
22.4%
14.6%
8.3%
4.9
20.5%
13.4%
8.3%
5.6
22.2%
关键词:贫困线,动态监测
1. 官方贫困标准的国际比较
人类对于贫困的认识从最初的饥饿、营养不良,到收入贫困,再到能力贫困、 权力贫困、社会排斥等不断拓展。因此,衡量贫困的标准也就各不相同。但世界 上广泛接受的贫困标准还是基于消费或收入的贫困线。当前,普遍采纳的贫困线 包括两类:一类是世界银行发布的贫困线;另一类是每个国家的官方贫困线。 1.1 各国的贫困发生率
3
标准。最低生活需要(Basic Needs)的消费品包括食品和非食品两类。即 zBN zF zNF 。对于非食品消费部分(zNF),她设定食品消费是家庭消费的 1/3, 那么,贫困线就等于 3 倍的食品贫困线,即 zBN 3 zF 。
表 2 美国经济水平和低成本水平的非农场贫困线(1963 年)
1.2 贫困发生率与人均 GDP 和基尼系数的关系
一般而言,随着人均 GDP 的提高,贫困发生率降低;在人均 GDP 一定的条 件下,一国的基尼系数越高,说明该国收入分配越不公平,贫困发生率就越高。 基于这一理论假设,用 64 个国家的数据估计出其关系为:
lnHRi = 3.260 - 0.385ln(GDP) + 0.906ln(GINI)+vi
947.82
755.06
单身
391.85
263.71
单亲 1 个孩子
503.05
362.18
单亲 2 个孩子
贫困线。1964 年,约翰逊政府宣布“向贫困宣战”,并确定了贫困的绝对标 准,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CEA)把各类家庭的贫困线设定为每年 3000 美元(按 1962 年美元),对于无亲属的个人,设定贫困线为 1500 美元。
图 2 美国贫困人口数和贫困发生率(1959-2005)
资料来源:US Census Bureau, report on income, poverty and insurance for 2005.
6
28,323
29,399
29,530
7
32,233
33,458
33,270
8
35,816
37,177
37,010
注:包括 48 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9 人以上的家庭,每增加 1 人增加 3,740 美元。
2.2 英国的贫困标准
2.2.1 贫困的定义和测量
1950 年以前,英国选用基本的食品、衣服、住房需求的“购物篮子”作为衡 量贫困的标准。1950 年后,随着现代福利国家的建立,用“购物篮子”来测量贫 困的方法被废除。
根据课题组对世界上 194 个国家和地区贫困标准的梳理,2000-2007 年, OECD 31 个国家不再制定基于绝对贫困的官方贫困线。欧盟国家普遍采用人均 收入低于收入中位数 50%作为贫困线(World Bank,2005)。除去 OECD 的 31 个 国家,其余 163 个国家和地区中,86 个国家有官方贫困线。
世界各国贫困标准研究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课题组1
摘要:本报告分析了世界各国官方贫困线的基本规律,86 个有官方贫困线 的国家,官方贫困发生率均值为 37.4%。世界一般规律表明,随着人均 GDP 的提 高,官方贫困标准在提高。按照世界一般规律,中国当前的贫困标准相对偏低, 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国官方贫困线。建议在完善贫困线时,考虑地区、家庭结构、 消费结构变化、老龄化和残疾额外支出等因素。对特殊贫困片区开展有针对性的 多维贫困测量。完善贫困动态监测机制,评估贫困的动态变化情况。对公共支出 和各类专项项目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使增长有利于穷人。
表 4 贫困人口变化数及发生率
人数 (百万)
占总人口的比例
年份
低于中等 低于中等 低于中等 收入 60% 收入 50% 收入 40%
低于中等 低于中等收 低于中等 收入 60% 入 50% 收入 40%
1979
7.6
3.3
1989
12.9
8.3
1998/99 14.0
9.4
2000/01 13.4
8.8
社会保障部的 Orshansky 在 1965 年将美国贫困线拓展为两条:一条是基于 “经济水平”(economy level),另一条是“低成本水平”(low cost level)。首先,将 家庭分为农场和非农场两大类。其次,考虑家庭的人口结构和规模。第三,考虑 户主的年龄。在考虑了上述三个基本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最低生活
40
20
13.1
18.8
11 13 5.2
24.2 9.6
0
-11.6 -20 -17.5
-40 -40.3
-37.2 -41.1
-47.6
-5
-2.5
-8.7
-12.2
-16.7 -15.8
-26.2
-7.4 -13.7
-27.3 -32.5
-45.6
-40.4
-14.7
-21.3
-22.9
-32.1
2.3 澳大利亚的贫困标准
近 20 年,澳大利亚的中产阶级在萎缩,5%的最低收入人群,在过去十年变 得更穷了。失业人口、单亲家庭、残疾人、土著和一些移民和难民是贫困的高发
5
生群体。
澳大利亚的官方贫困线是亨德森贫困线(Henderson Poverty Line,HPL)。 亨德森贫困线是根据贫困调查委员会 1973 年 3 季度的基准收入制定的。基准收 入是以标准单位计算的,一个标准单位是指满足 2 个成人和 2 个儿童的 4 口之家 的基本需要的可支配收入。HPL 贫困线是标准单位每周支出的 57%。其他家庭 类型的贫困线是根据这个贫困线导出的。贫困线按照不同时期的人均家庭可支配 收入进行更新。
家庭规模
经济水平贫困线
低成本贫困线
比例
1
1,539
65 岁以下
1,580
1,885
1.19
65 岁及以上
1,470
1,745
1.19
2
1,988
户主 65 岁以下
2,050
2,715
1.32
户主 65 岁及以上
1,850
2,460
1.33
3
2,440
3,160
1.30
4
3,130
4,005
1.28
5
在有官方贫困线的 86 个国家中(包括 22 个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45 个中
1 课题组组长:吴忠,副组长:黄承伟,成员:王小林、张慧东、金然。
1
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17 个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和津巴布韦),官方贫困发生率 最高的为马达加斯加,71.3%,最低的为中国,2.8%,平均值为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