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之爱与基督教之爱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之爱与基督教之爱的比较

引言

儒家和基督教,分别作为中西方的瑰宝,在各自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儒家所倡导的的“仁爱”和基督教所倡导的“圣爱”相互对应,相映成趣。儒家的“仁爱”是对爱的一种深刻阐释,“仁爱”是从人的经验性情感中提炼出来的,它在经验生活中体现的是一种普遍性的情感。而“圣爱”一开始就是以上帝作为出发点,上帝爱人,继而扩展到人对神回应的爱,然后推向人与人之间的博爱。这两者虽有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被钉在“爱”这一宏大的条框内。本文从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着手,试图探寻出二者存在的异同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二者产生的历史背景

孔子所处的是朝代衰败、礼崩乐坏的时代。他孜孜以求的是要恢复周礼,因而基于此而提出“仁爱”,企图从“仁”即“二人”关系中,寻找一种可以统驭万方的爱,藉此建立起一整套纲常伦理。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性善与仁政的思想。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董仲舒的弘扬,儒家成为了蔚然大宗。孔子身处的时代使他深感天下无道,社会伦理秩序荡然无存,于是提出克己服礼为“仁”的理想,透过实践“礼”证取“仁”的最高价值,若能做到则天下归仁。仁人达仁者便是能究天人之际的圣人,由他们任君主管理百姓则大同世界可见。

基督教的“圣爱”与犹太人的历史深深相契。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少数历尽劫难而精神不灭的民族,从最初希伯来人两到迦南,到犹太人亡国灭族之灾,这些罕见的创伤使得犹太人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救世主意识因此成为这个民族最深刻的集体无意识。如何救世复国,凝聚族群,由此产生的基督教的爱欲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性与神性。以爱为基本教义的基督教相较于以契约为教义的犹太教,其不分族群的全能性被赋予更多的普世价值,进而得以弘扬光大。

二.二者的异同分析——平等之爱与差等之爱

(1)“仁爱”——差等之爱

儒家的仁爱包含了三个大的层次:以家庭为体系的爱、以社会为体系的爱和以宇宙为体系的爱。这三个体系内的爱是相互联系的,并且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即儒家“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仁爱”内涵丰富,究其根本乃是“爱”的演绎和诠释。“仁者爱人”——仁即是爱。“仁爱”是一种发自家庭又超越家庭,延及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自然、宇宙的普遍的爱,“仁爱”体现的这种由里及外、由小及大的爱是适合用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群、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多关系的道德准绳。

孔子的“仁者襟怀”,最高的境界就是对万物的爱。因此,“仁者襟怀”可以说涵摄了人类之至善至尊的品性,一种普遍永恒的追求。以人为最高目的的同时又普及到对万物的爱,实际上体现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也就是宇宙和人类的和谐统一。这种统一在宇宙体现为“生”,如《易经》所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儒家对宇宙万物的爱,是对生命的爱,对生生不息宇宙的爱的文化价值取向。

儒家仁学为了确保仁的实施,将爱的表述建立在最为具体的伦理语境中,即孝悌为本,以此扩展至爱众,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扩展至爱国家,爱天下。并且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加以规约。这种推己及人的爱欲的扩散背后有一个盲点,那就是心灵至爱的发生是建立在每一个体体验的基础上的,而个体的愚钝则会导致爱的断流。孟子言人性本善,言人有恻隐之心时,本身就包含了山的发现与否的危机的存在。人固有恻隐之心,热固本善,但是当善不曾被开掘出来时,“以已度人”就沦落为虚空,爱因此曾为无本之水。同样,孔子鼓吹孝悌为本的仁学观,当一个人的孝悌不足以强大到扩展到爱众时,孝悌可能成为私欲的藏身之处。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自我的省察之上。

一般来说,儒家讲仁并不是要强调爱有差等,而是强调爱应当推广。换句话说,儒家并没有教导人们爱别人应当尽量地少,相反,它总是鼓励人们将自己的爱尽量多地推广到别人身上。但是,另一方面,儒家的爱是以亲子之爱为范型的,“亲亲”这个概念就能表明这一点。亲亲指孩子对父母的爱,仁所要求的便是将这种爱尽量扩展开去,用以对待别人的父母。这样一来,爱在人们中的分配客观上就有了差等,爱自己的父母自然会甚于爱别人的父母。所以,仁的确内在地包含着差等之爱的属性。因而儒家的爱是有条件的爱,是一种“差等之爱”。

(2)“圣爱”——平等之爱

基督教的“圣爱”(Agape),Apage本指早期基督教的团契聚餐,此仪式发源于耶路撒冷,表显基督徒友爱之情。后来神学家们将之扩充,使“圣爱”既有神人的互动关系也可作人伦的指引。前者指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无条件为人的罪被针十架,是上帝对人的无私之爱(selfless love)、是启示的高峰。后者指人实行上帝的旨意,组成休戚与共的信仰群体。不过无论怎样,人之所以实行圣爱都是上帝的恩典,这与儒家把仁的根源内在于人的心性迥然不同。

平等之爱是基督宗教所倡导的爱。《圣经·新约》中写道:“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Jesus said to him," You shall love the Loa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This is the great and first commandment. And a second is like it: Your shall love your neighbour as yourself. On these two commandments depend all the Law and the Prophets.")“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Anyone who doesn't love doesn't know God, because God is love.")“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So now faith, hope, and love abide, these three; but the greatest is love.")“神就是爱”是处理神人关系的总纲,而“爱人如己”则是处理人人关系的总纲(Love is a key attribute of God in Christianity, God is love——the love of God has been the center of the spirituality of a number of Christian mystics .)。在这里,耶稣把旧约的十诫概括为爱神爱人,爱神就是对神的信仰和顺服,爱人就是按照神的教导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神的教导就是要让人爱人如己,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邻人之爱、教友之爱和对敌人的爱,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爱的平等性。

此外,在维基百科中,对“圣爱”即”Love of Christ”是这样解释的:”The love of Christ is a central element of Christian belief and theology. It refers both to the love of Jesus Christ for humanity, and to the love of Christians for Christ. These two aspects are not distinct in Christian teachings—the love for Christ is a reflection of his love for his followers.”

由这些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基督之爱是超验的爱,基督教的教义第一根本为要尽心尽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