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论语八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默而识之( ②愠(
yù n ) dà i )
)zāi
④殆(
zhì ) ⑥哉(
⑦不亦说乎(
yuè ) ⑧诲( huì )
3.判断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A.顺接连词 B.转折连词 ①学而时习之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学而不思则罔 ④学而不厌
A B B A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九、学习第八则
心里想弄明白而不能的 时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 [fěi 不发。
启发, 开导 口中想说却不能 恰当地表达出来 的样子 启发
举一隅 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提出, 举出 方角,方的 物体都有四 个角, 类推 就一再教他 了。
答复
•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 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 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 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 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讲学习态度。意 思是说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为了夸耀,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德时,不应怨恨,这才是道 德上有修养的人应有的态度,这句话对学习者的个 人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学习第二则
指旧的知识 连,表顺接 领悟 新的知识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 动采取存疑态度,首创 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因材施 教,注重“学”“思” 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 家,到治国平天下,政 治、经济、军事、伦理、 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古代男子的美称 或尊称,这里尊 称孔子
二、学习第一则
连词,表顺接
同“悦”,愉 快,高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è 乎?
第三则也是讲学习方法,以精练对称的语言, 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 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 深化和扩展。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才 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孔子的学生,姓仲, 五、学习第四则 名由,字子路,又 教,教导 同“汝”,你 字季路
子曰:“由, 知 zhī 之乎?
对待知与不知 的正确态度
焉;
择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
连,顺接, 就
优点,好的 方面。
而改之。”
• 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一定 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在里面;我 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 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第七则,讲学习态度,反映了孔子“不 耻下问”,善于向一切人学习,不仅学习 他的优点,同时注意把别人的缺点作为自 己借鉴的地方,以改正自己的缺点。
一、导入新课
1、填写下面成语: 不亦( 乐 )乎 ( 敏 )而好学 学而不( 厌 ) 温( 故 )知新 不耻( 下 )问 ( 诲 )人不倦
举一( 反 )三
择( 善 )而从
2、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中国哪本伟 大的著作吗?
《论(
lú n
)语》
3、说说“论”的意思? 按照一定的题目、体例和方法编辑 档案文献的活动,多指资料较多、 篇幅较大的著作。
诲 huì
女 rǔ
代,它,指孔子教给学生的学问。
知 zhī 之为知zhī之,不知 zhī为不知 zhī , 知 是知 zhì 也.”
道 代,这 是 同“智”,聪明智慧。
译文
•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 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啊”
理解: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 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 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切不可不 懂装懂。孔子这话是对弟子了路讲的,一开 始采用呼告,感叹的句式,引起听者的注意 和重视,也说明了孔子对这一学习态度的极 端重视。
论——编纂(zuǎn):编辑,撰述;
4、关于《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有关儒家思想的重要的著作。从宋朝以 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 合称“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必读 书。《论语》包括《学而》《为政》《八 佾[yì ](古代乐舞的行列) 》《里仁》等 篇,这里面包含着孔子渊博知识和丰富的 生活经验,其中有些言论,可以看作格言, 供后人借鉴。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 部《论语》治天下”
练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 1.学而时习之 之,指学到的东西。 2.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之,代孔子的训言,第二个之代事物。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之,代词,它。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之,代词,代孔文子。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之,代词,代他的优点。
第八则讲的是教的方法,先让学生思考, 表达,再给以适当的启发。学生不能举一 反三,再教他也没有作用。这里强调了学 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否则, 教师讲得太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小结:本课围绕一个共同主题:教育与学习。 作为中国早期著名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 论和学习理论对于后世的人们一直有着指 导意义,我们今天还从中受益。如对教师 必备的优良品质,报提出要“学习不厌, 诲人不倦”;对学习原则,他提出要学与 思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对学习的态度,他提出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学习的 具体方法上,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些话现在都已
这里是凭借的意思 可以
以 (之) 为
代,“这一 点”——温 故知新


矣。”
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 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理解:
第二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不仅“温故”, 巩固旧知识,还能“知新”,能有新的理解 或发现。“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对能做到这 一点的人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表现了孔子对 学习中的“温故”的一种极为深刻的见解。
孔子的学生,姓端木, 名赐,子贡是他的字。
子贡问曰:“孔文子 何以
即“以何”,凭 什么? 敏捷,聪 明
六、学习第五则 卫国大夫也圉yǔ ,谥shì 号“文”。

叫做
之‘文’也?”子曰:“敏 而好 hà o 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喜欢 耻:以……为 耻,形作意动。
即“不以下问为耻”,不以向比 以是,凭这点, 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因此。
5、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 zōu邑(今山东曲阜市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 世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 先师,万世师表”。晚年致力 教育,整理《诗》《书》等重 要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 《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著作。
译文 •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 的谥号呢?” • 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 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 ‘文’的谥号。”
• 第五则讲的仍是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成为学习方面的格言。据《史记》记载,孔子到卫国 时,卫国大夫孔圉曾经就用兵问题请教过孔子,孔子 没有回答他,可见孔子对他并无好感。因此孔子的弟 子子贡问孔子对孔圉死后被赐予“文”的谥号感到不 解,向孔子请教。孔子不以个人的好恶来评价一个人, 这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孔圉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并以此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七、学习第六则 表修饰,可译为“地” 连,表 顺接 静默,不说话
子曰:“默而 识 zhì 之,学而不
记住 学习所得的东西 满足 厌倦 即“于我有何哉”: 对于我来说,哪一样 做到了呢?
厌,诲 huì 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在心里默默记住学 习所得的东西,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 不厌倦,对我来说,哪一样我做到了呢?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人不知而 子乎?”
n , 不 愠 yù
不亦君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译文: 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理解:第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态度和个人修养的 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讲学习方法,只有 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是讲学习的乐 趣,学习的态度。与朋友一起讨论问题,才能集 思广益;与朋友探讨问题,其中也有无限的乐趣, 乐学是搞好学习的条件之一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Biblioteka Baidu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返回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东西,可能上让 人觉得 是老生常谈了。但重温初期的提法,细读 孔子的描述,却可以体会到一种原创 的活 力。如第一则的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 趣和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洋溢着自信开 朗的求知心态。在教学方法上,他要求学 生能够举一反三,深刻而平静的思考,活 泼又诗化的表达,这或许是我们不停地读 这部经典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按时 指学到的知识 不亦……乎:固定句 式,不也是……吗?
译文: 孔子说:“学了(新的知识),然后按 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是愉快的 吗?”
志同道合的人
快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lè 乎?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 讨问题),不也快乐吗
了解 连,却, 怨恨,恼 表转折 恨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 养的人。
理解: 第六则: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是学习 态度,第三句讲的是教育人的正确态度。这 三个方面,孔子一生都是这样做的,但他却 说:“何有于我哉”,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 谦逊的态度。
八、学习第七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表示数量 小,必个, 代,他们的。 不是确数 表相当于 “于之”, 在里面。
2.解释句中加线的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旧知识 。 ②温故而知新。 故: ③学而不思则罔。 罔:
同“悦”,愉快 。
迷惑而无所得 。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 因此 。
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厌: 满足。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n ①论语( lú ) wǎng ③罔( )
四、学习第三则
(只知道)学习
连,却,表转接
思考,空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wǎng
思考,空想 连,却,表 转接

迷惑而无所得
i 。” 思而不学则殆 dà
精神疲倦而 无所得
认真学习
译文
• 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 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知道思考却 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 得。” 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