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xx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5日发布。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从行政性“维护”到法律化“保障”的新跨越,广东、上海分别在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的总量和人均排名上蝉联首位。
这份报告依托《中国统计年鉴》等权威统计资料,对“十二五”时期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水平、特质与走势进行回顾和分析。从“十二五”时期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特点上看,公共文化投入得到财政有力支持,人均文化事业费持续增长;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更趋合理,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数量总体提升个别有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步显著但仍有需求缺口,人均藏书量等离国际标准尚有距离。据主持报告的孙逊教授介绍:从公共文化服务总体走势看,“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靠政策部署和立法保障,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从行政性“维护”到法律“保障”的新跨越,但也存在多元化需求与有效供给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报告仍然围绕“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队伍”、“公共文化享受”等6个一级指标和“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等58个二级指标,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与产出绩效指数、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进
步指数进行研究排序,并从二级指标中选取了二十一个核心指标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反映各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状况、规模和服务质量。
在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总量)的排名上,广东以91.46分连续第四年位列第一,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列第二至五位。在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人均)的排名上,上海则以94.52分连续第五年领跑全国,并领先第二位浙江12.17分之多;北京、西藏、天津分别排在第三至五位。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与产出的绩效指数上,河南的总量和人均排名都居全国首位,说明其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高于其他省市自治区。而浙江、西藏则分别在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进步指数的总量和人均排名上排名第一,表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报告也显示,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均存在“短板”,“补短板”应成为“十三五”期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工作。以上海为例,虽然上海的均等化程度比较高,但与往年的人均指数相比,上海在公共文化队伍和公共文化享受上都由上一年度的第一位降至第二位,其进步指数也分别排在第二十七位和第二十六位。这说明,尽管上海在这两项指数上仍位居全国前列,但其优势正在逐渐缩小,市民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人均享受度有所下滑。而投入与产出的绩效不高、公共文化机构建设相对滞后,也依然是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长期存在的“短板”。因此,提高公共文化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均享受度,应当成为上海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有力途径。
同时发布的还有xx年《上海现代公共文化建设报告》。该报告根据xx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上海年鉴》《上海统计年鉴》《上海文化年鉴》以及16个区县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从“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享受”三个维度,以及“公共图书馆机构数(个)”、“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人次)”、“公共图书馆总藏量(册)”等22个指标进行评估排序。从总的得分和排名来看,浦东新区、黄浦区分别在公共文化建设指数的总量和人均排名上位居全市首位;中心城区与郊区分别在公共文化建设的总量和人均得分平均值上相差14.79分和20.29分,反映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关新闻: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xx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5日发布,根据该报告,“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从行政性“维护”到法律“保障”的新跨越,广东、上海则分别在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的总量和人均排名上蝉联首位。
该报告是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自xx年以来,连续第五年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共文化指数进行跟踪研究。这份报告依托《中国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对“十二五”时期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水平、特质与走势进行回顾和分析。
报告显示,从“十二五”时期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特点上看,公共文化投入得到财政有力支持,人均文化事业费持续增长;公
共文化服务体制更趋合理,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数量总体提升个别有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步显著但仍有需求缺口,人均藏书量等离国
际标准尚有距离。
据主持报告的孙逊教授介绍,从公共文化服务总体走势看,“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靠政策部署和立法保障,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从行政性“维护”到法律“保障”的新跨越,但也存在多元化需求与有效供给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报告围绕“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
产品”、“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队伍”、“公共文化享受”等6个一级指标和“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等58个二级指标,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与产出绩效指数、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进步指数进行研究排序,并从二级指标中选取了二十一个核心指标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反映各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状况、规模和服务质量。
在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总量)的排名上,广东以91.46分连
续第四年位列第一,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列第二至五位。
在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人均)的排名上,上海则以94.52分
连续第五年领跑全国,并领先第二位浙江12.17分之多;北京、西藏、天津分别排在第三至五位。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与产出的绩效指数上,河南的总量和人均排名都居全国首位,说明其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高
于其他省市自治区。而浙江、西藏则分别在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进步指数的总量和人均排名上排名第一,表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但是,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均存在“短板”,“补短板”应成为“十三五”期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工作。
以上海为例,虽然上海的均等化程度比较高,但与往年的人均指数相比,上海在公共文化队伍和公共文化享受上都由上一年度的第一位降至第二位,其进步指数也分别排在第二十七位和第二十六位。这说明,尽管上海在这两项指数上仍位居全国前列,但其优势正在逐渐缩小,市民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人均享受度有所下滑。而投入与产出的绩效不高、公共文化机构建设相对滞后,也依然是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长期存在的“短板”。因此,提高公共文化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均享受度,应当成为上海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有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