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美 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

我出生在宣化。宣化,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区,是燕山山脉,黄羊山脚下的一座历史名城。地处冀西北间山盆地中的宣化盆地北部,城池面积9.7平方公里。京包铁路从城南经过,城北的京张高速公路与北城墙平行。雄伟的古城墙绵延数里,轮廓清晰,城楼高耸。古城有着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城内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古楼阁、古寺庙、古街道、古名居比比皆是,198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宣化县志记载:宣化在战国时期属燕赵二国的边界,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明代和清代是九边重镇之一。

要说宣化什么最出名,不得不提的是宣化的葡萄。关于宣化的葡萄,要说的太多太多。宣化牛奶葡萄果形似牛的乳头,故称牛奶葡萄,古时为朝廷贡品。解放后曾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鲜果以皮薄、肉脆、多汁、皮可剥离而闻名,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之美誉,为中国北方最著名的鲜食品种之一。由于其有晶莹剔透、甜酸可口的特有品质,使人久食不厌,深受消费者的好评。据《耶律楚材传》,牛奶葡萄在宣化栽培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73年-888年(唐代僖宗年间)。1909年曾在巴拿马国际物产博览会(也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荣誉奖,1997年在河北省首届农展会上被评为品牌产品,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获铜奖。2007年,宣化牛奶葡萄先后获得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09年,京张铁路开通后,宣化葡萄销路大开,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宣化牛奶葡萄在明清时期曾经作为皇家贡品;著名的戏剧家曹禺先生,在明国初年曾在宣化居住,对宣化的葡萄印象极深,他曾回忆说:“余孩提时,随父居住宣化。古城秋暮,军号吹来,犹绕耳边,音凄日落,不能自己。然犹口中葡萄颗粒甘鲜。”20世纪20-30年代,宣化葡萄种植面积多时达1万余架,年产量达300余万斤,历年销售“远及南洋与国外”。京津的鲜货客商每到葡萄结果以后,就络绎不绝地来到宣化。他们把这里的葡萄一架一架包了去,等到葡萄下架后,再打发驮子来驮。从1956年开始至1983年,宣化牛奶葡萄再次畅销国际市场,年出口量多达100多万斤,年年供不应求。

说完宣化的葡萄,就该说说宣化城的建筑了。

宣化的古建筑透露出了古城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教育气息。知名度最高的当属清远楼和镇朔楼,也称钟鼓楼。

清远楼又名钟楼,它是一座独具明代特色的砖木建筑,与其它地区的钟楼在建筑风格上颇不相同,有着独特的地方手法,一度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明代诗人毛鹏曾以“河流曲泻苍赢岛,山势还依钟鼓楼”,来赞美清远楼的雄奇。日本学者也曾对清远楼向全世界作过简短介绍。

清远楼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木结构建筑。由于券洞与当时之古街道相通,石板地面上留下20多厘米深的古代车辙。清晰的

古代车,再现了宣化当年南来北往,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并成为清远楼的一道亮丽风景。

清远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两层,二楼内四根通天柱上,悬挂明嘉靖十八年铸八卦铜钟一口,铜钟是用来报警的。钟声宏亮,方圆40华里之内皆可闻其音,楼北的匾额“声天通籁”四字,确切地形容了钟声的辽远。

清远楼建成至今,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几个世纪以来,历经多次地震、战乱,亦毫无倾动之迹。清远楼的建筑形式在中国是很少见的。

与清远楼遥之相对的镇朔楼是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修建于明代,至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现在镇朔楼上还保存着两块木制木匾,一块是悬挂在楼上南侧的“镇朔楼”大匾,一块是清高宗乾隆皇帝1745年巡视塞北,木兰坝上途径宣化时亲笔手书的“神京屏翰”大匾,寓意宣化是北京之屏障。大匾边框雕刻出腾云飞舞,姿态各异的出海蛟龙。图案精美,刻工细致,加之苍劲有力的“神京屏翰”四个大字,浑然一体,是价值很高的艺术珍品。

悠悠五百余载,风雨侵蚀,战乱摧残,使镇朔楼累累受损。1986年国家文物局投资对镇朔楼全面修复。并且重新油饰彩画。重修后的镇朔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以古朴庄重的姿态再现世人,同时将大鼓一面置于楼上。

现在的镇朔楼不仅成为宣化古城历史的见证,而且成为一处游览胜地。展示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中华名族的古老文化

在古城宣化众多的文物古迹中,除了清远楼、镇朔楼,还有同在一轴线上的拱极楼(俗称南门楼)、一座以五条龙为主题图案的影壁,俗称五龙壁。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拱极楼,拱极楼明成化年间称“著耕楼”,清同治年间改称拱极楼,意味拱卫神京,保卫北方边境,阻挡外来侵略。自其建成以来,抵御了无数战乱,为保卫宣府,捍卫京师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刺掠去,以其作为诱饵诈取宣府重镇,进一步威逼京师夺取明朝江山。瓦刺挟英宗来到南门之下,传令开启城门迎接英宗入城。守城总兵扬洪。巡抚罗享信识破了他们诈降纳城之阴谋,拒绝打开城门,从而保卫了宣府,保卫了国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岁月的推移,夕日城上旌旗招展,士兵严阵以待,城内店铺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拱极楼也完成了保卫宣府的使命,逐步成为宣化古老历史文化的象征。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宣化的经济一直处于“保守”的发展状态。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发展一直受到限制。虽然离北京只有140.8公里,却完全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与喧嚣。然而,经济的过快发展多少会抹去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正是因为宣化经济发展的“保守性”,使她很好的保留了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气质。虽然城中没有标志性的现代建筑,没有灯火酒绿的大排场。但在在这里生活,有的是归属感和融入感,有的是亲和感和安全感。滤去了急功近利的浮躁,沉淀下的心安理得的过好日子。

一座城市里有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感觉。这座城市不是最繁荣的,但在这里呆久了,人的心思也跟着厚重

起来。变得不急不躁,懂得停下来思考人生,好好品味生活的意义,懂得珍惜眼下的生活。也许这就是宣化城市对居住在那里的人最无私的馈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