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病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虫雄性生殖器官
1.睾丸 2.输精管 3.贮 精管 4.胶黏腺 5.射精 管 6.引带 7.交合刺
线虫雌性生殖器官
基本概念
卵生:从雌虫子宫排出含卵细胞的虫卵。 卵胎生:从雌虫子宫排出含幼虫的虫卵 胎生:从雌虫子宫中直接产出幼虫。 感染性虫卵:具有感染宿主能力的虫卵。 感染性幼虫:具有感染宿主能力的幼虫 披鞘幼虫:指幼虫第二次蜕皮时,旧角皮不蜕掉 仍留在幼虫上。 蜕皮: 指幼虫脱去旧角皮,长出一层新角皮的过 程。



病原特征 大小:大型虫体,雌虫: 30-35cm , 雄虫 12-15cm 颜色:淡红色或淡黄色 形状:圆柱形
头部

三片唇,排列为 品字型,每唇上 有乳突
尾部


雄虫弯曲,无交合 伞,有两个等长的 交合刺及尾乳突 雌虫尾部尖而直,雌 虫为双管型,阴门 开口于虫体前1/3与 中1/3交界处。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犊弓首蛔虫仅见了5月龄以内的犊牛,黄牛。水牛及乳牛 均可感染。 犊牛多在母体内即已感染,初生后约20天左右,粪便中 出现虫卵,3,4周大的犊牛,达到感染的高峰。 成年牛的体内只发现有移行阶段的幼虫,没有成虫寄生的 报道。 犊弓首蛔虫卵对药物的抵抗力较强,在2%的福尔马林溶 液中能正常发育,29℃时,虫卵可以在2%的克辽林或2 %的来苏尔溶液中存活20h。 但虫卵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4h即全部死亡。温、湿度 对虫卵的发育影响较大,虫卵发育较适宜的温度为20- 30℃,湿度有利于虫卵的发育和生存,当相对湿度低于 80%时,感染性虫卵的生存即受到严重影响。


伊维菌素 灭虫灵 左旋咪唑 抗蠕敏 驱蛔灵
预防 (Prevention)

预防性驱虫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和运动场的卫生 猪粪的无害化处理 严格控制引入病猪
二、犊牛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病

弓首科的牛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 内,引起肠炎、下泻、腹痛等症状



幼虫阶段:肠壁出血、 水肿、炎症 成虫阶段: 蛔虫性肺炎 吸收营养 阻塞肠管 虫体代谢产物引起过 敏反应
致病作用(Pathogenesis)

蛔虫异路游走 到胆管和胆囊 内

症状(Symptoms)



仔猪感染早期有轻度咳嗽,体温升高到40度左右 较为严重的病猪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心跳加快, 食欲不振,异嗜,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被毛 粗乱无光,全身性黄疸,成为僵猪 感染严重者呼吸困难,呕吐,拉稀 蛔虫穿胆,腹部剧痛,经6-8天死亡 蛔虫过多阻塞肠道,表现为疝痛
病原特征(Morphology)

虫体粗大,淡黄色, 头部有三片唇,食道 与肠之间有一小胃, 雌 虫 14-30cm , 雄 虫 11-15cm
虫卵

圆形,卵壳薄,外层 呈蜂窝状结构,卵内 含未分裂的卵细胞。 灰褐色
发育史(Life cycle)



成虫寄生于4~5月龄的犊牛小肠内。雌雄虫体交配后,雌 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到体外。 虫卵在外界环境中的发育情况与猪蛔虫相似,但其感染常 取胎内感染方式,母牛吞食到感染性虫卵后,虫卵进入小 肠孵出幼虫,穿过肠粘膜进入母牛体内,潜伏于组织中。 当母牛怀孕时,幼虫即开始活动,通过胎盘进入胎牛的体 内,小牛出生后,幼虫在小肠经 25-31 天发育为成虫,成 虫在犊牛小肠中可生活2-5个月,以后逐渐从宿主体内排 出。 幼虫在母牛体内移行,除一部分到子宫外,还有一部分幼 虫循环至乳腺经乳汁被犊牛吞食后在犊牛小肠内发育为成 虫。即犊弓首蛔虫可通过乳汁感染犊牛。
致病作用(Pathogenesis)
成虫的机械性刺激可以损伤小肠粘膜,引 起粘膜出血和溃疡,并继发细菌感染,从 而导致肠炎等; 大量虫体的寄生可以引起机械阻塞,夺取 宿主大量营养,从而使犊牛出现消化障碍; 虫体代谢产生的毒素被犊牛吸收,也会引 起严重危害,如出现过敏症状、阵发性痉 挛等。
症状(Symptoms)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生活史简单 蛔虫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每天可产虫卵 10-20万个 虫卵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 虫卵有四层膜 猪蛔虫卵在湿土中可存活2-5年 虫卵对化学药物也有很强的抵抗力,2%福 尔马林中可正常发育
致病作用(Pathogenesis)
鸡蛔虫病

病原特征 虫体甚大,黄白色,线状,表皮有横纹, 雌虫长65-110mm,雄虫40-70mm
病原形态

头部顶面三片唇
病原形态

雄虫尾部有尾翼膜及 10 对尾乳突,圆形肛 前吸盘一个,有两个 等长的交合刺。
病原形态

雌虫生殖孔开口于虫 体中部
病原形态

虫卵:椭圆形,壳厚 而光滑,深灰色,刚 从粪便排出时含单个 卵细胞,虫卵两端发 亮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 确诊需在粪便中检出虫卵或虫体。 检查虫卵可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 法。
治疗(Treatment)


驱虫可选用: 敌百虫 驱蛔灵 左旋咪唑 丙硫咪唑 伊维菌素
预防(Prevention)

犊牛出生后15天内驱虫,防止发病 犊牛和母牛分群饲养,防止母牛感染 注意圈舍卫生 在流行区对怀孕后期母牛用左旋咪唑驱移 行中幼虫,但应注意剂量,防止母牛流产


犊牛的临床症状为精神委顿,嗜睡,不愿行动, 吮乳无力或停止吮乳,消瘦,腹部常较膨大,多 数牛拉稀粪或糊样灰白色腥臭粪便,手指捻粪有 滑性油腻状感觉,严重者拉血痢,粪便粘性。 有时出现腹痛。 呼出气体带有刺鼻的酸味。 大量虫体寄生时可引起肠阻塞或肠穿孔。犊牛患 蛔虫病的死亡率很高。
诊断(Diagnosis)
致病作用



鸡蛔虫是鸡体内最大的线虫。幼虫在小肠壁生长 时,损伤肠绒毛,引起肠粘膜发炎,使鸡消化障 碍。 成虫寄生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严重时咦囊、 肌胃、大肠内亦有)时,损伤肠粘膜,造成肠粘 膜发炎、出血; 大量感染时,虫体缠绕成团,阻塞肠道,甚至引 起肠破裂;虫体大量吸收营养,产生有毒的代谢 产物,使雏鸡发育不良,成年母鸡产蛋率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理变化(Lesions)

肝星状白斑
致病作用(Lesions)

幼虫在肝移行时,形 成出血、坏死灶
诊断(Diagnosis)

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查虫卵 剖检时查虫体及相应的病变 二月令以内的仔猪体内无性成熟的蛔虫, 剖检时看病变,可将肺组织撕碎,用幼虫 分离法检查幼虫
治疗(Treatment)
2.内部构造(Internal structure)

(1)体壁 角皮层 角皮下层 肌肉层
角皮层
线虫头尾短常有角皮衍生物 头:具有三片唇---蛔虫 具有口囊,口囊内有切 板---钩虫; 具有叶冠、头泡、侧 翼 膜--- 结节虫; 头部两侧有一对颈乳突 ---捻转血矛线虫; 头部有四条波浪型饰带 ---旋形华首线虫; 头部有 头感器---肾虫
第一节 蛔虫病 (Ascariasis)
蛔虫病是畜禽的常见多发病。是专性寄 生虫,各畜禽之间的蛔虫互不感染。 蛔科(Ascarida)---猪蛔虫 弓首科(Anisakidae)---犊牛新蛔虫 犬弓首蛔虫 禽蛔科(Ascaridiiae)---禽蛔虫




猪蛔虫(Ascaris suum)病
生活史

雌虫产卵到外界→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含 二期幼虫)→鸡吞入虫卵→幼虫在腺胃、 肌胃破壳而出→幼虫在十二指肠停留九天 并蜕皮→三期幼虫→三期幼虫钻入肠壁粘 膜蜕皮成为四期幼虫→17-18天重返肠腔蜕 皮为五期幼虫,然后发育为成虫。
流行病学


鸡蛔虫主要危害小鸡,成年鸡(一岁以上)常成 为带虫者。 鸡的感染是因为吞食了受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 饮水或蚯蚓等。 虫卵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力较强,感染性虫卵可 在土壤中存活6-6.5个月。阳光直射1-1.5小时死 亡;耐低温,虫卵在 10℃以下虽不发育,但不死 亡,可存活2个月以上。 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或B时,鸡易患蛔虫病,且 蛔虫发育良好,虫体也较大。 鸡蛔虫感染一般在潮湿温暖季节,即春、夏、秋
虫卵特征


受精卵:椭圆形,卵壳厚, 有四层膜,外层为凹凸不 平的蛋白质膜,第二层为 卵黄膜,第三层为几丁质 膜,第四层为脂膜。新鲜 虫卵含有未分裂的卵细胞, 卵细胞与卵壳之间形成新 月形空隙。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外 面蛋白质膜不明显,虫卵 内含油滴状卵黄颗粒及空 泡,卵壳薄。
Ascaris suum egg(猪蛔虫卵)



发育史类型


直接型发育史: a. 雌虫产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性虫卵,然后经 口感染,有的经移行,然后到寄生部位发育为成 虫,如蛔虫;有的不移行,直接到达寄生部位发 育为成虫,如鞭虫。 b. 雌虫产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然后经 口感染与经皮肤感染,到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 间接型发育史:需要中间宿主完成其发育史
症状


雏鸡常表现的症状为精神沉郁,呆立,翅膀下垂, 羽毛蓬乱,贫血,消化机能紊乱,下痢和便秘交 替出现,有时稀粪中带有血液,生长发育迟缓。 严重感染时,病鸡显著消瘦,逐渐衰弱而死亡 成年鸡一般不表现症状,严重时有下痢产蛋下降 等表现。
线虫的角皮及 其衍生物: -----------------头端
虫体尾部


雄虫尾部:尾翼膜、 交合伞、乳突等 雌虫尾部:肛门, 阴门结构,有些种 有性吸盘,性乳突。
线虫的角皮及 其衍生物: -------------雄虫尾端
1.叶冠 2.头泡 3.颈泡 4.颈翼 5.颈乳突 6.交合刺 7.引器 8.背叶 9.腹肋 10.外背肋 11.侧肋 12.背肋
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 雌虫:口孔—食道—中肠—直肠—肛门 雄虫:口孔—食道—中肠—直肠—泄殖腔
消化道结构


(1)寄生部位不同, 消化道结构有差异 ( 2)种类不同,消化 道结构有差异

生殖系统


雄虫:睾丸 — 输精管 — 贮精囊 -- 射精管 -- 泄殖 腔—交合器(交合伞、性乳突、交合刺、引器、 付引器) 雌虫:卵巢(2)—输卵管(2)—受精囊 (2)—子宫(2)—汇集成一条阴道--阴门 (开口于腹面)
线虫的发育过程

第一期幼虫 — 第二期幼虫 — 第三期幼虫 — 第四期幼虫—第五期幼虫—发育为成虫
分类



线虫纲: 尾感器亚纲:杆形目 蛔目 旋尾目 无尾感器亚纲:毛首亚目 膨结亚目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蛔虫病 旋毛虫病 圆形线虫病 毛首线虫病 牛吸吮线虫病 丝虫病
线虫的形态(Morphology)

1.外部形态 线虫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 形状:多样性:圆柱形(蛔虫);长线形(后园线虫), 纺锤状(马 蛲虫);丝状(毛细线虫); 鞭状(毛首线虫); 球状(四棱胃线虫雌虫)。 颜色:多种。 体表: 不分节,虫体表面有纵纹、横纹 大小:1mm-1m,大小不一。 虫体左右对称,体壁与内脏之间有一假体腔。

The outer layer of the egg is irregularly mamillated. 虫卵表面凹凸不平,呈波状的蛋白质膜。
生活史(Life cycle)




雌虫产卵→虫卵→含一期幼虫的虫卵→二期幼虫的虫卵→ 猪吞食→卵壳破裂,幼虫出来: 1.大多数钻入场壁血管随血流到门静脉→肝→肝静脉→后 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 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2.少数随淋巴液进入乳糜管→肠系膜淋巴结 a.腹腔→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 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b. 胸导管→前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 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在以上生活史中,在肝蜕皮一次为三期幼虫,在肺蜕皮一 次为四期幼虫,在小肠蜕皮一次为五期幼虫。
第四章
线虫病
概述
General Structure of Nematodes 线虫的一般形态结构
1 线虫的外观形态

Cylindrical form, tapering at either end, and the body is covered by cuticle. (圆柱形或圆 线状,一般两端尖细,体表披覆角皮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