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实践论》
写作时间:《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是毛泽东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作的演讲。
此篇系毛泽东讲课提纲即《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的一部分。
1950年经过作者修改润色后正式发表。
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正值中国革命逐步地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关键时期。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国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为了总结革命经验教训,从哲学上分析“左”右倾错误的根源,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毛泽东在长征到达陕北后,以极大的经历从事哲学研究,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本篇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
《实践论》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知和行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为中心,系统阐释和发挥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著作内容:
第一,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第一的观点。
《实践论》开篇就明确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由于离开人的社会性及其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而不能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在指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要害后,毛泽东从两个方面对实践观作了深入展开。
其一,关于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毛泽东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除生产活动以外,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人们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实际活动,也都是实践活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毛泽东首次把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活动规定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其二,关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系统阐述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
第二,深刻地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们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两次飞跃。
第一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是从理性认识到革命的实践。
感性认识是对于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认识,这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对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认识,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辩证统一。
一方面,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获得丰富的可靠的感性材料;二是必须经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深层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而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从此意义上说,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阶段。
换言之,认识开始于感性经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和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具体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实践论》强调:“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主义飞跃。
”这是因为,首先,认识的目的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
其次,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的过程是“检验理论和
发展理论的过程”。
因此,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这个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毛泽东正是在此意义上,认为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意义也更重大。
第三,科学地概括了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人们的认识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即两个能动飞跃,一般说来,如果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对于某一具体事物或过程的认识运动来说算是完成了。
但是对于事物过程的推移而言,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达到。
毛泽东指出:“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永远没有完结。
”毛泽东深刻地揭露了党内“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他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
识和实践相分离为特征的。
”他因此强调:“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这是毛泽
东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党内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的认识结论。
《实践论》用十分简洁明晰的语言,把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概括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这一概括是对人类认识过程的科学抽象,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总之,《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和《矛盾论》一起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和体系的形成。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①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为无产阶级服务。
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③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④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⑤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⑥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
⑦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