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负向迁移与英语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语负向迁移与英语写作
王建丽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外语学习中的母语知识负向迁移作用一直困扰着学习者,母语的负向迁移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写作的影响非常明显,涉及范围较广,从词汇到句法,从句子到篇章,到文化差异,值得英语写作教学中深入研究。
关键词:母语;负向迁移;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9;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60(2005)03-00
1 前言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母语知识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是众多语言学家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种影响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学习外语不可能完全排除母语的影响和作用。母语的迁移有正、负之分,先前的学习对后继的学习有一种积极推进的影响,称作正向迁移;相反,先前的学习对后继的学习产生了一种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称为负向迁移。学外语往往把自己的母语习惯套在外语上,于是负向迁移的现象便层出不穷。那么,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向迁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来减少负向迁移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本文就这些问题从词汇、句法、篇章结构、文化因素等层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2 母语负向迁移的种种表现
2.1词汇层面。词汇在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语言中最基本、最活跃的成分,离开了词汇,人们就难以表达思想。但学习者表达思想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利用母语来弥补目的语的不足。
2.1.1用词不确切。很多学习者只读课本,对课外书籍阅读太少,造成他们词汇量小。因此,写作时往往不知道怎么表达,很多学习者往往以为每一个汉语词都能在英语中找到一一对应的单词。可事实并非如此,如汉语中“看报”,英语应当写成read a newspaper,而不是see a newspaper。
2.1.2 搭配不当。汉语说“学习知识”,英语应写成但acquire (gain) knowledge,而不说learn knowledge。
2.1.3 用词重复。对英语词汇理解的不够确切,学习者往往在用词方面表现冗余累赘。如,in my opinion 和I think放在一个句子中,就属于用词重复。
2.2 句法层面。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经常不按照英语的句法规则,而生搬硬套汉语句势,用习以为常的思维去理解或组织英语句子。因此,句法负向迁移造成的语法错误屡见不鲜。2.2.1 语序错误英语语序与汉语语序有很大的不同,要理解这种不同须要一个长期的学习积累。如:汉语的状语顺序为: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而在英语中,其状语顺序为: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
2.2.2 主语缺失。在汉语的复合句中,常有省略主语的现象,因为汉语注重“意合”,而英语句子结构为“形合”,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有主语,主语必须确切,即使没有主语,也要出现不起主语作用的“虚位”或“假位”主语,即it或there。
2.3 语篇层面。语言中的词汇、句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有必要的衔接手段。同时任何民族都有它独特语篇模式
2.3.1 中、英文语篇模式。不同的语篇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英语语篇模式呈直线型,体现为演绎型或归纳型,既每一段落一主题句开头,后接例证句,最后收尾;或先有
例证句,最后结束于主题句。而汉语则采用螺旋型,即对主题的论述不是通过直截了当,而是转弯抹角地从各种外围角度间接论证主题。在写作中,学生通常不是一针见血地提出论点或主题思想,而是以迂回、隐伏的方式绕着论点转圈,主题思想表达含糊。
2.3.2 语篇的衔接欠粘着性。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依赖于照应、替代、省略、复现和同现等衔接手段。英、汉语在衔接手段的应用方面存在相当多的差异,学习者的英语作文普遍反映出缺少或用错关系词、连接词和连接语句,使得意义不明确,难以理解,原因是受汉语的衔接方式的影响。由于汉语的衔接方式少用或不用关系词和连接词,使得他们的英语作文欠粘着性和连贯性。
2.3.3 写作风格。英汉语的写作风格迥异。中国人喜欢过多地使用华丽的词藻和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引用名言警句、格言来加重文章的份量,常见的语句有:“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Knowledge is power.”等等。学生的英语作文的这种风格是受汉语文风的负迁移所致。而英美文化推崇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思想,他们一般不喜欢使用过多的陈词滥调,强调用事实说话,认为充斥着名言警句的文章是缺乏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避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要用自己新鲜、生动的语言来表情达意,阐明观点。2.4 文化因素层面。不同的国家、民族必然使其文化具有不同的“个性色彩”。中国学生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将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英语上, 从而出现汉语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取代的迁移。
2.4.1 比喻迁移。语言比喻手法(simile和metaphor )大体相同,但由于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等差异,喻体完全不一样。如,汉语用“四面楚歌”比喻处境孤立,而英语国家却没有这个比喻,类似的英语表达是“meet one’s Waterloo”,形容惨遭失败。又如:学生按汉语喻体写成like bamboo shoots,因气候与物产地理,英国人用like mushrooms after rain表达同样意思。
2.4.2 价值观念的负迁移。中国人自古提倡天人合一的团队精神,反对个人主义,而在英美文化中,他们崇尚个人主义与个人奋斗,追求个性的张扬,漠视权威。如,中国学生写:Individualism among some young people is harmful. 美籍教师迷惑不解,但中国的英语教师觉得顺理成章。
3 母语负迁移的研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写作中的错误是我们英语教学中很难避免的问题,外语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学习者通过错误反馈,不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来逐渐减少错误最后达到完美的地步。
3.1 加强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加强语言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词汇和语法,根据跨文化写作中的认知心理机制中的思维心理的“心理词汇”一项可知,中国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时容易受母语迁移的影响,是因为英语心理词汇有限,甚至贫乏,不得不借助汉语心理词汇的帮助、确证,从而出现“心译”的心理现象。“心理词汇”就是当某一词出现时,人的大脑可能反映出与之相关的有相互依存关系的词汇,对于这种关系有的学者叫“习惯搭配”或“结伴关系”。外语学习者在进行目的语输出时,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词汇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来实现的。因此要教会学生使用英英词典,尽量进行地道的英语输入。
同时,加强学习策略的训练指导,有意识地讲授常用词汇的内涵、搭配及用法,帮助学生罗列常见的中式英语错误,学会写符合语法的句子。再次,训练学生在语境中学单词,利用联想增强对同类词的学习效果;通过分类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进行对比复习,根据构词法学习、复习、记忆单词。
3.2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和写作是外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输入和输出途径,根据Krashen 的二语习得理论,只有在足够输入的情况下,才能较好的输出。因此,进行广泛的阅读,不仅加强语言积累,培养英语敏感度,也可以获得关于各种体裁文章的语篇模式的知识,培养语篇能力;还可以通过英汉语篇的对比分析,展示英汉语在语篇组织、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