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综上所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简述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目的性和计划性】
【创造性】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真理的客观性、一元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每一次的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的引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变化。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科技迅速发展带来的“知识爆炸”,要求人们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之,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事实证明,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决策。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即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的内涵:
j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k价值: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l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不能独立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劳动二重性的内涵
j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k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l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统一于同一劳动过程之中;具体劳动规定什么劳动、怎样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则讲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因而二者是相互排斥的。
(3)无论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是劳动的产物,并且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是不一样的,即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之所以
具有二因素,其原因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它们之间是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劳动二重性为因,商品二因素为果。
j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每一种具体劳动,都能够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产品,而每种特殊的产品又都能满足人们一定的、特殊的需要,即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能形成商品的价值;
k价值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而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正是抽象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表现、后果
经济全球化
一、含义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
二、实质
发达国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
三、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四、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利剑
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