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初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然不足取,但它却让人从汗水中品尝到人生的真趣。 还是对外,家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主要的责
无论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以什么方式生存,勤劳都应 任。因此,在我国的古代,就有无数的先哲和教育思想
是教子的必不可少的内容。朱柏庐的 《朱子治家格言》 家们谆谆教导其子女为人处世的道理。既是为人处世,
中讲到:“勤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 就先讲为人之道。明代东林党领袖高攀龙认为“人立身
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 风操篇》 中也系统说明了处世的道理,在与人交往中,
11
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所以勤 首先要“言语纯朴”、“称谓得体”,还要做到“尊重人
和俭对于修德的意义,这里是揭示得非常清楚的。[6]孔 情”、“忌日不乐”以及“交友重义”、“茶敬 待 客 ”。
子曰:“谨身节用,以养父母。”[7]可知孝悌之道,礼 《柳氏家训》 还归纳了“中人以下”和“上智”两种人对
仪之高,惟治生者能之,奈何不惟勤俭之为尚也。
待人生的态度:“中夫人以下,修辞力学者,则躁进患
2. 读书治学
失,思展其用;审命知退者,则业荒文芜,一不足采。
孔 子 曾 教 育 儿 子 : “ 不 学 《诗》, 无 以 言 。 不 学 惟上智则研其虑,博其闻,坚其习,精其业。用之则行,
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仍然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 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
对孩子的教育从始至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 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对人的教育和影响不仅作 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
10 用重大,而且不可取代。因此,对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 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畔鼓云。”[2]颜之
发展中的作用:“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名目,利
1. 自幼施教
于行耳。……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
教育孩子同培育树苗一样,要自幼加以扶持和引
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在 [11] 这里他列举了学习对 导,使他们向着正确的方面发展。这也是我国古代家教
改变和矫正未知养亲、未知事君、素骄奢、素吝啬、素 理论中的一个明显倾向,即十分重视胎教和学前教育。
夫则 惯 习 弓 马 ,文士 则 讲 议 经 书。”[10]是 说 人 生 在 世 , 当的方法,受教育者便会抵触这种教育思想,它也就难
应该有自己谋生的事业,有一技之长,但无不需要学 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所以中国古人在实施家教时,是
习,不学则无以立。颜之推还深入地阐明了学习在个体 非常注重家教方法的,其中许多方法至今仍然行之有效。
俭 ,则 妄 费 。寡入 则财 匮 。财 匮,则 苟 取 。”[4]就 连 帝 天地间,只思量作得一人”, 是 [12] 说学会做人是第一重
王世家也不忘勤俭教育,贞观十年,唐太宗李世民对房 要的。做人要孝悌、忠信、廉洁、诚实、言语谨慎、交
玄龄说:“朕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 友慎择、常思己过、自我更新。宋朝的邵雍教育子弟
申发挥:“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 孙叔敖临终前告诫子弟不贪图眼前利益以求生存之道,
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 “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其地
曰:俭 ,德 之 共也 。侈 则 多 欲 ,君子 多 欲 ,则 贪 慕富 不利而名恶,可长友者惟此也。”[14]此外, 《颜氏家训·
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 0 1 1 年第 2 期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初探
孔 霞 龙玲玲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
在 中 国 古 代 ,由 于 学 校 教 育 发 展 尚 不 完 善 ,家 庭 担 当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教 育 重 任 ,由 此 形
成非常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无论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是家教内容和方法,中
《礼》 无以立。”[8] 《三字经》 中“子不学,断机杼”的 舍之则藏。”[15]以此告诫子孙要明于取舍。概而论之,孟
故事讲的也是家庭教育情境中父母教予孩子学习的重要 子的一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可 [16] 谓是一
性的——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织,问学所 语道破天机,堪称我国古代处世文化中的精髓内容。
推指出:“古 者 圣 王有 胎 教 之 法 ,怀子 三 月 ,出 居 别 颇具 代 表 性 的 观点—— —“母 厚 爱处 ,子 多 败 ,推 爱 也 ;
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18] 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 这 [25] 点不是我们所提
未出生进行胎教,不懂事时要适当劝诱,懂事之后则要 倡的,慈母无罪,天然的母子亲情能让孩子体会到最无
逐渐形成“遗子以财,莫若以德”的德教之风。古代家 时,却不知古人已经给出了答案。德育固然重要,但离
教中的修德是多方面的,要知孝悌,懂礼仪,守法度, 开了智育就无法施行,因为智育是基础、是手段、是途
遵常伦。论其 根 本 ,当 属勤 劳 和 节 俭 ຫໍສະໝຸດ Baidu育 。 《颜 氏 家 径。只有通过智育才 能 施行 其 他 的 教 育内 容 ,不 谈 智
代传统家书以及流传于世的教子诗文等,也无不蕴含着 但不可否认,他们看重家庭教育对人所起的重要作用这
丰富家庭教育思想,阐释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一点,是有其深远意义的。
关于中国古代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中国两 个历史时期表现得比较突出。一个时期是战国至秦汉年
二、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
间,以 《大 学》 为 思 想纲 领 :“古 之 欲 明明 德 于 天 下
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里面都包含了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吸收的精华。
【关 键 词】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G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5843 (2011) 02- 0010- 04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发展,学校已成为实施教育 教育的途径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
以德育为高,智育为主,为人处世之理为纲,最终达成 括学习对提高人的德行、增加人的知识、改变人的性
完美人格的教育目标。
格、塑造人的个性等方面的价值作用。如今我们讲智
1. 勤俭修德
育,也就是提高才智、发展智力的教育,其实就是古代
德育历来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并由此 所谓的读书治学。当我们在争论智育与德育孰轻孰重
纺织之辛苦,诸弟何能学朕乎?”[5]春秋时期鲁国大夫 “人应从善弃恶”,要做到:“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
御孙说过:俭是基础性的根本美德,而奢侈则是最大的 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礼之地,人非善
恶。司马光对御孙的这一思想极为欣赏,并着意作了引 不交,物非义不取”。 再 [13] 讲处世之道。春秋时楚国人
德。孟子听从了母亲的教诲,改正错误,坚持不懈地勤 苦学习,终于成为天下名儒。 《颜氏家训·勉学篇》 中
三、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
也讲到:“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
家教方法也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深思法术,武 因为任何一种优秀的教育思想,如果没有适合自己的恰
书》 等。其中颜之推的 《颜氏家训》 堪称是我国历史上 高尚的道德境界,更要能够做到“仁者爱人”且“推己
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颜之推在论述儿童 及人”。这也就进而决定了我国传统家教的主要内容是
作者简介:孔霞 (1984-),女,山东曲阜人,贵州师范大学 09 级研究生,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龙玲玲 (1962-),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是
能说话时,则教他说自己的名字及一般的问候语;更大 对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
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可以看出,除了先秦 社会、对个人命运的忧患意识,试图通过家庭这种特定
的礼法,汉代的家法,六朝以后出现的家训、家规、家 的教育环境,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思想观念传授给子孙
仪等,都有着对家庭教育的专门论述,此外,还有大量 后代,把自己的理想托付给未来,因此高度重视家庭教
散见于经史子集中的有关家教的名言、名篇和大量的古 育,这是他们特定的身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决定了的。
目标,又是治国的基础。因此,如何“齐家”便成为中 善。在儒家看来,最高的理想人格就是“圣人”,而要
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根本追求。 另一个时期是魏晋南北 成为圣人就要达到智、仁、勇的境界,即所谓“好学近
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上涌现了大批家庭教育著作,如 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由此可见,一个具
诸葛亮的 《诫子书》,嵇康的 《家戒》,向朗的 《戒子遗 备理想人格的人,既要有善于学习的智者之心,也要有
公元前一世纪,刘向在 《胎教论》 中便认识到胎儿会感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当 [24] 然,
应到母体内外的一些刺激,指出产前孕妇身心卫生对胎 走向这个方法的另一个极端的也不无人在,也就是太过
儿的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影响。南北朝教育家颜之 于严厉。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就曾提出了一个
想进行研究,对当今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意义。
推认为,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易达到的
一、中国古代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效果。他说:“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戒,不如傅婢 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思想可谓源 谕。”虽然以颜之推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阶层,满怀对
训·治家篇》 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 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以 衣 。” [3]是 说 教 养 孩 子 的 根 本 , 应 该 是 亲 自 耕 种 、 收
3. 为人处世
获而得食,亲自种桑麻、学织布而得衣。劳动是人类生
从家庭的角度来讲,知孝悌、懂伦理是对内的生存
存的基础,治家亦应以勤劳为本。自耕自给的小农生活 规则,学会为人处世则是对外的生存规则。无论是对内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
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治其家者, 古代的教育理论十分重视人的培养,将培养完美人格作
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 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我 国 古 代 的家 庭 教 育 思 想受 其 影
后天下平”。[1]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齐家既是修身的 响,也非常重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重视子女人格的完
暴悍、素怯懦等人的六种缺陷的巨大价值作用,其中包 《三字经·训古》 在提到胎教时告诫人们:孕妇“目不视
恶色,耳不听淫声,不出乱言,不食邪味,尝行忠孝友 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颜氏家训·教子篇》 中就讲到:
爱慈良之事,往往生子聪明,才智贤德过人。 “ [17] 早在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
用家长的威严和慈爱,使孩子在饮食行为和道德作风等 私的爱,也能让孩子学会感恩,进而懂得去爱他人。所
方面都养成一个好习惯。据司马光 《训子孙文》 所记, 以,父母教育孩子,严格要求的同时,更要给予充分的
一般是小孩一出生,就要开始慎择乳母,“必择良家妇 尊重和爱。
人 , 稍 温 谨 者 ”; 小 孩 能 吃 饭 时 , 就 教 他 用 右 手 ; 小 孩
至,孟子自若。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母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是以德育为根本,
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9]这个故事生动地说 以为人处世之理为准则,以读书治学为主要内容,目标
明了人如果荒废学业,就会像快要织好的布被剪断一样 是达成“圣人”的理想人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齐家治
半途而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养成良好的修养和品 国平天下的最终目的。
的主要阵地,新生一代的教育与培养已不像在古代,仅 点。他以自己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而成才,以及社
靠在家庭或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当今,培养人的活动主 会上家庭教育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要在学校展开,教书育人的任务主要由教师完成。可 进一步予以比较说明。他说:“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
是,不管学校教育如何发达,不可否认,家庭仍然是孩 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