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自我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永军教授论著选登:论康德的”自我意识”
内容提要:康德在”批判哲学”中建构的新知识论,是一种对知识进行再解释的二阶知识系统,即探讨一切知识之条件关系成立的理由和根据。具有分析的统一和综合的统一的”自我意识”,是先验解释系统的最高原理,是一切知识何以成立的最原始根据。自我意识之所以不可知,原因就在于用经验知识解释和说明超验的自我意识或者先验地规定自我意识以及用对自我的意识变成自我的知识的不可能性。
康德之所以能作成新的知识论,关键在于他作成了新的主体意识论。自我意识是康德知识论不容置疑的核心。本文立意于康德自我意识理论本身,旨在探讨康德自我意识之真正的知识学意蕴,从”批判”的角度揭开康德不可知论的奥秘。
一、自我意识是先验解释系统的最高原理
康德将知识论的重心由知识的起源与形成问题转移到知识何以成立的根由问题上去。他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再单纯是感性的经验或理性的观念。批判哲学将知识论建基于两个新见解之上:其一,必须将知识论与形而上学(哲学本体论)区分开来。知识论仅涉及现象界即显现的领域,而存在于一切可能的或现实的经验之外的物自体则属于形而上学领域。前者可知而后者只可思,但后者也因此成为前者显现的基础。其二,必须承认经验在自身之内决不可能完备自足,在经
验范围之内谈论经验命题(它的必然性、可靠性)总摆脱不了经验自身的悖论。满足经验完备性要求的因素不在经验自身之内,而在经验之外。这意味着必然要认可经验有某种超越经验的性质。经验之能为普遍认可的经验必然与某种与自己有密切关系,但又在性质和功能上完全不同于自己的东西息息相关。这种东西就其必然内在于经验,并且是使经验成为可能的条件来说,必定被视为构成经验之不可缺少的因素。
由以上两点生发出一种新的知识论原则:它要求限制知识的范围,反对将知识的范围认同为全部可能存在的范围。否则,我们就无法对知识的前提、根据作出合理的断定。因为,任何断定的结果只能是用被陈述者去描述陈述者(而认识的过程恰恰是通过陈述者去描述被陈述者),从而导致同一层次上陈述与被陈述者之间的互相缠绕,自我相关,使解释陷入悖论,产生说不清楚的问题。为逃避自身循环,摆脱自相缠绕,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知识范围严格限制在经验范围,承认在现象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经验的领域,这个领域中的对象具有可思而不可知的形而上学性质。虽然我们无法用经验的方式规定这个领域中的对象,但却可以通过经验思维的追溯发现它的存在以及其存在对经验思维的根据作用。据之可以断定,它的确不同于经验的,但决不是彻底超越经验的;它之于经验和经验意识,尤如本体之于现象,起着统一表象,统一理性的作用,提供建立和规范各种不同存在体的条件,故它必定就是现象及现象之意识的基础。这种基础就其逻辑上先于经验,是可能经验的可靠根据来说,康德将其称之为先验的
根据。十分明显,”批判”将我们引向了这样一个方向:在知识问题上,必须承认相对于解释现象界的经验理论系统,一定存在一个对经验理论系统合法性有着解释效用的先验解释系统。批判哲学在知识学领域中的全部努力,就是要通过对经验的分析,追溯出作为经验之条件与根据的先验要素,在更高基点上确立一个在逻辑上完备的先验知识系统,以此回答怀疑论的挑战,重建人对自身认识能力的自信。
康德坚信,对纯粹理论理性的批判考察,最终能帮助我们建立起这样一个先验知识体系。关于这个知识体系,康德是这样规定的:”凡一切知识不与对象相关,而只与我们认识对象的方式相关,并且这种认识方式应该是先天可能的,我就叫先验知识。”⑴从中可以看出,先验知识应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先验知识不是关于对象的知识,而是关于认识对象所须具有的先天形式条件的知识,它的对象不是具体的真理和特殊的知识样态,而是不同于经验的先验要素,因此,先验知识本身不搀杂任何经验因素,是一种纯粹的知识。第二,先验知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系统,而是认识对象的前提条件,经验知识的先天根据,它不直接描述对象,而是直接规定描述对象的方式,因此是与经验知识系统相对应的先验解释系统,是解释知识的知识。第三,但先验知识并不能因此而同先天要素相混淆,先验知识是用先天要素解释一切经验知识何以可能时构成的知识体系,属于一种带有鲜明逻辑特征的知识;我们构造一种先验知识体系决不意味着我们可能在同等程度上扩大了经验知识领域,这不过表明我们找到了一种可以解释先天要素(时、空直观形式和12个知性范畴)为什么能使经验成立
的说明方式,所以,先验知识实际上是一种要解释先天要素怎样使一切经验知识成为可能的条件关系知识。
可见,《纯粹理性批判》所要构造的知识论主要是一种对知识进行再解释的二阶知识系统,其典型特征鲜明地标示它属于”论证的逻辑学”,而不能被看作是”发现的心理学”。作为一种对知识再作解释的知识,它的任务是致力于寻找使认识条件关系成立的根据,并探究何以必须将知识成立的条件系于这个根据才能使一切认识的功能按必然性方式起作用,以先验的方式对知识中经验成分与先天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作出系统说明。批判哲学明显地表露出对知识条件关系的兴趣,它关心的是它所寻找到的知识的先验根据对于被根据者(知识)来说,在逻辑上是否充分必要。至于这个根据本身是什么,是否真实存在都不在先验知识学探讨范围之内,也许这正是康德走上物自体(包括心智之物如心灵、上帝)不可知之理论的主要原因。
康德为一切知识之条件关系成立所找到的根据有二个:一个是”物自体”,一个是”先验统觉”即”自我意识”或”我思”。前者激发人的认识活动,为经验知识提供质料,以保证其后天内容;后者以先验功能保证先天要素对经验质料综合统一的有序性、规律性,以提供关于经验知识何以有普遍必然性的说明。对于这二个根据,康德并不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之。康德真正重视的是自我意识这个根据。自我意识以其自身鲜明的能动特征,体现出用认识的能动方式论证认识的客观性这一先验论据之要旨,因而甚至可以被看作是知识成立之唯一可能的逻辑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知识成立的根由,实际上就
是探究自我意识的功能、作用及其先验意义。康德从分析经验知识的结构入手,追溯自我意识的功能与作用,进而阐述其意义。这一思维方式是和他那个时代的分析方法相一致的。知识作为一个整体,必定可以分解为最基本的能力和要素,这样才能深入到知识的内部层次,探讨重组这些要素的可能性以及它们的原始统一性。
康德指出,知识因联结综合杂多表象成为一个整体而发生。但对杂多表象的联结综合决不能来自表象,因为表象是感性被动地提供的。杂多表象的综合联结一定来自具有主动性、自发性的主体意识。为使表象联结活动按必然性方式发生,承担联结任务的主体意识应具备如下二种功能:第一,它必须是先于经验的先验的自我意识,具有自身确定,在一切意识活动中保持自身原始同一性的功能,以此保障意识现象在主观方面的统一;否则,它就是依内感情状来确定的、极不同一的、转瞬即逝的、不能常住的经验自我意识。经验自我意识随意识的经验内容改变而改变,有多少种意识现象就可能有多少种自我,由它联结杂多表象只会造成知觉中表象间互不相干或偶然相关。第二,它又必须寓于经验自我之中,是贯穿每一经验意识中的自我意识,具有综合统一表象的功能,以此保障表象杂多在客观方面的统一;否则,它至多是一种与经验无关的抽象逻辑形式,失去其在认识中的先验论据价值。康德断定,自我意识之所以具有这二种功能,并不是从外面独断地附加给它的,而是通过对经验意识的追溯、分析发现的意识事实。他指出,当我们进入经验意识,力图描述经验系列时,我们一定会发现,为使我们的经验系列获得多样性的统一,就必须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