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特征

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特征

小学生自我概念是指孩子对自己的意识和理解。它是孩子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对于孩子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根据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特征进行详细回答。

首先,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特征之一是主观性。小学生的自我概念主要是来自于孩子自身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世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有自卑、自负、自满等不同的情绪体验和自我认知。

其次,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特征之二是相对稳定性。虽然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存在着主观性,但是它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自我概念会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这种稳定性不仅表现在对自身特点、能力和价值的认识上,还表现在对自己的期望、目标和责任的认识上。

第三,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特征之三是不完全性。由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主观性和相对稳定性,他们的自我认识往往不是完全客观和全面的。小学生倾向于关注自己的积极特点和成功经验,而忽视或否认自己的弱点和失败经历。这种不完全性是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需要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来实现自我认知的全面和客观。

第四,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特征之四是受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自我概

念主要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家庭和学校对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培养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爱护和支持、教师的指导和评价,都会对小学生的自我概念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小学生的自我概念还受到同伴互动和社会比较的影响,他们会根据他人的评价和期望来评价自己。

第五,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特征之五是处于建构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不断建构和发展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自我概念会逐渐丰富和巩固。他们会通过学习、参与活动和与他人互动来获得新的自我认识和理解。这个过程是渐进的,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调整。

综上所述,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特征包括主观性、相对稳定性、不完全性、受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处于建构的过程中。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家庭和学校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深圳市罗湖区莲南小学刘柳迪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在社会交往几个体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事实也证明的这些心理学家的说法是正确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达到自主,全是因为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其实是标志着个体成熟的过程。 幼儿成人的要求下河生活实际中,独立性的、目的性的开始形成一些最初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在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中,个性进一步的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说,个性还未定型。从幼儿到童年自我意识逐渐的复杂来,它不仅仅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还包括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等方面,属于情感情绪的有自爱自尊感和义务感等等,属于意志方面的有自制,自我纪律,自我调节等等。 自我意识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的产物,它和意志一样受社会的约束。儿童不仅仅依靠自我观察,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而且还在别人的相互交往中,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在别人对己对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换而言之,是在理解对别人的评价,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因此,自我意识的发源应该从儿童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中来探索。 一、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小学低年级儿童和幼儿儿童差不多,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差很远,常以老师和家长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为标准。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才逐渐学会吧自己的行为,和同学、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吧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镜子来对照,把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时候儿童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讲,小学儿童时期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在班级里树立“小模范”作为儿童学习的榜样,或有意识的讲一些先进的人物,特别是模范少先队员的行为,作为儿童自我评价的依据。家长和老师对儿童潜移默化,以及在活动中队他们进行及时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哈特等(Harter, et al. 1987)通过调查发现(此研究结论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 (1)儿童至少从五个重要而各自独立的领域来直接评价自己: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2)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儿童的能力和儿童的报复与志向之间的差异。同时,他人对儿童的态度对其自我评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对每个儿童来说上述五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不是相等的,因而各领域能力的高低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身体外表对小学儿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行为表现则是最不重要的。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发表时间:2006-12-30 10:25:29访问次数:2283 你能认识自己吗?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不成问题。谁又能连自己都不认识呢?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完全了解自己并不容易,当然个体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及健康程度等,倒是有工具可以测量或自己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有些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因而我们有机会知道自己这方面的情况。而对自己内心的认识却不那么容易了。一般情况下,人对自己都有一种看法或评价。这种看法或评价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不同的。有消息报道:在日本这样高度文明富裕的国家里,许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也对自我失去了正确的估价。于是他们为了能够真正地把握自己,让爱人和朋友了解自己,就不惜花上一笔钱雇人去调查自己,然后让侦探或别人告诉自己调查的结果,再把调查结果送给爱人或朋友,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我”。可见,一个人要真正了解自己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通过个体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可以说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小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的,不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人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1。“自我”是相对于“非我”来说的。英语中的I和Me能很好地区分这一含义,用作主语的是行为的主体,如我想干什么,我做什么,我要什么等;用作宾语的我是行为的客体,如别人对我怎么样,给我什么,要我做什么等。作为客体,别人可以对我做出各种对或错、好或坏、善意或恶意的评价。但作为主体的我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分析、评价别人对我的评价,或在行动中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并对环境施加相应影响。所以我既是行为的主体,又是行为的客体,两者是融为一体的。 (二)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们常常这样说:“我认为我是一个诚实的人”。这里有两个对立部分的自我。句子开头主语部分的“我”是主观的我、自然的我,即对自己活动的意识者; 句子里宾语部分的“我”是客观的我,社会的我,即被主观的我意识到的自己身心活动。因此,也可以认为自我意识就是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意识。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区别人和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动物没有意识,更没有自我意识。只有人才能在意识中明确地把“我”与“非我”区分开。

儿童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儿童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3~6岁儿童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著名的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曾经这样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源自于一个意念――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体验,包括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等,它犹如“心灵面前的一幅长期且稳定的自我肖像画,使得你越来越和它相近”。 婴儿出生的时候是不具备自我意识的,一直到1岁以后才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或者说是一种自我的感觉。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渐渐地知道了“我是谁”和“我不是谁”,一直到产生自我评价,如“我是个可爱的孩子”等。儿童的自我意识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与结构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至少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2)能认知并体验到内心进行的心理活动。(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简言之,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具有帮助人认知自我、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作用。

自我意识是一个由知、情、意构成的复杂结构,我国学者大多采纳以形式维度划分的自我意识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它们分别代表着知、情、意三个维度。 自我认识也称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在学前期主要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性别意识等。具体而言,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身存在以及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和思想等方面的认识。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与评价。自我评价是儿童在别人评价他(她)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的,是自我概念发展的产物。对性别的认知也是学前儿童对自己的认知的重要内容。1~2岁的儿童开始知道自己的性别,直至6岁,儿童才形成比较全面、稳定的性别意识。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成分,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自我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自尊与自信、成功感与失败感、自豪感与羞耻感等都是自我体验的产物。自尊与自信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人格特质,其中自尊是一种内驱力,激励着个体尽可能努力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尊与人际关系有很显著的相关,自尊强的儿童更可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自信则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相信自己具有完成任务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而发挥作用,因而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1)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3)自我监控,即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2.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通常儿童1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这时,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

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且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二、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 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但发展不是均速的,而是既有快速上升期,又有平衡发展的时期。 ①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发展的速度较快,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之间发展的速度格外迅速,是主要发展期。这可能是因为学校的教育加强了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如学习成绩的高低、教师的评定、同伴的接纳等,使儿童从不同角度对自己有了新意识。 ②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期间,自我意识发展相对平稳,年级间无显著差异。 ③小学五年级至六年级自我意识的发展又出现加速现象,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期。

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认知发展是指一个人通过认知而获知自身特点、动机、行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自我认知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心理发展的过程,主要涉及个体在推理、记忆和情绪等方面的理解。自我认知发展的特点是一个人的心理发展的质量和数量的增长,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发育期、学习期和成长期。 第一,发育期是指婴儿出生到六岁的时期,也称为“初期”。在这一阶段,婴儿通过形式化识别、区分个体自身与外界世界、建立自我形象等活动来发展自我认知。在这一阶段,婴儿也会通过模仿别人的行为来发展自己的行为能力。 第二,学习期是指六岁至十二岁的时期,也称为“社会性”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将个人的认知加以概括和抽象,从而形成自我概念。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加强,可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并会继续模仿别人的行为,进一步堆积自我认知。 第三,成长期是指十二岁到十八岁的时期,也称为“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可以建立自我概念,理解自我的特征和行为,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他们会建立自己的道德信仰,同时继续探索世界,了解他人的想法,同时也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综上所述,自我认知与发展是一个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部分,可以用发育阶段、学习阶段和成长阶段来统称。发育期,婴儿通过形式化识别、区分个体自身与外界世界、建立自我形象等活动来发展自我认知;学习期,孩子通过概括和抽象个体的认知,从而形成自我概念;

成长期,孩子可以建立自我概念,理解自我的特征和行为,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继续探索世界,了解他人的想法,同时也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自我认知的发展是一个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基础,它能够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并从而增强自尊与独立性,扩大自我认知能力,确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进而建立健康的人格。因此,为了促进儿童的自我认知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使他们更具有自我意识,从而正确认识自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把握自我认知发展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发育期,婴儿通过形式化识别、区分个体自身与外界世界、建立自我形象等活动来发展自我认知;学习期,孩子通过概括和抽象个体的认知,从而形成自我概念;成长期,孩子可以建立自我概念,理解自我的特征和行为,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继续探索世界,了解他人的想法,同时也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为了促进儿童的自我认知发展,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从而使他们更具有自我意识,理解正确的人际关系,和建立健康的人格。

小学生心理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点 所谓小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小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小学生的心理主要包括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个性三个方面。 (一)认识特点 、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学生往往对新颖动作的示范感兴趣,而对老师的讲解缺少热情。 、注意 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在小学阶段,注意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 ()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 ()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水平低,注意的范围狭窄,注意的稳定性、分配和转移能力以及自觉性和灵活性都较差。 、思维 思维能力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 ()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 (二)情感和意志特点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鲜明,但是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不够。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反应强烈、变化快、波动起伏大,他们富于激情,一旦环境适宜,他们的激情更易爆发出来,常为一些小事狂喜或悲痛。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实现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都比较差,事物的完成一般都来自外部压力。 (三)个性特点 个性是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区别于他人的意识倾向及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对于小学生来讲,动机和兴趣是其个性的集中表现,直接动机占主导地位,随年龄增长间接动机也逐步增加。小学生对事物的选择与判断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否完成事物在于直接动机的强烈程度,当遇到困难时,完成动机的欲望就可能会

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教育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概 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理解和评价,是个体对自己身份、特点、能力 和行为的主观反映。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家庭、学校、社会文 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需要教育者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在自我认知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并能 够区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异。这个阶段的儿童常常使用物理特征,如性别、年龄、身高等来描述自己,他们还容易将外在特征与自我价值进行混淆。 在自我评价阶段,儿童开始评价自己的能力、外貌和行为,并将这些 评价与他人的评价进行比较。这个阶段的儿童常常会受到同龄人和教师的 评价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将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进行对比,从而形成对 自己的评价。 在自我概念扩展阶段,儿童开始将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整合成一个整 体的自我概念。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能力、特点和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价,并 且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对自己的 价值观和信念,并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1.提供积极肯定的反馈:教育者可以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肯定他们 的能力和努力。教育者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积极的自我评价。 2.培养适应性的思维方式:教育者可以引导儿童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帮助他们建立适应性的思维方式。教育者可以教导儿童将失败看作是学习 和成长的机会,并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和坚持来克服困难。

3.建立正向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自我概念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可以给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同时还要提供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 4.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教育是培养儿童自我概念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和活动,鼓励儿 童参与其中并取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其自我概念的发展。 5.培养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儿童的自我概念与其社交技能和情 绪管理能力密切相关。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儿童的 社交技能,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教育者还应引导儿童 正确表达和管理情绪,培养其自我认知能力。 总之,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 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提供积极肯定的反馈、培养适应性的思维方式、 建立正向的家庭环境、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以及培养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 能力等措施,可以促进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自 我概念,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 首先,在小学阶段,孩子开始注意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性别、外貌和能力与别人不同。例如,他们会发现自己在一些事情上比其他人更强,或者在其他方面相对较弱。 其次,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他们能够辨认出自己的情绪,并开始使用适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他们会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并认识到情绪的变化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此外,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他们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理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开始建立对自己行为的评估,并尝试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 另外,小学生的自尊心开始发展。他们开始注意到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交环境中的地位和地位。他们会比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能力和成就,并从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这个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和尊重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孩子经历着各种认知和社会变化,他们逐渐形成了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知觉、价值和能力的总结和理解。孩子的自我概念会受到家庭教育、学校环境、同伴互动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开始形成对自己的看法,并且主动构建自己独特的个性。 因此,家庭和学校在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学校应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经验,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提供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总结起来,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而有价值的个体,并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理解。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对于促进小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答案: 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的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着地受社会文化影响,是角色意识建立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㈠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偏偏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㈡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进入小学以后,儿童能进行这个人的对象、内容和范围都进一步扩大,其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①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提高。儿童逐步减轻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在不断发展。②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③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这个人的初步倾向。④在整人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由外显行为到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小学生的抽象招手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⑤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㈢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包括对自己产生的各种

情绪情感的体验。自我体验的一个表现形式即儿童的自尊心,自尊心强的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而缺乏自尊心的儿童往往自暴自弃。 小学儿童逐渐注意到他人与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是不同的,开始认识到他人不仅有与己不同的思维和情感,而且在相同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儿童开始理解他人行动的目的性。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如下几个趋势:⑴从表现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品质特征的注意;⑵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⑶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⑷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⑸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⑹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表现为㈠角色采择功能: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角色采择能力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是与儿童社会经验有关的认知发展的技能。㈡在小学时期,儿童开始根据他人的行动来了解其观点,并进行评判。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加强,儿童更加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包括友谊概念、权威关心的认识等。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第一篇: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小学生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的。比如,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提到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动机等特点来描述自己。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它是对个人的和才能的简单抽象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并逐渐形成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等不同的层次。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小学生自我认识的特点

浅谈小学生自我认识的特点 【摘要】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对其人生有很大裨益,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品质,长大后才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关键词】自我认识心理活动 自我认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言之,自我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一般认为,自我认识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自我认识能力是指认识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自我认识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小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是指儿童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达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认识,也就是儿童对自身主体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过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阶段,只有认识自身状况,确立完整的自我概念,知道自己的集体生活中的角色,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适应教育环境的要求,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受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发展水平还较低,尚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小学生自我认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新异刺激影响时,心理活动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教育的作用下,观察的目的性将不断提高。 (二)观察缺乏精确性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即观察不够精确。 (三)观察缺乏顺序性 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则导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四)观察缺乏深刻性 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只知道“是什么”,缺乏“为什么”的思考,使观察趋于肤浅,难以上升到理性高度并赋予观察更深刻的意义。 二、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学前儿童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总的发展趋势为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一)有意记忆逐渐增强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记忆常占优势,在许多情况下都是靠无意记忆获得知识的,他们常常凭借兴趣记住一些事物,对不感兴趣而要求记住的东西,记忆的效率较低,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不能只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必须学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第四节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个体的认识。是主体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影响一个人个性形成、发展的因素之一。它一般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形式。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与客观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不断社会化过程的产物。中小学阶段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本节拟就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点及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阐述,以便能更好地开展心理教育。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一般特点与自我教育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与一般特点 1.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 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此期间,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随年龄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断发展,但呈现的趋势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处于自我意识的上升时期,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中的主要发展期。其二,小学三年级到小学五年级处于自我意识的平稳发展阶段,年级间无显著差异。其三,小学五年级到小学六年级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向深刻。

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从小学生自我意识组成的各因素看,小学生能够形成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这种印象是对自己在一切方面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通过小学生的自我描述反映出来的。研究发现,小学生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前面一种水平的描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更多一些。到小学高年级,学生才能开始从更为复杂的内部特征、人际关系、个性品质等比较抽象方面来描述自我。但即使如此,他们的自我概念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而且还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趋势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对自己的印象一般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而女生则年龄越大,对自己的印象越差。 在自我评价方面。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具体表现在:(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的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评价。(3)开始具有对内心品质评价的倾向。(4)自我评价的抽象概括性有了提高。(5)自我评价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方面。小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发展有很高的一致性。随着儿童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会随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第十二章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个体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内化社会价值规范,从生物个体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儿童融入群体与环境中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小学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一节小学生的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 ⏹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成分。 ⏹从整体上来讲,自我意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1. 自我认识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自我评价:是在分析和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 ⏹在正确合理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产生自信。 ⏹2.自我体验 ⏹对自己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体验. 2

⏹个体对自己有价值感和重要感的自我体验表现为自尊——自卑 ⏹3.自我控制 ⏹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自我调节过程——发动作用和制止作用。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 1、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生理自我为主 ⏹1岁前,分不清主体与客体,将自己与外部事物混同 ⏹1岁后,自己的身体名字,区分自我与非我 ⏹18个月时的镜中自我的确认; ⏹2岁后,“我、你、他”指称代词的使用。 ⏹初生婴儿的意识是混沌的,没有明确的主体和客体的区分,基本没有自我意识,只有生理需求提示着我的存在。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 ⏹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例如,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 ⏹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知道自己的名字,开始使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我是……” “我要……”“我有……”等。这表明儿童已能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到抽象的飞跃,也表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 ⏹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社会自我时期,显著受社会交往和社会文化影响,是角色学习的重要时期,发展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责任、作用的认识。 ⏹自我同一性问题 ⏹3、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成人期),心理自 3

第四章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学习日志

第四章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学习日志 第一篇:第四章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学习日志 第四章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第一节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特点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最后,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个层面,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 经过三个时期:① 自我中心期。② 客观化时期。③ 主观化时期。 四、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2 .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3 .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自我意识 小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新桥路小学江涓 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包括许多方面认识与能力的提高。它是小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是个

体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的有利保证。 乐国安教授主持的“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与潜能开发问题研究”中,提出自我意识的发展中“五自”的目标:一是自知,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的水平,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是自信,即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水平,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尤其是那些有缺点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自信心,更要特别注意保护;三是自强,即指导学生为自己设置合理的发展目标,学会进行有效的自我激励,增强自我完善的愿望和进取精神。四是自主,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机会,增强他们做事情的自觉性、自主性与主动性。五是自制,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控的水平,增强他们我监控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一般说来,自我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心理学的研究启示我们:与参照物的相互作用和比较、他人的评价和个体认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不断与人相互作用,也会不断接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随着个体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会对这些评价加以分析,进行取舍,促使他们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 1.引导学生正确地同别人比较 比较虽然是认识自己的重要方法,但通过比较并不必然产生正确的认识。如果比较不恰当,还可产生消极的效果。要是经常把自己与优秀的、先进的人比,就会觉得山外有山,发现差距,从而激发奋发向上的力量;而和后进的人比,就会较多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这种比较,也可能产生自卑或自满,为了使比较产生积极、良好的效果,在比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相比较的人之间,必须存在着共同的、可比的因素,也就是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标准。(2)注意比较的条件。如比较学习成绩时,不仅要看到成绩本身的多少,还要考虑到成绩差异的多方面原因。(3)比较中要着重本质的、重要的特征。如比较品德和智慧,与比较身材和容貌,前者具有更大的认识价值。但是,如果是做模特儿,身材容

09第九章小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一)

09第九章小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一)第九章小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一) 一般说来,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体现着一个人的完整特性,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包括:?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个性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伴随人的一生而不断发展。小学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个性中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如自我意识、性格等都是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意识,包括自我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心、自豪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等。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在个体与客观环境,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健康个性的形成,同时标志着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水平。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婴儿最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将自己与客观事物混为一谈,他们玩弄自己的手、脚,就像玩弄一件玩具一样。将近1岁时,儿童开始把自身的动作与动作对象区分开来,初步认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在1岁以后,儿童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意识到身体的感觉,开始把自己的名字当做自己的信号,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约在2岁以后,逐渐学会使用代词“我”、“你”、“他”。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三个时期:?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状态,称生理自我;? 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成人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进入心理自我时期?。 我国韩进之等人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 势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结果见表9-1?: 表9-1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调查结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