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七章第二十三节 产褥感染病人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七章第二十三节产褥感染病人的护理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是
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用口表测量体温4次,间隔时间4小时,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产褥病率常由产褥感染引起。
产褥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以厌氧菌为主。
感染的途径包括外源性感染(以链球菌最常见)和内源性感染(厌氧菌常见)。
1引起产褥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产气荚膜杆菌B.大肠杆菌
C.厌氧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
E.需氧菌
一、病因
1.诱发因素: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能力在妊娠期及分娩期降低,受病原体感染后
易致病;产妇伴有贫血、产程延长、胎膜破裂、产道损伤、产后出血、胎盘残留、手术分娩或器械助产等,使其抵抗力下降,为细菌入侵繁殖创造条件。
2.病原体:以厌氧菌为主。
3.感染途径:有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种途径。
二、临床表现
发热、疼痛、异常恶露为产褥感染三大主要症状。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会阴部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痛或有脓性分泌物;阴道与宫颈感染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脓性分泌物增多。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最常见)若为子宫内膜炎表现为子宫内膜充血、恶露增
多、有臭味,可有下腹部疼痛及压痛;若为子宫肌炎表现为寒战、高热、下腹疼痛、白细胞增多等。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表现为寒战、高热、脉速、头痛等全身症状。
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子宫复旧差。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产妇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
检查
发现腹痛及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腹膜面分泌大量渗出液时可引起肠粘连或在子宫直肠凹陷形成局限性脓肿,脓肿如累及膀胱可有排尿困难,如累及肛管可出现腹泻,
里急后重等。
5.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生在产后1 ~ 2周,产妇常出现反复发作寒战、弛张热、下腹疼痛和压痛,持续数周。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除上述表现外,也可出现下肢疼痛、水肿、皮肤发白,称“股白肿”。
6.脓毒血症及败血症:当感染血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脓毒血症。
细菌大量进入
血液循环并繁殖形成败血症。
表现为寒战、高热、脉细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可危及生命。
三、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培养。
2.B超检查。
3.细菌培养。
四、治疗原则
1.抗生素的应用: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效抗生素,必要时可短期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
2.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形成时要切开排脓或穿刺引流。
产后10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3.全身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纠正贫血、水、电解质紊乱;增强机体免疫力。
4.对血栓性静脉炎病人,在应用大剂量抗生素的同时,可加用肝素,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也可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感染因素的存在以及产后抵抗力下降有关。
2.急性疼痛:与产褥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发热消耗增多、摄入量降低有关。
4.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六、护理措施
1.向产妇解释疼痛的原因,协助其取半卧位,利于恶露引流及炎症局限;会阴侧切者应取健侧卧位,并保持切口干燥、清洁。
2.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全身情况,注意恶露的量、颜色、气味、伤口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治疗。
3.鼓励产妇多饮水,摄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注意加强口腔、皮肤的清洁护理。
4.嘱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者,抬高患肢,局部保暖并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而减轻
肿胀。
5.遵医嘱应用敏感、足量、高效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同时注意抗生素使用的间隔时间,维持血药有效浓度。
配合做好脓肿引流术、清宫术、后穹窿穿刺术的准备及护理。
★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
★产褥感染、高热病人应多饮水,卧床休息取半卧位,给予物理降温,半流质饮食。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轻者表现为恶露增多,浑浊有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