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数控张拉工程锚口摩阻损失测试、摩阻损失试验、锚固回缩量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六 锚口摩阻损失测试
1 试验步骤和方法
(1)根据装置布置图2在已浇好的梁段上安装数控千斤顶、锚具(注:不安装工作夹片)。
固定端千斤顶的缸体应预先进油伸长50~100mm ,确保可测试出固定端压力,并在测试完成后,方便张拉和锚固系统的拆除。
(2)张拉设备开机,输入张拉力目标值,并设定分级,分两级,20%和100%并设定持荷时间t (1min~5min )。
(3)两端同时进油张拉至20%级数,固定端数控千斤顶关闭进出口油管,张拉端数控千斤顶继续进油张拉至张拉力目标值,并持荷到设定时间,采集张拉端数控千斤顶持荷结束时力值读数,同时采集固定端数控千斤顶力值读数;持荷结束后,张拉端数控千斤顶和固定端数控千斤顶同时回油至零。
(4)重复步骤(1)~(3),共进行三次张拉测试,取三次张拉试验的平均值为该锚具的锚口摩阻损失率。
(5)更换锚具,重复步骤(1)~(4),得出第二个锚具的锚口摩阻损失率;取两个锚具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图2 锚口摩阻损失测试装置图
2 数据处理方法
(1)第一个锚具三次试验主动端数控千斤顶力值数据分别为,,,固定端数控千斤顶的力值数据分别为,,。
(2)第二个锚具三次试验主动端数控千斤顶力值10s 数据平均值分别为'
11P ,'
12P ,'
13P ,
固定端数控千斤顶的力值10s 数据平均值分别为'21P ,'22P ,'
23P 。
'''
112111
'11100%P P P δ−=⨯ ''
'1222
12'12100%P P P δ−=⨯ '''132313'
13100%P P P δ−=⨯
11P 12P 13P 21P 22P 23P 1121
1111
100%P P P δ−=
⨯12221212100%P P P δ−=⨯132********%P P P δ−=⨯111213
13
δδδδ++=
''''
111213
13
δδδδ++=
则锚口摩阻损失'
11
12
δδδ+=
3 参数设定
输入参数:
(1)梁编号,预应力筋编号;
(2)张拉目标值,张拉分级及持荷时间t (1min~5min ); 采集参数:
(1)第一个锚具三次试验主动端数控千斤顶力值数据分别为,,,固定端数控千斤顶的力值数据分别为,,;
(2)第二个锚具三次试验主动端数控千斤顶力值数据分别为'11P ,'12P ,'
13P ,
固定端数控千斤顶的力值数据分别为'21P ,'22P ,'
23P 。
输出参数: 锚口摩阻损失1δ
'
11
12
δδδ+=
其中:
'''
112111
'11100%P P P δ−=⨯ ''
'1222
12'12100%P P P δ−=⨯ '''132313'
13
100%P P P δ−=⨯ ''''
111213
13
δδδδ++=
11P 12P 13P 21P 22P 23P 1121
1111
100%P P P δ−=
⨯12221212100%P P P δ−=⨯132********%P P P δ−=⨯111213
13
δδδδ++=
附录七 摩阻损失试验
摩擦系数测试方法
1 试验步骤和方法
(1)根据装置布置图1在已浇好的梁段上安装数控千斤顶、锚具(注:不安装工作夹片)。
固定端千斤顶的缸体应预先进油伸长50~100mm ,确保可测试出固定端压力,并在测试完成后,方便张拉和锚固系统的拆除。
(2)张拉设备开机,输入张拉力目标值,并设定分级,分两级,20%和100%并设定持荷时间t (1min~5min )。
(3)两端同时进油张拉至20%级数,固定端数控千斤顶关闭进出口油管,张拉端数控千斤顶继续进油张拉至张拉力目标值,并持荷到设定时间,采集张拉端数控千斤顶持荷结束时力值读数,同时采集固定端数控千斤顶力值读数;持荷结束后,张拉端数控千斤顶和固定端数控千斤顶同时回油至零。
(4)重复步骤(1)~(3),共进行n (1或3)次测试;
(5)更换不同线形的孔道重复以上步骤1~4,至少保证测试两个不同的线性孔道。
图1 孔道摩阻损失测试装置图
2 数据处理方法 (1)计算原理
由预应力筋管道摩阻造成的应力损失,一般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
1[1]kx l con e
μθσσ−+=− (2.1) 式中:
con σ——预应力筋锚下的张拉控制应力(MPa );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可近似取该孔道在构件纵轴上的投影长度(m );
μ——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
k ——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根据图1的测试原理,设张拉端力值读数为P 1,锚固端力值读数为P 2,此时为管道长度l ,θ为管道全长的总曲线包角,则(2.1)式可写为:
()
21[1]kx P P e
μθ−+=− (2.2)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
12ln(/)kl P P c μθ+== (2.3) 一般情况下,预应力施工采用一种制孔方法,这时管道质量比较均匀,可以不考虑摩
阻系数µ和k 变异。
由于设计和实际施工存在差异,故不可避免的产生误差,假设误差为∆,即:
kl c μθ+−=∆ (2.4) 若有n 束预应力钢束,则:
i i i i kl c μθ+−=∆ (2.5) 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全部预应力钢束误差的平方和为:
22
()i i i i F kl c μθ=∑∆=∑+− (2.6)
欲使试验误差最小,应使
0,0F F k
μ∂∂==∂∂ (2.7) 由式(2.7)对式(2.6)求导,并整理得:
22
i i i i i
i i i i i k l c l k l c l μθθθμθ⎧∑+∑=∑⎪⎨∑+∑=∑⎪⎩
(2.8) 根据式(2.8)可求得参数µ和k
22222222()()()()()()()()()()()()()()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c l l c l l l c l l c k l l θθμθθθθθθθ⎧∑∑−∑∑=
⎪∑∑−∑⎪
⎨∑∑−∑∑⎪=⎪∑∑−∑⎩
(2.9)
(2)数据处理
对某一孔道而言,该孔道的长为l i ,张拉端至固定端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为i θ,n 次
试验100%级数时张拉端数控千斤顶持荷结束时力值读数分别为N 1j (1≤j≤n ),100%级数时固定端数控千斤顶持荷结束时力值读数分别为N 2j (1≤j≤n )则:
2ln(/)(1)i j lj j c N N j n =≤≤
则该线形孔道1
1n
i i j j c c n ==∑。
统计试验数据,得出摩擦系数k 和局部偏差系数µ:
22222222()()()()()()()()()()()()()()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c l l c l l l c l l c k l l θθμθθθθθθθ⎧∑∑−∑∑=
⎪∑∑−∑⎪
⎨∑∑−∑∑⎪=⎪∑∑−∑⎩
3 参数设定
输入参数:
(1)梁编号,预应力筋编号,测试次数n ,测试孔道数m ; (2)测试孔道的工作长度l i (1≤i ≤m ),张拉端至固定端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为i θ(1≤i ≤m ); (3)张拉目标值,张拉分级及持荷时间t (1min~5min ); 采集参数:
(1)m 个测试孔道,100%级数时张拉端数控千斤顶持荷结束时力值读数分别为N 1j (1≤j ≤n ),100%级数时固定端数控千斤顶持荷结束时力值读数分别为N 2j (1≤j ≤n )输出参数: 参数µ和k :
22222222()()()()()()()()()()()()()()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c l l c l l l c l l c k l l θθμθθθθθθθ⎧∑∑−∑∑=
⎪∑∑−∑⎪
⎨∑∑−∑∑⎪=⎪∑∑−∑⎩
其中:1
1n
i i j j c c n ==∑
12ln(/)(1)i j j j c N N j n =≤≤
变角张拉摩擦损失测试方法
1.试验步骤和方法
(1)根据装置布置图3在已浇好的梁段上安装数控千斤顶、锚具(注:不安装工作夹片)。
固定端千斤顶的缸体应预先进油伸长50~100mm ,确保可测试出固定端压力,并在测试完成后,方便张拉和锚固系统的拆除。
(2)张拉设备开机,输入张拉力目标值,并设定分级,分两级,20%和100%并设定持荷时间t (1min~5min )。
(3)两端同时进油张拉至20%级数,固定端数控千斤顶关闭进出口油管,张拉端数控千斤顶继续进油张拉至张拉力目标值,并持荷到设定时间,采集张拉端数控千斤顶持荷结束时力值读数,同时采集固定端数控千斤顶力值读数;持荷结束后,张拉端数控千斤顶和固定端数控千斤顶同时回油至零。
(4)重复步骤(1)~(3),共进行三次张拉测试,取三次张拉试验的平均值为该锚具的变角张拉摩擦损失率。
图3 变角张拉摩擦损失测试装置图
2、数据处理方法
1.预应力筋
2.工具锚(含夹片)
3.主动端数控千斤顶
4.变角装置
5.固定端数控千斤顶
6.限位板
7.工作锚
8.锚垫板
9.螺旋筋10.孔道
三级张拉主动端数控千斤顶的力值数据分别为,,,固定端数控千斤顶的力值数据分别为,,。
则变角张拉摩擦损失
3、参数设定
输入参数:
(1)梁编号,预应力筋编号;
(2)张拉目标值,张拉分级及持荷时间t (1min~5min ); 采集参数:
三级张拉主动端数控千斤顶的力值数据分别为,,,固定端数控千斤顶的力值数据分别为,,。
输出参数:
变角张拉摩擦损失2δ
其中:
11P 12P 13P 21P 22P 23P 1121
2111100%P P P δ−=
⨯1222
2212100%P P P δ−=
⨯1323
2313
100%P P P δ−=
⨯212223
23
δδδδ++=
11P 12P 13P 21P 22P 23P 212223
23
δδδδ++=
1121
2111100%P P P δ−=
⨯1222
2212100%P P P δ−=
⨯1323
2313
100%P P P δ−=
⨯
附录八 锚固回缩量测试
1 测量锚具回缩值可采用直接测量法或间接测量法。
试验时采用的锚具、张拉机具及附件应配套。
张拉控制力con N 宜取ptk ptk 0.7~0.8F F ,测力系统的不确定度不应大于2%。
2 直接量测法测量锚固回缩值,可根据张拉力–缸体位移曲线计算,步骤如下:
1 达到张拉控制力并持荷片刻,伸长稳定后记录张拉控制力con N 、张拉前测量数控千斤顶的初始长度l 1;
2 按既定步骤进行张拉,记录张拉全过程的张拉力–缸体位移曲线,如图8-1;
3 按下式计算张拉端的锚固回缩值:
con 1()
B p
C A p N l l E A l l l ∆=−−
+
(式附8-1)
式中:A l —— 安装空隙,等于图8-1中A 点的对应的横坐标值; B l —— 图8-1中B 点的对应的横坐标值; C l —— 图8-1中C 点的对应的横坐标值。
图8-1 张拉力–缸体位移曲线
4 多孔锚具应至少测量3根钢绞线,取其平均值;同一规格的锚具应测量3个,取其平均值作为该规格锚具的回缩值。
3 间接测量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台座或构件的长度不应小于3m ,锚具、数控千斤顶、预应力筋应同轴平行(图8-2);
2 张拉力达到控制力并持荷片刻后,记录张拉端数控千斤顶读数1P ;张拉端数控千斤顶完全回油后记录读数2P ;
3 锚具回缩值按下式计算:
12p p
()(30)P P L a E A −+=
(式附8-2)
式中:L —— 预应力筋在张拉端锚具和固定端锚具之间的长度(mm ); 4 测力系统的不确定度不应大于2%;测量长度的量具,其标距的不确定度不应大于标距的0.2%;
5 同一规格的锚具应测量3个,取其平均值作为该规格锚具的回缩值。
图8-2 间接测量法试验装置
1.工具锚; 2、7.数控千斤顶; 3.张拉端锚具; 4、6.钢垫板;
5.试验台座;
8.固定端锚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