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 着火延迟期 • 速燃期 • 缓燃期 • 后燃期
柴油机燃烧过程、喷油速率和放热规律
1.着火延迟期
• 着火延迟期又称为滞燃期、着火落后期,从 燃油开始喷入燃烧室内(A点)至压力线明显脱 离压缩线开始急剧上升(B点)
注意:柴油机着火延迟期的长短会明显影响滞燃期内喷 油量和预制混合气量的多少,从而影响柴油机的燃烧特 性、动力、经济性、排放特性以及噪声振动,必须精确 控制
3)
两种混合方式的对比 空间雾化
• 燃油的喷雾特性对混合起决定性的作用 • 喷雾细、均匀。较多的油滴受热蒸发,着火延 迟期内形成大量的可燃混合气,燃烧初期放热 率过大,压力急剧升高,工作粗暴,NOx排放 高。 • 如果减小着火延迟期内混合气生成量,则势必 造成大量燃油在着火后的高温高压下蒸发混合, 容易因空气不足而裂解成炭烟。 • 空间雾化混合方式有较高的热效率,但炭烟、 NOx和燃烧噪声均较高。
各种涡流比
• 导气屏设置在进气门上,可调节涡流强 度,涡流比0 ~ 4 • 切向气道形状简单,涡流比1 ~2 • 螺旋气道的形状最复杂,涡流比2~4, 同样涡流比时的进气阻力小于切向气道, 适用于对进气涡流强度要求较高的发动 机
涡流比进入凹坑时增大
涡流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
压缩涡流
• 在涡流室燃烧室中, 气体在进气过程中 并不产生旋流,而 在压缩过程中由主 燃烧室经连通道进 入涡流室时,形成 强烈的压缩涡流
着火延迟期的影响因素
• • • • • 十六烷值 温度 压力 燃烧室形式 壁温
2.速燃期
• 压力升高率 • 从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角度,希望dp/dφ 大一些 • dp/dφ 过大会使柴油机工作粗暴,运动零部件受到 过大冲击载荷, • 过急的压力升高会导致温度明显升高,使氮氧化物生 成量明显增加。 • 为兼顾柴油机运转平稳性, dp/dφ 不宜超过 0.4MPa /(°),而为了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 dp/dφ 还应 更低。
分隔式燃烧室——涡流室
• 涡流室容积约占整个燃烧 室压缩容积的50%~ 60 %。 • 涡流室与主燃烧室之间通 道的截面积约为占活塞截 面积的1%~3.5% • 通道方向与活塞顶 成一 定的倾斜角度 • 在压缩过程中,空气从主 燃烧室经通道流 入涡流 室,在涡流室内形成强烈 的有组织的压 缩涡流
涡流室形状
• 两者的差别主要原因 : (1) 燃油的可压缩性 (2) 压力波传播滞后 (相位差) (3) 压力波动 (形状上的差异) (4) 高压容积变化
高压油管的弹性变形及出油阀、针阀两个弹 性系统的影响
3) 异常喷射与穴蚀
• a)正常喷射
b)二次喷射
c)断续喷射
d)隔次喷射
穴蚀:高压容积内产生压力波动时,会出现低于燃
分隔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特点
(1)采用浓、稀两段混合燃烧方式,前段过浓(还原)气氛,抑制了NOx的生成和燃 烧温度,而后段的稀燃(氧化)气氛和二次涡流又促进了炭烟的快速氧化,因 而NOx和微粒排放均低于直喷式燃烧室,但低负荷下的碳烟排放量较大。 (2)由于初期放热率低,因而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燃烧压力均低于直喷式燃烧室, 燃烧柔和,振动噪声小。 (3)对于涡流室,压缩涡流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强,即转速越高,混合气形成 和燃烧速度越高,因此涡流室式燃烧室适合于高速柴油机,其转速可高达 5000r/min。 (4)缸内气流运动自始至终比较强烈,空气利用率好,可在过量空气系数1.2左右 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5)对喷油系统要求不高,不需要进气涡流,进气道形状简单,因而加工制造成 本低,使用故障少。 (6) 燃烧室结构复杂,表面积与容积之比较大,加上强烈的空气运动的影响,使 散热损失较大,通道节流作用引起的流动损失也较大。因此,分隔式燃烧室 柴油机较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热效率低,经济性差。 (7) 散热损失大和喷雾质量不高,冷起动性能不如直喷式燃烧室
挤流
• 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缸内气体运动,在 压缩过程中,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气 缸内的空气被挤入活塞顶部的燃烧室凹 坑内,由此产生挤压涡流(挤流)
a)无进气涡流 或涡流不强时 的挤流
b)进气涡流强时的挤流
c)逆挤流
湍流
• 在气缸中形成的无规则的小尺度气流运动称 为湍流,也称微涡流。 • 湍流可以促进燃油和空气的微混合程度,加 速燃烧过程。
4. 补燃期 缓燃期D点到燃料基本燃烧完毕。累 积放热率大于95%。后燃远离上止点, 热量不能有效利用,散热损失增加,热 负荷增加,排温升高。 补燃期要短
5.1.2 燃烧放热规律
• 1.燃烧放热规律的定义
• 瞬时放热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或l°曲轴转 角内)燃烧的燃油所放出的热量; • 累积放热百分比,是指从燃烧过程开始至某 一时刻为止已经燃烧的燃油与循环供油量的 比值。 • 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 的变化关系,称为燃烧放热规律
MAN公司的J.S.Meurer博士—— M燃烧过程
M燃烧过程表述
• 喷油射束沿球形燃烧室壁面并顺气流喷射,燃 油被喷涂在壁面上形成油膜。 • 为保证形成很薄的厚度均匀的油膜,需要很强 的涡流(涡流比>3)。 • 在较低壁温的控制下(200—350),燃料在着火 前以较低速度蒸发,在着火落后期内生成的混 合气较少,因而初期燃烧放热率和压力升高率 低。 • 随燃烧进行,缸内温度和火焰热辐射强度提 高,使得油膜蒸发加速,燃烧也随之加速。
合理的喷油规律及其实现
• 合理的喷油规律
1)改变凸轮型线
2)双弹簧喷油器
双弹簧喷油器喷射规律形状与单 弹簧喷油器进行对比 a) 单弹簧喷油器 (b) 双弹簧喷油器
3)预喷射和多段喷射
预喷射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多段喷射的示意图
5.2.2燃烧室与混合气形成
• 1.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特点和方式
1) 空间雾化混合 2) 油膜蒸发混合
• 挤流口形燃烧室
(a) 四角形
非回转体燃烧室 (b) 微涡流MTCC ( c) Quardram
(d) 花瓣形
日本小松公司的微涡流燃烧室
MTCC(micro turbulence combustion chamber)
• 在半开式燃烧室的基础之上,利用燃烧室 形状的设计来产生微涡流,改善混合气形 成和燃烧。 • 除大尺度的涡流(如进气涡流和挤压涡流)以 外,小尺度的涡流,又称为微涡流或湍流, 对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 认。 • 微涡流主要是利用大尺度的涡流在燃烧室 内不同位置造成的速度差以及流经一些特 殊设计的边角、凹凸时产生的气流扰动所 形成的
p pC p B C B
3.缓燃期
• 特点:采取措施使后期喷入的燃油能及时 得到足够的空气,尽可能地加速混合气的 形成,保证迅速而完全的燃烧,从而提高 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柴油机燃烧室 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000K左右,一般在上止 点后20°~35°曲轴转角处出现。
• 缓燃期不缓
油蒸气压的压力,故而形成汽泡,压力升高,汽 泡爆裂产生冲击波,多次作用于金属表面引起。
对喷射系统的要求
• 对喷油规律的基本要求 1. 尽可能减少喷油系统中的燃油压力波动,以防 止不正常喷射现象 2. 不同转速、负荷下,在最佳喷油时刻精确提供 所需燃油量。 3. “先缓后急,断油迅速” 4. 良好的油束特性以满足燃烧室的要求 5. 提高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油膜蒸发
• 混合的指导思想是利用燃油蒸发速率控制混合气 生成速率,燃烧室壁面温度和空气旋流起了主要 作用。 • 油膜受热蒸发所需时间要比细小油滴长得多,加 之燃烧室壁温控制较低,使油膜蒸发混合方式在 期内生成的混合气量远小于空间雾化方式。 • 随燃烧进行,在高温和火焰辐射作用下,油膜蒸 发加速,使混合气生成速度加快。 • 大部分燃料是在蒸发后以气体状态与空气或高温 燃气接触,可以避免空间雾化混合时常有的液态 燃油高温裂解问题,使炭烟特别是大颗粒炭烟排 放降低。
各种直喷式燃烧室比较

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特点
1) 燃烧迅速,故经济性好,有效燃油消耗率低。直 喷式柴油机比分隔式柴油机有效燃油消耗率约低 10%~20%,但其工作较粗暴,压力升高率大, 燃烧噪声大。 2)燃烧室结构简单,表面积与容积比小,因此散热 损失小,也没有主、副室之间的节流损失,一方 面可使冷起动性能较好,另一方面也是经济性好 的重要原因。 3)对喷射系统的要求较高, 4)NO的排放量比分隔式燃烧室柴油机高,开式燃烧 室的微粒排放量相对较低。 5)对转速的变化较为敏感,较难同时兼顾高速和低速 工况的性能,
滚流
• 在进气过程中 形成的绕垂直 于气缸轴线的 有组织的空气 旋流称为滚流 (tremble),也 称为纵涡或横 轴涡流。
柴油机燃烧室
• (a) 浅盆形
各种直喷式燃烧室形式 (b) ω形 (c)挤流口形
(d)球形
• 浅盆形燃烧室的特点 • ω形燃烧室的特点
• 属于半开式燃烧室,在活塞顶部设有比较深的凹坑,其中 ω形凹坑的中心凸起是为了帮助形成涡流以及排除气流运 动很弱的中心区域的空气而设置的。 • 一般dk/D为0.6左右,dk/h=1.5~3.5。采用4~6孔均布 的多孔喷油器中央布置(四气门时)或偏心布置(二气门时), 喷雾贯穿率一般为1.05。 • 空气运动以进气涡流为主,挤流为辅。 • 进气涡流比介于最低的浅盘形燃烧室(<1.5)和最高的球形 燃烧室(>3)之间, • 通过减小dk/D,和余隙高度S0,可使挤流强度增加。 • 由于利用燃油喷射和空气运动两方面的作用形成混合气, 因而比浅盘形更容易形成均匀的混合气,空气利用率提高, 可在过量空气系数声1.3~1.5的条件下实现完全燃烧。
• 燃烧放热规律曲线形状 应先缓后急。在开始放热阶段,不希望燃烧 放热速率上升得过快,以降低压力升高比,使 柴油机的工作粗暴得到控制;然后燃烧应加速 进行,使绝大部分燃油在尽可能靠近上止点处 完成燃烧,以提高经济性。
• 燃烧持续时间 燃烧持续时间原则上越短越好。
汽油机和柴油机燃烧过程主要特点对比
分隔式燃烧室——预燃室
预燃室布置形式
Fra Baidu bibliotek 预燃室
• 预燃室容积约占整个燃烧室压缩容积的35 %一45% • 预燃室与主燃烧室之间通道的截面积约为 活塞截面积的0.3 ——0.6% • 在压缩过程中,气缸内部分空气流入预燃 室内,由于连接通道截面积很小,且不与 预燃室相切,所以在预燃室内形成强烈的 无组织的紊流
分隔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特点
• 空气利用率较高,最小的过量空气系数可达 1.2左右 • 高速下有较好的性能。 • 对喷射系统的要求低,可以使用轴针式喷油器, 喷射压力较低。 • 工作平稳,燃烧噪声小。 • 散热损失和通道节流作用引起的流动损失。较 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热效率低,经济性差。 • 低负荷下的碳烟排放量大 • 冷起动性差
2.缸内气流运动
• 1) 涡流 (1)进气涡流: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气缸轴线旋转 的有组织的气流运动,称为进气涡流 (2)压缩涡流 :在涡流室燃烧室中,气体在进气过程 中并不产生旋流,而在压缩过程中由主燃烧室经 连通道进入涡流室时,形成强烈的压缩涡流
• 2)挤流 • 3) 湍流 • 4) 滚流
进气道气门出口速度分布
DI机燃烧放热先急后缓,燃烧持续 期较长
5.2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原理
• 5.2.1燃油的喷射与雾化
柱塞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
• 分配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
喷油器
• 不同喷油嘴的流通特性
• 2.喷射与雾化 • 1) 喷射过程 (1)喷射延迟阶段 (2)主喷射阶段 (3)喷油结束阶段
• 2)供油规律与喷油规律 • 单位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由喷油泵供 入高压油路中的燃油量称供油速率;单位 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由喷油器喷入燃 烧室内的燃油量称为喷油速率
• 燃烧放热规律
dQB dU dW dQw d d d d
2. 柴油机合理的燃烧放热规律
1)放热规律三要素 • 一般将燃烧放热始点(相位)、放热持续期 和放热率曲线的形状称为放热规律三要素
2)理想的燃烧放热规律 合适的燃烧起点,同时燃烧应该是先缓后 急,燃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 (汽、柴)放热始点的位置要能保证最大燃烧 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10°~15°。柴油机通过 喷油提前角的变化以及着火落后期长短来加以 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