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纵观化学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化学理论的诞生和化学物质的发现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在促进化学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化学教育的发展。

在化学教学中,为配合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有时候需要亲自设计实施实验,这样的实验就是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概念、原理和规律都要通过实验展开并最终通过实验加以论证,可以说,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从知识与技能层面来看,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很容易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形成准确的化学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认识化学反应,巩固所学化学知识。

同时演示实验还能够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从过程与方法层面来看,全程参与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学生能够方便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的操作过程、操作要领、实验现象分析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来看,演示实验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化学反应现象,更展示了古往今来的化学工作者对真理的孜孜以求和对科学的执着探索,这些素材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的鲜活材料。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演示实验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激起学生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化学课演示实验的类型
1.验证型演示实验
验证型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是按“问题——结论——原理——实验”的程序组织教学的。

以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实验为例,首先要提出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然后得出结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再分析原理:电子的转移必然会引起元素原子所带电荷的变化,即引起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电子的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而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最后通过实验来证实结论的正确与否。

验证型演示实验主要用于证实化学理论或化学反应原理的正确性。

高中化学盐类水解以及根据金属钠推测金属钾的化学性质等实验皆属于此类。

2.探究型演示实验
探究型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是按“问题——实验——原理——结论”的程序组织教学的。

仍以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实验为例,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设计实施一个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如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分析实验现象,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探究型演示实验过程在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上实际上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阶段,探究型演示实验很多,如金属钠与水反应、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等。

二、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化学演示实验
化学演示实验,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化学变化的全过程,使学生体验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

因此,演示实验必须起到演示的作用。

演而不示或者干脆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
观察变成教师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实现演示实验的作用和效果要围绕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展开。

1.课前要充分准备实验,明确实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精心设计实验,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地实施实验。

如果是为实验而实验,就只会使学生的认识浮于实验过程的表面,无法深入探究下去。

我们提倡课前演练实验的做法,这有利于教师掌控实验过程,能有效防止实验设计疏漏以及现象不明显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中,要验证产物中有碱生成,就必须在金属钠投入水中之前滴加酚酞,虽然反应后滴加酚酞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但实验效果却大大削弱了。

2.操作过程鲜明直观,易于学生观察。

演示实验最终要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在实施实验过程中不能不顾及学生的感受。

在实验的演示过程中要采取能保证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易于学生观察的做法来增强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比如可以使用投影仪来解决后排学生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实验现象的问题,用白纸或有色纸来衬托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等。

教师的演示实验如果不能让学生很便利、清晰地观察到实验操作和反应现象,这样的实验就只能带来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3.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

一个化学反应往往会涉及声、光、热、色、态、味等多方面的变化,教师不但要注意自己如何做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看,可以通过预设问题的方法来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这种方法可以为学生缩小观察范围,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的观察更有针对性。

如在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钠在水中什么位置?钠在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你能听到什么声音吗?溶液的颜色在反应前后有没有什么变化?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观察实验,学生的观察必然会具体而全面。

演示实验完成后还应该要求学生准确、简明、扼要、完整地表述所看到的反应现象,这是对学生观察现象进行检验和评价指导的有效途径。

4.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反应现象分析反应实质,得出结论。

这不仅是化学演示实验,更是任何一个科学实验都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只有完成了这一步,一个化学实验才是完整的,做不到这一步,教师的演示实验就只能是做给学生看的一个魔术。

当然,分析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中最复杂、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该扮演领路人的角色,不要单纯为了结论而去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如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实验中,学生会对与锌片连接后放入稀硫酸溶液中铜片上的气泡感到惊奇,下面的教学核心就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气体的成分和其产生原理。

在得出该气体是氢气,它是由氢离子得到电子而形成的这一结论后,学生自然会认识到该原电池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不过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而已,至于接入灵敏电流计后指针发生偏转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总结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为具体、把无形变为有形,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实效性,立足点不应该只停留在完成教材所要求的实验上,而应将这些实验整合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并最终积淀为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这才是演示实验教学目的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许霞.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上),2011,(07).
2.尹少波.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改革初探[j].教育与发
展.2012,(05).
3.陶秀梅.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j].
化学教育,20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