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指导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人物反衬:用与其它人物作比较,衬 托的方法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
如小说《羊脂球》里羊脂球:羊脂球虽身 为妓女,却深明大意,富于民族气节,不愿 委身敌寇。一群资产阶级贵族庸人,对敌人 卑怯恭顺,为了逃命,却百般怂恿逼迫羊脂 球向敌人献身。通过这样的比较,写了资产 阶级贵族的无耻下流,突出了"下等人"羊脂 球的形象。
一般概括的规律(一句话) 什么人 (主要人物) 在什么地方(时间、情况) 干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高度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 开端: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发展:情节开端后,矛盾冲突逐步展开, 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高潮: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尖锐、 紧张阶段,将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 败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在高潮中,作 品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都获得最 集中、最充分的表现。 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如:《项链》中对玛蒂尔德的一段心理描写:她 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 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她梦想那 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 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 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 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 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 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 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 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这段描写,突出 了玛蒂尔德不满于目前的生活,爱慕虚荣,向往 奢华生活的心理状态,她以后的一系列不幸遭遇, 都与这种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小说的概念 运用叙述、描写及各种艺术手法,以塑造人 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 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现实生活 的叙事作品。 知识点: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 环境。 1.人物 ①依托于情节 ②正面描写 ③侧面 烘托 ④细节描写 2.故事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穿鲜艳夺目的花旗袍、镶金边、涂脂抹 粉"是为了表现她的老来俏,"小鲸鱼"的 比喻是为了表现她的胖,圆鼓囵墩。"猛 劲地笑好把金牙露出来"是为了表现她的 俗,镶金牙在当时也是一种时尚。作者 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自作多情、俗不 可耐的胖女人的形象。用以表现那种打 情骂俏、吃喝玩乐的奢侈糜烂的生活。
语言描写及作用 语言描写(对话和独白,选用最富有 个性特征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性 格特点、特定的环境。)表现人物思 想、品质、心理和性格特点。 个性化的语言 (1)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 (2)要兼顾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人 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一致性。
鉴赏小说艺术特色 (1)鉴赏一:题目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比较适 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 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 《百合花》《甜甜的泥土》《窗》 以主要人物为题 以特定环境为题
(2)鉴赏二:人称 人称 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 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 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空间、生理、心 理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 观事物。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 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 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 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 人物形象越鲜明。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有以下 几种:
侧面描写及作用 侧面描写(指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 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 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侧面描写总 是同正面描写相结合,相得益彰, 对描写和介绍人物起了很好的作用。
①景物衬托:用写景来烘托人物。
再如《红楼梦》里写黛玉的住所:翠竹夹 路,苍苔满地,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虽 寥寥几笔,着墨不多,却使人感到主人公的 孤高自许,不同凡俗。
②人物烘托:从其他人物的客观反映中表现人物 的特征。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 轻时好得多。年轻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 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 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说 到小二黑的漂亮,那不仅在刘家峤有名,每年正 月扮故事,不论去到那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 着他转。 对这两个年青人的美貌,作者并没有直接出面 加以描写,而是通过周围人的反映,侧面地加以 表现,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同样,作者的创作动机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小说主 题的一把钥匙。一般说来,小说创作出来以后, 就不再属于作家,而属于整个社会。尽管如此, 我们仍不能离开作家的创作动机去任意发挥。关 于鲁迅的小说《药》的主题,一直有着多种观点, 有些观点架空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是不切实际的。 鲁迅先生作这篇小说时,还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 的战士,并没有找到真正的济世良方,对于革命 的对象、任务、途径和前途均不能做出马克思主 义的回答,更何况鲁迅先生自己也说:"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小说《药》 的主题:表现群众的愚昧和麻木,以及由此而带 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2.小说人物分析 (1)分析人物形象的几个层面 在情节发展中分析 在描写人物中分析 在特定环境中分析 鉴赏、评价层面 (2)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 可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完整性,避 免片面的、局部的分析人物形象的现象。
•掌握塑造人物的不同方法及作 用,把握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要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特点、精神风貌,必须了解人物 所处的时代特点,也就是分析人 物要先了解作品提供给我们的社 会环境。
曹禺在剧本《日出》中对顾八奶奶的描 写:穿一件花旗袍,镶着金边,颜色鲜艳夺 目,紧紧的箍在她的身上。走起路来小鲸鱼 似的。她脸上的皱纹很多,但是她用很厚的 脂粉把这些深深的纹路遮藏着。她总是兴高 采烈的笑。笑有种种好处,一则显得年轻些, 二则以为自己笑的时候很美,三则那耀眼的 金牙只有在笑的当儿才完全地显露出来。她 的眉毛象一条线,耳朵上悬着 珠光宝气的钻 石耳环……"
(3)鉴赏三:结构 文章或段落开头, 引起下文,揭示 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 文章或段落中间 ,承上启下,转换 话题,线索连接,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 ,总结上文,揭示 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题。
(4)鉴赏四:表现手法 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 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 理的理解。 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呼 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衬托或烘托 可以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 文章的中心思想。 抑扬 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 或否定(先扬后抑)的态度。
动作描写及作用 作用: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 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要精选词 语,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形象、 生动。)
细节描写及作用 细节描写(文艺作品中各种生活图 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小组成单位,是 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细节 描写必须真实、典型) 作用: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 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 凸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 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 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 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1.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内容 (一)、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 情节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标题。 (二)、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结 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在叙事上可以顺叙、倒叙或插叙。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 文铺设,吸引读者;插叙是对情节的有力 支撑,刻画人物揭示主题。要能结合具体 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5)鉴赏五:情节 曲折跌宕,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 制造悬念,借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6)鉴赏六:描写方法 见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 (7)鉴赏七:语言特色 朴素,华丽,幽默,机智,讽刺 凝练隽永,委婉含蓄
套话: 常用鉴赏术语,如:意境、开门见山、 首尾呼应、主线(索)、脉络清晰、 形象生动,含蓄隽永、说服力、感染 力、生动具体、细致入微、极富新意、 形象化、漫画式、人物性格(广 义) 、典型环境、文眼、文章基调 凝重悲凉、激昂明快、等等。
肖像描写及作用 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衣饰、姿态、 音调) 表现出时代的特点, 表现出人物的特征, 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
肖像
果戈里也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请看鲁 迅小说《药》中对刽子手康大叔的一段描写; 突 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 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带,胡乱捆在腰间。刚 进门,便对老栓嚷道 :"吃了么?好了么? " …… "满脸横肉"表现的是他的凶恶,"披布衫、散纽 扣、腰带胡乱捆在腰间"是为了表现他的野蛮、粗 俗,通过这样的描写便把康大叔这样一个统治阶 级镇压群众的刽子手的形象鲜明的表现出来了。
2)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 机。 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心是同时代的脉搏一 起跳动的,因此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于 理解小说的主题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如分析《陈 唤生上城》的主题,我们必须联系特定的时源自文库背 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现实,便会领悟 到作品所表现的是农民在得到温饱之后,在精神 追求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这一思想内容。如果 脱离这一时代背景,陈唤生不过是一个带点阿Q相 的农民而已。
看主题 (1)从人物、情节和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 考察。 如分析《守财奴》的主题,我们首先要把 握葛朗台这一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贪婪、 吝啬、狡诈、十足的拜金主义者;再看他的 生存环境--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再考虑小 说的主要情节--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等, 由这一系列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品的主 题: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 金钱关系。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 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 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 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 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一般带有作 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 示。
心理描写及作用 心理描写(用内心独白刻画;用景物 描写刻画;用传神的动作刻画;用第 三人称的写法,从旁对人物的心理活 动进行描述分析;用对话刻画) 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 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 作品主题。
心理
西方文学作品比较重视心理描写,通常把它作为 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记得小时侯读外国 小说,对大段的心理描写不耐烦,常常是快速的 往后翻) 在我国小说中,大段的心理描写则 比较少。"五四"以后,我国文学接受了西方的影 响,心理描写便比较多起来了。心里描写能深刻、 细腻地揭示出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使人物 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