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天波传播(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j 60 sin Δ - r j60 cos2 Δ (24) RH Δ EMW Propagation r j60 sin Δ + r j60 cos2 Engineering 8/26
短波天波传播
式中Δ为射线仰角,(εr-j60λσ)为大地的复相对 介电系数。对于电离层吸收损耗La其损耗规律为 ①对短波传播而言,非偏移吸收是La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电波穿透D区和E区时引起的损耗。因D区电子浓度在正 午时分很大,与中性分子碰撞的次数总和也越大,使电波 衰减最大;另一方面,D区在晚间消失,使夜间传播条件 改善,但干扰信号也随之增强,导致夜间通信情况并未得 到显著改善。 ②当ω2>ν2时,衰减常数近似与频率的平方成反比, 即频率越低,电离层的吸收损耗也越大,故从减小损耗的 角度考虑,短波通信应选择频率较高的工作频率。 ③地磁场的存在影响着电子运动状况,应尽量避免接 近磁旋频率(约1.4 MHz),因在此频率处电子的振荡速 度大增,电波衰减严重。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9/26
Lp 18.0 dB 22 T 04 Lp 16.6 dB 04 T 10 Lp 15.4 dB 10 T 16 Lp 16.6 dB 16 T 22
(22)
因电离层本质上是一随机、色散和各向异性的半导电 媒质,因此由它引起的衰减必然是个随机量。通常,计算 La和Lp值是按其平均值进行的。此外,不同传输模式的传 输损耗应分别计算,从而可确定出对接收点场强贡献最大 的传输主模式。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10/26
表2 天波传播模式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4/26
短波天波传播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但即便是1F模式,一般也存在着两条传播路径,其射 线仰角分别为Δ1和Δ2。低仰角射线因入射角大,故从电 离层较低的高度就反射下来;反之,高仰角射线因入射角 小,则须在较大的电子浓度处才得以反射回来。所以即便 对应相同的发射点和接收点也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传输模式 和几条射线路径,这种现象即称为多径传输。接收点场强 是所有这些射线的场强之和。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16/26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短波天波传播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静区 设天线是无方向性的,则静区就是围绕发射机的某一 环形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几乎收不到任何信号,而在离发 射机较近或较远的距离处却可收到信号,这种现象称为越 距,收不到信号的区域称为静区。
短波天波传播
即基本传输损耗Lb包括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Lb Lbf Lg L Lp (dB)
(21)
它们都是工作频率、传输模式、通信距离和时间的函 数。其中Lg仅当多跳模式下才存在,它是电波经地面反射 后引起的损耗。Lg与电波的极化、频率、射线仰角以及地 质情况等因素有关。由于电波经电离层反射后极化面旋转
1F模式高角波和低角波示意图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5/26
短波天波传播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传输特性 传输损耗 根据引起传输损耗的各种物理原因,电波天波传播过 程中的基本传输损耗构成如下图所示
短波天线传输损耗框图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6/26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15/26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短波天波传播
在保证可反射回来的条件下,尽量把频率选得高些, 这样就可以减小电离层对电波能量的吸收并减小多径时延。 但不能把频率选在MUF,因为电离层很不稳定,当电子浓 度变小时,电波很可能穿出电离层。通常选择工作频率为 最高可用频率的85%,称为最佳工作频率,以OWF表示。 ③τ随时间的变化:即使对于同一通信链路,多径时 延也是时变的,微明时刻,多径时延现象最严重、最复杂, 而中午和子夜时一般较小且较稳定。因为在日出和黄昏时 刻电离层电子浓度急剧变化,定点通信中,短波传播的 MUF也随之迅速改变,若用固定频率如夜频工作,实际上 是迅速的偏离最高可用频率而造多径时延现象。 在一般条件下完全避免多径时延几乎是不可能的,只 有正确选择工作频率可减小其不利的影响。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第四讲 天波传播(2)
2015, April. 15
内容安排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短波天波传播
中波传播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2/26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短波天波传播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Lp称为额外系统损耗,它是一项综合估算值,是由大 量电路实测的天波传输损耗数据,扣除Lbf、Lg、La后得到 的。Lp值与反射点的本地时间T(小时)有关,可按下述 数值估算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13/26
短波天波传播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多径时延 随机多径传输现象不仅引起信号幅度的快衰落,而且 使信号失真或使信道的传输带宽受到限制。 多径时延是指多径传输中最大的传输时延与最小的传输 时延之差,以τ表示,其大小与通信距离、工作频率、时 间等有关。 ①τ与通信距离的关系:
短波天波传播
衰落 衰落现象是指接收点信号振幅忽大忽小,无次序不规 则的变化现象。短波天波传播存在慢衰落和快衰落两种。 其中,慢衰落也称吸收型衰落,是由D区吸收特性的缓慢 变化所引起的。频率越低,电离层吸收的日变化愈明显, 导致昼夜信号电平起伏愈大。另外,信号电平随季节变化 和太阳黑子11年周期性的变化也都属于慢衰落。对于信号 电平的慢变化,可以在接收设备中采取如自动增益控制的 技术措施,抑制吸收型慢衰落的影响,并且在通信电路系 统设计中,必须考虑有慢衰落的电平储备量,以备在信号 电平严重下降时仍能保持系统的质量及可靠性。 对于短波衰落一般主要是指干涉型的快衰落,它是由 随机多径传输现象引起的。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3/26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短波天波传播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一跳距离是指电波经电离层反射一次时的地面距离。 从E层反射,一跳最远距离为2000km;从F层反射,一跳 最远距离为4000km。对某一通信电路而言,可能存在的 传输模式是与通信距离、工作频率、电离层的状态等因素 有关。通常,若通信距离小于4000km时,主要传播模式 是1F型。一般采用的天波传播模式如表2所示。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14/26
短波天波传播
②τ与工作频率的关系:当通信距离一定时,针对每 一时刻的电离层状况,就存在一个能从电离层反射回下来 的最高频率,称为最高可用频率,以MUF表示,MUF具有 明显的昼夜变化。当工作频率接近MUF时,多径时延最小。 特别是在中午时分,D、E区吸收 较大,多跳传播难以出现,容易得到真 正的单径传输。而当频率降低时,传输 模式的种类会增加,导致多径时延增大。 短波天波传播的频率选取原则是 ⑴ 不能高于MUF ⑵ 不能低于最低可用频率LUF: 能保证所需的信噪比的频率为LUF ⑶ 一日之内适时改变工作频率。
第三讲─天波传播(1)
天波传播:含义,主要应用频段 电离层的介电性质 电离层的反射: 反射条件 特点(与频率、入射角的关系) 临界频率fc,最高频率fmax 电离层的吸收:非偏移区,非偏移吸收, 偏移区,偏移吸收 传输模式:一跳、多跳,相应的射线轨迹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短波天波传播
频率从3~30MHz的无线电波称为高频无线电波,或 称短波。短波天波传播广泛应用于各种距离的定点通信、 广播、岸船间的航海移动通信等。其两个突出优点是: ①电离层传输媒质的抗毁性好 ②传输损耗小 缺点是因深入电离层,受电离层的影响较大;受电离 层暴变的影响,会造成短波通信中断。 传输模式 传输模式是电波从发射点辐射后到接收点的传播路径。 由于短波天线波束较宽,射线发散性较大;电离层是分层 的;电波传播时可能多次反射等原因,使得在一条通信线 路中通常存在着多种传播路径,也即多种传播模式。
R 2 R V H Lg 10lg 2
2
式中 RV和 RH分别是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地面 反射系数 sin Δ - r j 60 cos2 Δ
RV sin Δ +
(dB)
(22)
r j 60 cos2 Δ
(23)
(a)
(b)
(c)
短波干涉型衰落 (a) 不同传输模式的干涉 (b)地磁场影响,寻常波与非寻常波的干涉 (c) 电离层的散射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12/26
短波天波传播
克服干涉性快衰落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分集接收。 “分集”有“分散”与“集合”的两重含义,一方面希望 载有相同信息的两路或几路信号,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分 散传输,另一方面设法将分散传输到达接收点的几路信号 最有效地收集起来,以降低信号电平的衰落幅度,具有优 化接收的含义。较普遍使用的分集方式有空间分集、频率 分集、时间分集和极化分集,其中空间分集使用尤为广泛。 分集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分集信号之间的相关程度,实 践证明,只要相关系数|ρ|≤0.6,就可获得较好的分集效 果。如空间分集,只要两幅天线之间距离超过(5~10)λ 时即可。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17/26
短波天波传播
每一频率都对应有它的静区范围,频率越低,地波传 播距离愈远使r1增大,而天波则允许以较小的入射角投射, r2减小,可使静区范围缩小。 环球回波现象 在适当的条件下,电波可经电离层多次反射,或者在 地面与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可能环绕地球再度出现,称 为环球回波。环球回波分为正回波和反 回波。无论是正回波还是反回波,环绕 地球一次的滞后时间约为0.13s。滞后时 间较大的回波信号将使接收机中出现不 断的回响,影响正常通信,故应尽可能地 消除回波的发生。用强方向性的收发天 线可以消除反回波。通过降低辐射功率 和选择适当工作频率来防止正回波。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11/26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短波天波传播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下图(a)是不同传输模式的电波间干涉引起的衰落;(b) 指由于地磁场的影响,电波分解为寻常波和非寻常波,在 同一接收地点,可收到不同反射点到达的寻常波和非寻常 波,两者干涉形成合成场强的衰落现象;(c)指由于电离 层的非镜面反射属于半散射状的反射,加之短波天线主波 束较宽,使接收点多条射线场强干涉而引起衰落。
EMW Propagation Engineering 7/26
短波天波传播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且随机变化,入射地面时的电波是杂乱极化的,因此,严 格计算Lg有困难。工程上处理的办法是对圆极化波进行计 算。 假设入射电波是圆极化的,即电波能量在水平极化和 垂直极化分量内分布相等,则地面反射损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