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背后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论文
题目
课程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030120382
2013年12 月1日
文学背后的历史意义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堪称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红楼梦》是对中国传统二十四史的彻底
颠覆,并大破大立地为我们开辟出有别于善恶二分谱系的一种以男女情爱为核心的人类历史第三谱系;其次,随着对这一人类第三谱系肯定,《红楼梦》使长期作为"第二性"的女性在人类历史中重新登场,并前所未有地揭露了现实中女性无比深重的历史悲剧;最终,更重要的是,《红楼梦》不仅把现行话语的统治视为女性悲剧的最为深刻原因,而且同时对人类话语进行了一种生命发生学意义的还原,而使一种有别于知识性话语的更为始源的"情的话语"这一泰初之言得以彰显,把对"情的上帝"的皈依这一新的救赎之途提到人类文化的议事日程.
关键词:红楼梦文学历史意义《源》
古往今来,人类所创造的文学作品如恒河沙数,然而纵观这些作品,它们无一不是要受到作者当时所处的人文环境、政治背景、风土人情等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不论作者有意无意,这些因素总能左右作品的走向,这也有幸为后人提供了一条了解历史的途径,使得在阅读作品的同时,能触及历史的痕迹,更能发人深省。《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首,它成书于十八世纪,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而《源氏物语》(以下简称《源》)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章回体小说,问世于十一世纪,比《红》早七百年。二者同为东方古典文学的瑰宝,对世界文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对作品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
两部作品都夹杂着某个时代的印记,而不同的时代赋予了当中人物不同的处世观、婚恋观等等,使得相似的人物在不同的文化下有着不同的人格魅力,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大放异彩。现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人物行事风格的背后找出历史的线索。
相似的故事情节,不同的创作诉求
《红》是以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历史背景,描写了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在由盛转衰的过程中各个阶层人物的生存状态,书中有一条贯穿全书的主线索,那就是男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而《源》是以平安时代为历史背景,描写了光源氏一族在“摄政关白”政治斗争中的浮沉。当中夹杂着光源氏及其子与各种女子情感纠葛的故事。
曹雪芹与紫式部两位作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个理想的王国——《红》中的大观园与《源》中的六条院,想借此女儿国隔绝外界的纷繁复杂。“[1]另外,书中均以男女之情作为故事基调,而最后主人公贾宝玉与光源氏皆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是佛教思想特别是“色空观”对作品的主题影响比较。如陶陶认为,在人类感到命运的无法把握、无可奈何的时候,为维持精神平衡必然走向宗教,虚幻感、神秘感正是人对本体的一种深切体验。因此,“色空"思想不只是《红》的“外壳”,《源》的佛教精神也不只是当时社会风俗的一种表现,它们不但是作品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作家对人类悲剧探索的必然结果。李晓梅认为,两位作者对于情与空复杂关系的把握,使得《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不得不在“空一色一空"的封闭体系中陷入历史的轮回而不可自拔。
面对如此相似的故事情节,共同的佛教思想,作者的创作诉求却不尽相同,体现在《红》的作者曹雪芹旨在通过作品来宣泄心中的愤懑、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而《源》的作者紫式部则意在通过对人景物的细致描写,来感叹万物的无常,将物哀之美推向极致。[2]造成两部作品创作诉求点截然不同的原因有二:
第一,作者经历不同。曹家在康熙年间备受皇家的恩宠,直至在立储问题上政治投资败,于雍正乾隆年间受到严厉打压,家产尽数抄没,自此一蹶不振。[3]而曹雪芹经历
了如此重大的人生曲折,看透了世态炎凉,认清了封建社会腐朽的实质,便将这
种认识投射到了他的作品以及塑造的人物中去。而紫式部生于贵族之家,曾祖父
藤原兼辅曾任中纳言、父亲曾任式部丞,后嫁与比自己大二十六岁的藤原宣孝,
不料结婚未满三年,藤原宣孝就因感染时疫去世。宽弘二年,紫式部被召入宫中
作中宫彰子的侍讲,由于才识过人,博得了天皇与中宫彰子的喜爱,受到了极高
的礼遇。[4]鉴于这些经历,一方面,紫式部个人婚姻不幸,又目睹宫中争夺权力
的政治斗争,深刻体会到命运的无常,进而将这种哀思寄托在作品当中;另一方
面,她一直身处在贵族圈,鲜有机会接触到处于底层的普通老百姓,难以跳脱出
阶级的局限性。
第二,创作的初衷不同。
《红》的开头有一首以作者名义写的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其一,作品中渗透着作者自己的辛酸经历;其二,作者在提醒读者不要只看表象的故事,要领会作品真正要表达的含义。那么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大兴文字狱的政治环境,我们可以认为作者创作《红》的初衷在于抒发个人情感,借角色之口,控诉家族遭遇的不幸,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而紫式部的创作《源》的主要目的在于排解自己丧夫后孤寂的情绪,同时供皇室消遣之用。作品中并未试图对当下的社会或人事进行批判,而是将某些不合理升华为对物哀美的皈依。
一样多情的公子,不一样的追求方式
自古才子多柔情,又何况是如贾宝玉、源氏公子般的壁人?如果说贾宝玉对异性的情是停留在欣赏的层次,那么源氏公子却是到了采取行动的地步,只要他看中的女子,不惜千方百计都要占有。于是就有学者把贾宝玉归结于“情”,源氏公子归结为“淫”,以此傲褒贬。其实不尽然,两位主人公对异性的不同态度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决于当下社会的婚姻恋爱观。[5] 贾宝玉所处的是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久已自成一体。它在男女交往方面奉行的是“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宗旨。未出嫁的女子需藏于深闺之中,不允许接触父兄之外的异性。就算是亲属间异性的接触,都要恪守女德,守身如玉。[6]虽说大观园中的女子多有一些与异性接触的机会,但即便如此,园中的女子都无一不是在恪守妇道。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制。身处如此环境,贾宝玉的言行也必然要受到影响与约束。源氏公子所处的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时代,处在一种由母系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的阶段,而母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婚姻状态是访妻婚。访妻婚是指男女之间确定婚姻关系后,并未同居,而是继续住在各自的母家。丈夫若想见妻子一面,就必须到妻子的母家去“访妻”。丈夫短则留宿一晚,长则几天。生下的子女由妻子抚养,丈夫则要负担妻儿的生活费用。访妻婚采取的是一夫多妻制,这种婚姻关系相对松散,合之则来、不合则散。在它的初期,妻子对丈夫并非从属关系,男女双方都有将婚姻关系继续保持或者中断的权利。各个妻子关系平等,不存在妻妾之说。[7]而到了它的后期,也就是平安时代,这种婚姻关系为了适应男权社会的需要,衍生出一种变异的适应主体男性需要的“访妻婚”。
首先,妻子对丈夫从主导关系变为从属关系。这是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
展的必经阶段。《源》中的每一位女子,不论是出身高贵、见之忘俗的紫姬,还是才华横溢、艳压群芳的六条妃子,又或是相貌平平却善解人意的花散里,她们都必须依附丈夫的青睐才能更好地生存。
其次,妻与妻之间的平等关系转化为主次关系。正式举行过嫁娶仪式的妻子被视为正妻,较之其他的妻子有更高的地位。由于仍处在男权社会的初期,于是保留了母系社会的某些观念,例如妻与妻之间地位的分级,并不在于她是否能得到丈夫的宠爱,而是由她母家的社会地位所决定。如源氏公子身边最得宠的紫姬,她肖似源氏的初恋情人藤壶女御,并由源氏一手带大,系兵部卿亲王的女儿、藤壶女御的侄女,地位不可谓不高,于是她稳坐源氏正妻多年,直到源氏娶了朱雀帝之女三公主,作为天之骄女,地位自然高于紫姬,于是将紫姬正妻的地位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