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存在的复杂性(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信息存在的复杂性(一)

摘要:提出了普适性的信息定义“信息是通过一定媒介对事物及运动状态的一种映射、显示,它标志事物及运动状态间接的非实体性的存在”。提出了与信源、信道、信宿对应的实有、实在、实得信息概念,解决了复杂系统中信息的语义歧义与信息创生这一难点问题。

关键词:信息界定复杂关系信息创生

Abstract:Thisthesisproposesanuniversaldefinitionofinformation:Informationistoshineupon,showt oonekindofthethingsandtheirmotionstatesthroughcertainmedia,itindicatestheindirectunsubstanti alexistenceofthethingsandtheirmotionstates.Thearticleputsforwardtheconceptionsofbeing-inform ation,reality-informationandobtaining-informationcorrespondingwithinformationsource,informat ionchannelandinformationhome,solvesthedifficultproblemofinformationambiguityandcreationinc omplicatedsystem.

Keywords:informationdefinition;complicatedrelation;informationcreation

Author:HongKun-hui(1952-),male,borninKunMing,professorofYunNanPublicAdministrationColleg e.Majorinthoughtscience;theory,methodandapplicationofcomplicatedsystem.

信息论问世以来信息范畴作为通信领域和具体科学层次的概念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然而,狭义信息概念并不具有普适性,为此,20世纪末期人们提出了广义信息和哲学范畴的信息问题,然而,普适性的信息应该如何界定,它有哪些特征,复杂信息系统与简单信息系统的差别是什么,它们涉及哪些最基本的对象与关系,信息如何创生?等等问题目前争论较多,现有的理论还不能很好地说明和澄清这些棘手问题。因此,深入探讨普适性信息范畴的合适定义,澄清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中信息存在涉及的各种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普适性信息范畴的提出1、信息的早期研究及缺陷信息的早期研究被称为狭义信息论。在西方的许多文献著作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词是互相通用的。出现电信技术后人们以为信息就是信号,1928年哈特莱在《信息传输》论文中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讯符号的方式,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信息。1948年申农在《通讯的数学理论》中以概率论为工具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申农明确地把信息量定义为随机不定性程度的减少。1950年维纳在《控制与社会》一书中这样理解信息:“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人们又提出信息就是数据的说法。此外,还有把信息看成是情报,是知识等的说法。狭义信息论抓住了信息表面的共同点即消息、信号、数据、情报都是被通讯传输的东西,回答了什么东西中包含着信息,而没有直接回答信息是什么的问题。为了从更广泛的普适角度揭示信息本质,有人引入了差异度的概念,认为“信息就是差异”、“信息是物质能量在时间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信息的差异论只是说明了信息如何产生或负载信息的载体存在形式,仍然还是没有回答清楚信息到底是什么的问题。2、广义信息论及哲学层次信息范畴的产生针对狭义信息论的缺陷诞生了多种版本的广义信息论。中国学者钟义信的广义信息论将信息分成若干层次,最高层次是本体论信息,“某事物的本体论层次信息,就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的自我表述/自我显示”。1]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不以认识主体的条件为转移。“认识论层次信息是指主体所感知的或该主体所表述的相应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广义信息论把同时考虑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信息称为“全信息”,“全信息”理论的提出使信息范畴有了更大范围的普适性。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所谓“信息哲学”,有了领域信息学与统一信息学(包括信息哲学、具体科学层次和技术领域的信息理论)的区分。信息哲学的信息概念有了相当的普适性,哲学理论对信息的界定大体上是四种类型:其一,直接存在论。将信息直接看成是物质能量在时空中分布的不均匀,认为信息、物质、能量作为世界存在的三要素同时并存,有的甚至直接

将事物的存在及运动状态当成信息存在;其二,属性论。将信息看成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功能;其三,关系论。将信息看作是一种关系存在,认为信息产生和存在于关系之中;其四,表征、显示论。认为信息既不是物质、能量,也不是事物的属性和关系及功能,就是说,信息不是指事物本身而是指对事物属性、状态的表征、显示。有一些信息定义比较典型,例如:“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它以物质的属性或运动状态为内容,并且总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传输或贮存”。2]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的基本属性,是关于系统的组织性和复杂性的规定性及表征”;3]“信息是事物的存在、特征、运动和变化,事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反映。简单说信息就是事物系统的动态反映”;4]“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属性,是被一物所反映的另一物的属性或状态”;5]“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它是标志客观事物间接存在性的哲学范畴”。6]……目前,信息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争论的焦点主要包括:信息概念是否属于哲学范畴,普遍适用于多数对象的信息定义是什么,信息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信息与认识过程,信息与智能,信息与生命现象?等等问题。至今尚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结论,特别是普适性信息的界定争论最多,最激烈,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和价值也比较大。3、现有信息理论的主要缺陷(1)信息对象的层次区分没有得到重视。不少研究者将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与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混为一谈,将普适性信息范畴与具体科学,特别是技术层次(如通信、控制、计算等)的信息概念混为一谈。抓住信息的某一层次或某一方面当成信息对象的总体。(2)对产生和构成信息存在的基本要素、对象及关系区分不清。如将对象的直接存在(对象的物质、能量、相互作用、功能等存在)当成信息存在;将信息的载体存在当成信息存在;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当成信息存在;把信宿获得的“实得信息”当成唯一的信息存在,这是主观信息论。或者把信源和信道信息当成唯一的信息存在,称之为客观信息论。这二种极端的信息理论正是忽略了信息在关系中产生、在关系中存在的复杂本质。忽略了信息存在至少涉及三个以上对象及复杂关系。(3)适用于复杂信息系统的理论比较少。目前的狭义与广义信息论大多是起源和立足于简单系统的信息理论,即用简单通讯信息系统的方法来类比复杂系统的信息现象,将复杂性当成了简单性来处理。而涉及生命现象和人的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很复杂的对象,其中信宿主体内信息的语义歧义和信息创生问题是难点,用现有信息理论难以解释。二、基于复杂关系的信息存在1、基于三种关系的哲学本体论信息存在基于关系存在本体论的信息定义是从存在与关系存在角度对信息的描述和界定。本文的本体论信息定义如下:“信息是事物及现象的存在方式之一,它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对事物及运动状态的一种显示(映射、反映),它标志事物及现象的间接存在”7]这里所说的事物及现象泛指一切“存在者”,包括物质、能量和相互作用、精神现象、实体和非实体存在、关系存在、静态和动态存在,甚至也可以是更低一层次的信息存在(与特定载体结合的信息对象)。定义中的特定媒介则指物质实体、能量及相互作用和时间、空间等。本文的普适性信息定义可以从信息对象的外延、内涵、构成要素及复杂关系等几个方面去理解:(1)信息是事物或现象的存在方式之一揭示了信息概念的外延。世界上的事物既可以以物质实体方式存在,也可以以能量方式存在,还可以以信息方式和其他方式存在,信息存在只是事物的各种存在的方式之一,信息是有别于物质、能量存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2)信息是对事物及运动状态的显示(映射、反映)这一结论揭示了信息概念的内涵。信息显示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及运动状态,如果没有客观对象的存在也就不可能有对它的映射、显示的存在,也就没有所谓信息问题。因此,对象存在是第一位的,对象的信息存在则是第二位的,派生的。从词汇构成看,人们讲到信息时都是在讲“某某的信息”,这个某某其实就是信息所要显示的对象。就客观对象与它的信息存在之间的关系看,信息虽然不是客观事物及运动状态本身但却是对它的存在状况的映射、显示。信息与它表征的对象有内容上的同构或同态映射关系,同态映射关系表明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它所反映的对象去作用于另外的对象,而一旦信宿获取了客观事物及运动状态的信息,实际也就能部分地把握客观事物及运动状态。(3)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