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愁字了得——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乜一个愁-·字乜了丁娼iJ--$"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
口山东省泰安一中王春华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在词、诗、散
文方面都有较高成就。同时,她又工书、善画,通音乐可以 说多才多艺.而奠定她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则是 她的词。而她的词又以写愁为主.李清照现存的四十五首
词(不包括存疑的)直接以“愁”字入词的就有十四首之多。 更有虽整篇不见一愁字却字里行间都浸透着愁的词。“薄 雾浓云愁永昼”、“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独抱浓愁无好
梦”。“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 是夫妻离别千万遍阳关留不住行人的离别之愁.是过尽千 帆皆不是的相思之愁.是“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思乡
之愁,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惜春之愁,是“欲将
血泪寄山河”的亡国之愁。一个“愁”字是李清照词的主旋
律,为什么她的词中这么多写愁,她的愁是什么.她又是怎
样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来写愁的呢? 一、为什么愁 首先.我们从词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和李清照对前人的
继承和发展方面来分析。词起源于唐发展于五代繁荣于北 宋。现存最早的是本世纪初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石室中 发现的“敦煌曲子词”.它主要是唐代的民间创作,其所反映
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并不像后代的词题材狭窄,而标志着 词这一新型的文学样式基本成熟的是晚唐词人温庭筠.在 温庭筠手中词主艳情、香而软媚的格局定型了。词走向了
狭深的路子。艺术性越来越高。其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 却越来越窄.由广阔的生活而转向离愁别绪。唐末五代时
识问题的体现去发现张的文化的价值.但是此处的消费就
要理解成商业化背景下的文学价值的发掘与建树。 文化进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百花齐放.它必
然推动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那么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张 爱玲现象”并不是一个偶然。从张的服饰到她喜欢的音乐. 从张的文字到她的颜色.再从张的悲凉到她的寂寞。最终形
成了她的现象所构成的后人对她的仿效。“无数的张爱玲追 随者却多了起来.她们披着张爱玲的外套,喝着张爱玲的咖 啡.说着张爱玲的语言.甚至渴望张爱玲那样的爱情。从文学
作品到实实在在的生活模本的重现.已故多年的张爱玲的 魅力不断被挖掘出新的可能性。熟悉了张爱玲的散文、小说 之后,开始了对张爱玲的生活、情感,甚至吃喝玩乐的细枝
末节的追随。通过这些形式.对张爱玲的阅读再一次拓展开 来了。”④
消费主义时代是一个影
像化的时代。张爱玲的作品也
被众多导演追捧。不断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张氏作品之 美在于文字。人物形象多靠细节和内心描写来支撑,她的小 说尖锐深刻、别具一格,并不是每个导演都能把这些文字很
好地转换成一幅幅蒙太奇.所以张爱玲作品的改编是有难 度的。比较而言,把张爱玲作品改编为电影的大都较忠实于 原作,比如《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导演
和演员对情节和角色的把握都相当到位。相较于电影.电视
剧是更普及也更世俗的艺术样式。但电视剧版的《半生缘》, 完全没有书中人物的神韵.贱化了人物,糟蹋了原著。与其 说是张爱玲版的还不如说是琼瑶版的。把张爱玲“琼瑶化”
正是为了迎合地地道道的小资口味。在边缘文化背景下。张 爱玲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学现象,更确切地说张爱玲是文化
多元化的一个象征。但是在商业界更有一种声音:张爱玲就
是高票房,显见在边缘文化背景下,“张爱玲现象”必然推动
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由此“张爱玲现象”在传统文学、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
网络文学对搏的特殊时期就合理地提出了文学的消费属 性.在一定意义上既凸显了文学与文化的。本”体,同时也构 筑了文化与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注释:
①温儒敏:<“张爱玲热”的兴发与变异——对一种接受 吏的文化考察>。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1年第2 期。
②王德威:《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
人》,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③黄玲玲:《六十年代以来张爱玲研究述评》,<作家研
究》,2000年第2期。
④刘晓虹:《非常时期的“平常”取向——张爱玲与苏青
的生存现与文学剐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韵,2005.3。
参考文献:
f11王晓明:<在新的意识形态笼罩下的90年代的文学 和文化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f21王敏:《从“消失到重新发现”一评半个世纪的张爱 玲热》,信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
『31陈思和:《民间与现代都市文化一一兼论张爱玲现 象》,现当代文学复印报刊资料。1999年第1期。
【4】4刘川鄂:《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张爱玲现象》,湖 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万方数据
期中原战乱不已.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但当时南方各国由 于不受战争的影响,生产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其 中西蜀和南唐两个小朝廷或则偏安~隅、或则物产丰富.
加上君主的爱好提倡.词的创作特别繁荣。形成了当时创 作的两个中心.西蜀词基本上收集在后蜀赵崇柞所编
的
<花间集)。其中共有作者十八人,词约五百首,走的是温庭 筠写闺情离愁的老路。南唐词,流传下来的是冯延巳、李煜 君臣的词作.南唐词代表李煜前期多写宫廷佚乐,后期词
作多写阶下为囚的怨愁悔恨。花间派和南唐词对宋代词人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以花间、南唐为宗尚的“本色”词. 以诗词分流为主要标志。诗言志、词言情,词在内容上限定
为男欢女爱,离愁别恨,风格轻清柔媚。形式上专门讲究谐
音协律.可诵可歌。形成了相当稳定牢固的所谓正宗——
婉约派。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主张“词别是一 家”沿诗词之界走诗庄词媚之道.承继了花间词和南唐词 风。“香冷金猊,被翻红浪”、“红藕香残”,“宝奁尘满”等语.
很似花问派的句法。在写伤离念乱.直抒家国之痛的作品 也深受李后主后期词的影响。由此看来,李清照词中多写 愁与她直接承继和发展了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词是艳 科”的正宗婉约词风是有很大关系的。
其次.李清照个人矛盾坎坷的生活经历也是其词多
“愁”的重要原因。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称为苏门后四学 士之一,是以苏轼为首的元右党人。公公赵挺之则是蔡京 一派的骨干,两者是政敌。李清照十八岁嫁赵明诚为妻。结
婚以后。他们的生活非常幸福美满.夫妇二人都爱好文学 艺术,除了诗词唱和之外,就是收集和研究金石书画。和同 时期另一位女词人朱淑贞相比李清照是幸运的。但是,李
清照婚后第二年其父李格非以党籍获罪罢官.而赵挺之则 因排元右党人甚力而为相。李清照一方面对公公赵挺之依 附蔡京的做法并不赞成,写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
一方面又要请求赵挺之救她的父亲.“何况人间父女情”写 出了当时李清照矛盾复杂的心境。不久赵挺之去世。赵明 诚遭蔡京诬陷而入狱罢官。《宋牢辅编年录》卷十一记载
“大观元年三月,挺之卒。卒后三日,复遭蔡京诬陷。七月狱 具,虽无事实.但用追夺赠官。”自此开始了屏居青州的十 年生活。青州十年可算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
间。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有生动的记载。但这种平静 美满的家庭生活没有过多久。国内就起了重大的变化。靖 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入侵。虏去徽宗。钦宗二帝,朝廷
南迁,他们夫妇。也就逃往江南过着流亡生活,他们一生最 珍爱的金石书画等艺术珍品丢失大半。建炎二年(公元
1129年)赵明诚在移至湖州的途中.突然病故。就在埋葬了 赵明诚之后李清照又患了一场大病。<孤雁几.藤床纸帐朝 眠起》就写于此时。“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
千行泪。吹箫
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正是当时情景的写照。当时 形势紧急.南宋朝廷正在作疏散与逃亡的准备。李清照只 好匆匆赶往洪州.投奔赵明诚的妹婿。不久,洪州又为金人
所陷,清照由洪州继续南逃。此后,她的避难踪迹,《金石录 后序》记载云:。上江即不可住,又虏势叵测。有弟远,任敕 局删定官,逐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出睦,又弃衣
被走黄岩,雇舟人海,奔行朝。时驻驿章安,从御舟海道之 温,又之越。庚戌十二月。放散百官。逐之衙。绍兴辛亥春三
月,复赴越。壬子又赴杭。”这就是李清照晚年避难踪迹。谁 知家破人亡之后.新的灾难又临到她的头上。因为在赵明 诚生病时,张飞卿学士曾携玉壶看望他。在明诚死后,曾有
人据此造谣中伤,说他家以玉壶颁金人(意即通敌)。后来。 因得到綦崇礼的代为洗刷才免受玉壶颁金的刑法.李清照
晚年过着孤苦零丁、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生活。<声声慢》 开篇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表现了她孤独、寂寞、空虚、凄苦、悲惨极其复杂细致的生
活感受和心理状态。最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将满心 的愁化成一句感叹抒发了出来。此外宋人胡仔《苕溪渔隐 丛话),王灼<碧鸡漫志》中还有李清照改嫁而又离异的记
载。李清照矛盾坎坷的生活经历又怎能不使她词中句句字 字都是愁?即使是前期和明诚平静、聿福、愉快的婚姻生活 也不免蒙上了夫妇小别的哀愁。李清照词多写愁与其生活 经历和家庭背景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李清照坎坷多舛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内心的种种愁
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内心感受抒发个人情绪的文学形 式——词。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使李清照的词取得了很 高的艺术成就。正如别林斯基评普希金时所说的,不是由
“外在的修饰”而是从他内在的生命发出的.这生命即在诗 人的创造力的主宰下灌注到全篇诗作里。《漱玉词》正是李 清照悲剧生涯、悲剧生命、悲剧时代的体现,李清照将一个
“愁”字写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几百年来被广泛的传诵. 赢得了“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f《古今词 论》引沈去矜语)的赞誉。从“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的
天真烂漫的少女到“如今憔悴.风鬟雾鬓”的历尽苍桑的孤 苦老妇.李清照的处境有着极大的变化。如果说她前期所 写的愁多属于狭隘的个人情感.而后期南渡之后历经夫死
国亡之痛后的愁则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根据李清照词内 容的不同可将她的词分为三类。来看她的词愁的是什么。
二、愁什么
第
一,写离别相思之愁。伊世珍<郎环记》中记载“易安 结婚未久,明诚即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 梅》词以送之。”这首《一剪梅》写出了作者对丈夫的深笈爱
情吐露了不忍离别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真挚、深沉、热烈 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怎样的难以摆脱的相思之 愁。离人已乘舟而去。似乎是将作者的快乐都带走了,只剩
下“无计可消除”的愁。小说《红楼梦》在写贾宝玉和林黛玉 争吵以后.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叹。一个在潇湘馆迎风洒 泪.就成功地引用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来写宝黛的相思
之愁。另一首词《蝶恋花》写于宣和三年是作者在青州时的 作品,当时,赵明诚移东荣郡。易安初未同往,故作此词寄 明诚,以示自己惜别伤离的惆怅情怀。开始写泪“泪湿罗衣
脂粉满”起句很有力.下面接着说阳关曲唱到千千遍也不 济事了.只有在孤馆里听着凄凉的雨声。下半写自己因为 惜别伤离心里很乱.所以也忘了临行时酒杯的深和浅.现
在只有托雁把信传去,好在东莱不像蓬莱那么远。虽是离 别还有见期,还能“好把音书凭过雁”。和另一首词《孤雁 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这首词写于建炎三年明诚死后是追
悼明诚之作)“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人堪寄”的刻骨铭心 之相思和天上人间生死别离的无奈相比前期的那些小别 相思之愁实在算不得什么时候。李清照词中写离别相思之
57
万方数据
愁的词很多,如<点绛唇.寂寞深闺》“惜春春去,几点催花 雨”:《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唯有门前流水,应念我 终日凝眸”;<念奴娇·萧条庭院》。宠柳娇花寒食近”;《醉花
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时令季节的不同,“寒 食近”,“又重阳”,天气的变化,檐下几点雨,窗前的过雁,门 前的流水,东篱的落花。都能引起作者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勾起作者的相思之愁。
第二。伤春悲秋之愁。 伤春悲秋在唐宋词中是常见的内容.由春日的花开花
谢很容易联想到青春年华的转眼即去.由秋雨梧桐.草枯叶 落也很易惹人愁绪。李清照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来感受时令 的变化。写伤春悲秋的词自然很多。早期的《如梦令·昨夜雨
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连用两个问句,活现其 急切之情,其痛惜春将去的感情溢于言表。另一首《浣溪纱· 髻于伤春懒更梳》因伤春而什么都不想做,头也懒得梳,瑞
脑也闲起来了.以懒衬托愁表现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愁绪。 “梨花欲射恐难禁”(《浣溪纱·小院闲窗春色深》)是无计留 春的无奈。清照南渡前的惜春之词是含蓄
蕴藉、淡愁微露,
其愁是闺阁少妇的闲情,也是可以排遣的。引用自居易的诗 “听取乐天一句云。花开处具须行乐”(《二色宫桃》)劝人惜 取花开时节,要“著意过今春”(《小重山》)。而南渡之后的伤
春之词。伤春中又掺杂着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亡国之痛,其 词凄婉劲直.其愁深沉难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其愁却不是几盏酒所能浇逝.不是双溪的小舟所能载
起的。这道词把无形的愁苦设想成为重量的实体,也把愁恩 形象化、具体化了。和李煜“闫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故园家国之愁。
李清照生于历下,长于汴京,后因战乱而飘泊江南,饱 尝了流离故乡、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她的词也写对故国 家乡的思念之愁。《蝶恋花·永夜厌厌欢意少》写词人因为怀
念故国“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而永夜欢意少的情景。这首 词写于建炎年问赵明诚任建康守.三月上已召集亲族团聚 之时。词人怀念故都殷切期望光复的心情。其爱国的情思
可以说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游览或聚会.故国旧 家之念时时不忘.爱国思想之深在古代上层妇女中是不多
见的。南渡以后李清照词中思乡念国之情更为深切.“故乡 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使用了一个条件句,说明除 非醉了才能暂时忘却故乡.把作者无时无刻的思乡之愁表
达出来,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在读《永遇乐·落日金》时被词 中所表达出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感深深的打动.曾模仿这
首词也作了一酋《永遇乐》来寄托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刘 辰翁的《永遇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余自己亥上元.诵李易 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年三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
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不及。而悲苦过之。”可见李清 照抒写故国家园之愁的词对后世的影响。列宁说:“爱国主 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
情”f《列宁全集·28卷》)。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正是这种具 有普遍意义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所以感人至深。
同样是写“愁”,李煜亦有故国怀家之愁,欧阳修亦有
58
“泪眼问花花不语”的伤春之怀:李清照词写愁在内容方面 和前代词人相比并没有新的突破.但她的词被推为“婉约之 宗”受到古今读者的赞赏.“易安体”被后代词人竞相模仿。
李清照的词何以获得这样高的赞誉很有必要从艺术方面加 以分析。
三、怎样写愁 首先.李清照擅于撮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
来
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抒发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 首词的基本手法就是通过对话表现人物个性.粗心的卷帘 侍女对花的命运并不关心.对风雨打击后的海棠的变化无
所觉察.当女主人询问时.便随口回答“海棠依旧”。但女主 人却惜花如命.即使在睡梦中也为海棠忧虑.早上醒来第一 件事就问侍女:“海棠花如何?”对侍女的回答很不满意。“知
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既十分自然妥贴地表现了女主人 对花草细心爱护婉惜焦灼的心情.也是对粗心大意的侍女 的轻微责备。了了三十几字就揭给读者一组有声有色的电
影镜头。黄了翁《蓼园词选》中记“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 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 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作者那淡淡 的伤春之愁尽在词中。
人物的外在动作是她的思想感情与心理的反映。<蝶恋 花·暖雨晴风初破冻》中下片连写三个动作:斜敲山枕,剪弄 灯花.初试夹衫。穿上含楼线缝的春衣,更勾起为谁悦容的
相思之苦;因愁绪满怀,诗人无心赏花观柳,所以便闷闷躺 下。但是辗转反侧竞磨损了钗头凤。最后词人怕浓愁人睡做 恶梦.因此索性起床剪灯花把玩,旧传人们以灯花为喜事的
预兆.所以通过剪灯花这一动作不仅表现了围妇情意缠绵 和受离愁煎熬的痛苦.还刻划了思妇巴望亲人归来喜事临 门的心理。“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被前人誉为
神之句。这种以动作表现心理的写法,虽不直接抒情,却句 句含情。动作与情感互为表里相铺相成更加生动的表达了 词人为离愁别苦所缠绕的心境。而《诉衷情》则写一个动作:
手不断地捋残蕊.这一下意识的连续动作,表现了她在日夜 中孤栖无眠.愁结难解的心情。动作是单调的机械的,但含 意却是丰富的。是回味梦中的情景?还是由梦勾起昔日的追
忆?是对残梅的怜惜.还是由残梅引起的对自己当前身世的 感叹???通过手捋残梅这一动作的描绘.委婉含蓄地表现 了词人的思乡之愁,使记者有奉富的想象余地。
用感情表现感性活动的,如《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双眉中锁住的是与丈夫离别独 居思念之愁。紧锁双眉仅仅这样一个表情,将相思无计消除
的心理状态表现得十分逼真。《凤凰台上忆吹箫》“生怕离怀 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想说又不说的迟疑神情,“唯有门前 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神痴望着流水的表情。不是有复
杂矛盾的心情.深刻的烦恼忧愁又怎么有这样的表情?
第二,情景交织,以景写愁。刘勰《文心
雕龙·物色》中 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 迁.辞以情发”情和景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中国抒情诗的传
统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李清照就成功的运用了 这一手法,以景来写愁笔下的景物染透了愁。如《行香子)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
万方数据
《边城》的另一种解读
口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 刘肖溢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边城>内容的分析,说明沈
从文在艺术上是伟大的,但在思想上不是。他对善的过分 追求就是对恶的遮避.也是时社会的逃避。沈从文在无奈 与绝望中速避现实。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绝望;遮避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赢得了无数人的赞 誉。他的创作没有去表现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苦闷与躁动
的心灵,也没有去描绘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社会大潮,而 是另辟蹊径.着意描写20世纪中国的田园生活与田园风
光,讴歌淳朴、真挚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在那个严峻的岁月
吹奏出一支优美和谐而又略带忧愁的田园牧歌。
在《边城)中,沈从文构筑了一个充满真、善、美同时又 略带感伤的世界。描写的是黑暗时代中柔和的乡村生活.着 力渲染的是乡村人的人性美.要表现的是人性美的“魅力”。
在作者所描绘的那片土地上。没有欺诈。没有竞争,没有人 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所有的事和人都是美好的。是一幅完 美的、宁静平和的、人与自然契合的、人人向往的世景图。
沈从文所构造的这种境界,的确是美好的。人人所向往 的.充满了理想色彩的。他也希望在未被现代文明熏染的土 地上。建立一个理想的、美好的世界。而不愿在严酷的现实
斗争中.在时代的风雨里寻找到理想人性的现实途径,而以
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黄昏院落,明月空床的萧
条景物和砧上的捣衣声、蟋蟀的细鸣声、漏壶的滴水声。几 种寂聊单调的声音。这样的景物这样的环境怎不使作者愁 肠百转?王国维说:“以我现物物皆着我之色”<声声慢》词
写作者坐在窗前。孤独的等待着夜晚,此时正是乍晚还寒 的初春天气并且下着小雨。作者以满含忧愁的眼睛看到是 过雁、是满地的黄花,她不会惊喜于“草色远看近却无”也
不会有“花重锦官城”的想象。是因为点滴细雨使人愁,还 愁人听雨更愁更愁?情和景交织在一起分不清是愁因景 生,还是以景衬情。梁启超云:“这词是写从早到晚一天的
实感,那种茕独牺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 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声声慢》被誉为写愁的绝笔。李清照词景物往往涂上感情 的色彩。自然景物具有了感情,有时竟成为词人的朋友和 知音。。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把花当作同命
运的友人。“唯有楼前流水,应念交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 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作者把流水当作知 音.用多情的流水表现相思的痴念。流水在诗中常被写作
无情的代表.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之句。而李清照笔下 的流水却是有情的。忠诚的陪伴着愁苦敏感的词人,更衬 托出她孤独无依的哀愁和对情人的深切思念。
第三。将无形的愁具体化形象化。抒写愁绪是词之当 行本色.但以景衬情为最多,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 上人间”写的可谓一往情深,欧阳修、苏轼、秦观写愁亦多
此句。李清照除了将上述的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以外更辟 蹊径.那就是把本来抽象的一种心理活动变成可感觉的形 象,使愁具体化。李清照词中的愁是有长度的“从今更添一
段新愁”:是有浓度的“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满庭芳))。
。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有形体:“柔肠一寸愁千缕”
(<点绛唇》);有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舂》)。用准确的语言将愁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使看不 到握不住的感情变的具体可感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写愁却不道愁而要写瘦,因孤
单寂寞,形单影只而憔悴而瘦,写瘦又自比黄花,花非鲜 红。也非雪白,而是黄,黄是枯叶之色是秋之色。以欲谢之 黄花写人瘦,真瘦也。作者被相思折磨的消瘦单弱,在西风
中与黄花相对相惜相怜.“人比黄花瘦”用黄花来比人的
瘦,用瘦的形象来说明白己的独居相思之苦。非常婉转含 蓄耐人咀嚼.有着一种令人回味和思索的力量。
李清照往往就是采取具有象征性的语言载体在视觉 听觉上与之共鸣从而对愁进行折射渗透.避免了“我寄愁 心与明月”的直白式倾诉,增加了词的形象性.这种手法来 自女词人对生活特有的细致观察。
列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对真正的艺术作品定了 三个标准:一。所传达的感情有多大的独特性;二,这种感 情的传达有多么清晰:三。艺术家真挚的程度如何。李清照
的生活经历是曲折矛盾的,她不同于一般的女子,她有壮 士胸怀.她以诗干预国家大事“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 欠刘琨”。发豪放悲壮之调,。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她
以词写闲愁写爱情写相思——这些词人常作的内容。也是
独特的。那些男子越俎代疱所写的
代拟闺词其表达感情的 真挚细腻是无法与李清照词相比的。而且李清照出身于具 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庭.自身又聪颖博学.她用才华笔力
将自己独特真挚的感情清晰的传达出来打动读者。使她的 词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雪莱说:“我们最甜美的歌.就是那些倾诉最哀伤思想 的。”在感情缠绵风格婉约的唐宋词篇中.李清照对愁的成 功描写使她的词具有永恒的魅力。
59
万方数据
怎一个愁字了得——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
作者: 王春华 作者单位: 山东省泰安一中 刊名: 时代文学 英文刊名: SHIDAI WENXUE
年,卷(期): 2009,(7) 引用次数: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idwx20090701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