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正常足月妊娠,且无米索前列醇禁忌的阴道分娩的产妇6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4例。
对照组为单纯缩宫素给药,实验组在给予缩宫素的同时,宫腔内给予米索前列醇,对比2组临床疗效。
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对预防产后出血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米索前列醇宫腔内给药法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且副反应少,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预防;临床疗效
产后出血指的是胎儿娩出后24h 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者,如果产妇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轻则头晕乏力、嗜睡,重则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对产妇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传统治疗方法为缩宫素注射给药,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相对缺乏安全性与稳定性[1]。
目前,在我国妇产科临床中广泛应用的用米索前列醇治疗方法则具有更为安全、简便、高效的优点,且能增强子宫收缩频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分娩的68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6.7岁。
孕周37-42周,平均39.1周。
将68例孕妇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
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所有的孕妇均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哮喘,青光眼或者心脑血管等疾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孕妇单独使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给予观察组孕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
对照组孕妇在分娩后肌内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组孕妇在分娩后直肠置入0.4 mg 米索前列醇,同时给予肌内注射缩宫素20 u。
1. 3 疗效评价标准记录两组患者的2 h内出血量、2~24 h 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和用药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以这些指标作为对患者疗效的评价指标,出血量通过称量法和容积法进行测量[2]。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 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 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宫缩乏力是产妇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3,4],双胎妊娠、巨大儿及羊水过多等高危因素可引起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影响子宫收缩及缩复作用,引起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可引起第三产程延长,而第三产程时间延长可引起阴道出血增多。
,对于产后出血的处理应以预防为主。
传统的预防手段是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缩宫素,通过缩宫素对子
宫进行收缩止血,其起效比较快且副作用少,一般用药3~5 min 内起效,能持续30 min。
但由于缩宫素的个体差异大,且血浆半衰期短,导致作用时间也较短,还有容易被胎盘的缩宫素酶分解,因此限制了缩宫素的限制。
目前,在国内妇产科临床医学中,米索前列醇是治疗产后出血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其为合成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4,5],在患者宫腔内吸收后转化为有活性的米索前列醇酸,并根据米索前列醇能通过增加子宫张力及宫内压力,对宫颈的特殊作用,起到增加子宫收缩频率和幅度的作用,且对部分使用缩宫素效果不明显的产妇重新使用米索前列醇后,能快速地增强子宫收缩,达到有效地治疗产后出血的作用。
米索前列醇最初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等疾病,现在已经普遍应用于早孕流产,中晚期妊娠引产和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综上所述,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的治疗较传统单纯缩宫素治疗更为有效,能有效减少患者2 h 内出血量、2~24 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是临床上预防、治疗产后出血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邓霭辉,陈晓园. 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23): 192-193.
[2]连俊红,宋成文,陈枝岚,等. 米索前列醇预防agt基因多态性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0): 3073-3075.
[3]周赞华,黄丽丽,金卓杏.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 2005, 17(3): 9-11.
[4]刘红英. 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吉林医学,2011, 32(22): 4602-4603.
[5]蒋雨桐,刘鑫鑫. 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8):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