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89例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89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并采用综合干预及预防措施,提
高产科质量及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2012年
9月收治的3258人中发生产后出血的89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资料中,产后出血发生率经产妇明显高于初产妇(P<0.05);有剖宫
产术、妊娠并发症、流产史及产程延长者均高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两者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出血原因位于前3位的为:宫缩乏力74例
(83.14%);产程延长28例(31.46%);胎盘因素19例(21.35%)。
出血量500~1000mL者72例(80.89%);1000~2000mL者15例(16.85%),出血量>2000mL
发生失血性休克者2例(2.45%)。
出血时间均发生在产后2h内。
结论剖宫产术、妊娠并发症、流产史及分娩史、产程延长与产后出血有相关性,宫缩乏力是产后
出血的首要原因。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高危因素提高警惕,可以有效防治产
后出血。
【关键词】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031-02
产后出血是长期困扰产科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是我国目前导致产妇死亡的首
位原因,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和健康的产科并发症,为了解本地产后出血的主要
原因,积极正确治疗,寻求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现将
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89例产后出血作回顾性分析, 产后出血的原因危
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共住院分娩3258例,其中阴道分娩2190例,剖宫产1068例。
确诊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 89例,
发生率为2.73%。
其中阴道分娩37例,剖宫产5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30.8岁,孕周35~42周,平均39.3周。
初产妇34例,经产妇55例,68例有人工流产及引产史者。
1.2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500ml失血性休克指组织低灌注致
低血容量、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头晕、脉搏细数、严重时伴有心慌
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尿量减少等临床表现。
1.3方法测量
产后出血主要用容积法和称量法, (1)容积法:使用弯盘测定顺产妇2h阴道出
血量(1弯盘≈300 mL);(2)面积法:按纱布被血污染的面积计算出血量;(3)称
重法:1g相当于1mL,换算实际失血量。
2 结果
2.1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量的关系
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率(4.87%,52/1068)及产后出血量(103 0.0±680 mL)均大于阴道分娩者(1.69%,37/2190)和(550.0±230.0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产后出血的原因
本组89例产后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74例,占83.14%,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
因;产程延长28例,占31.46%,为第二位;胎盘因素19例,占21.53%,为第三位。
其次为妊娠合并症16例,占17.98%,巨大儿占16例,占17.98%,软产道损伤9例,占10.11%;子宫畸形3例,占3.38%;双胎儿3例,占3.38%;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25%。
2.3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
(1)分娩次数:初产妇34例(38.20%),经产妇55例(55.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89例产后出血中有人工流产、引产史者68例,占76.40% ,无人工流产、引产史者21例,占23.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产后出血量及发生时间:出血量500~1000mL者68例,占76.40%;出血量1000~2000mL者 19 例,占21.34%;出血量>2000mL发生失血性休克者2例,占2.25%,出血时间均在产后2h内。
3 讨论
3.1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在89例产后出血中,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以上原因可共存或互相影响,产前、产时高危因素如妊娠中合并有高血压疾病、多胎、产道裂伤、胎盘粘连、残留、前置胎盘等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3.1.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居首位,占83.1 4%。
导致宫缩乏力因素有:一是产程过长,产妇产后精神紧张,恐惧分娩,临产后休息少或使用过多镇静剂、妊娠高血压、贫血等因素。
二是年龄超过35周岁的产妇,子宫肌纤维弹力下降,分娩时宫缩乏力,易导致出血量增加;三是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子宫胎盘卒中,往往使子宫纤维缺血、缺氧、子宫肌组织水肿,凝血功能障碍等影响产后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四是羊水过多、巨大儿、并发子宫肌瘤、多胎多产(>2次)使子宫过度膨胀、肌壁变薄、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收缩力下降而影响子宫收缩;五是有剖宫产史者,因疤痕子宫,肌纤维缺乏弹力而影响子宫收缩。
3.1.2胎盘因素:本组占21.53%,因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引产术增加了子宫内感染的机会,再次妊娠时发生胎膜粘连滞留胎盘、胎盘植入影响子宫收缩而致产后出血。
3.1.3软产道损伤:我院较少见,占10.11%,主要是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切口撕裂使子宫动脉破裂致严重出血,产程过长或子宫疤痕,在剖宫产中易发生子宫损伤,在宫口未开全,产妇用力过早或宫缩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致宫颈裂伤。
阴道助产时因巨大儿、急产、软产道组织弹性差,产力过强,如未及时检查发现裂伤时,均可导致产后出血。
3.1.4凝血功能障碍:占2.25%,产科并发症如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等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
产妇如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重症肝炎等,在孕前已存在妊娠禁忌证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亦可引起产后出血。
3.2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笔者的体会是:①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和服务,加强产前宣教,注重高危妊娠管理,发现异常及时诊治,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②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数的增加胎盘因素所致的产后出血明显增加,建议在婚姻保健过程中,宣传好有效的避孕措施,真正做到有计划地怀孕,尽可能地减少因意外怀孕或因特殊情况而采取的终止妊娠措施。
③正确处理产程,防止产妇过度疲劳和体力消耗,及时补充水及能量,及时排空膀胱、认真分析绘制产程图,根据产程不同阶段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若发现出血,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
处理,对高危因素者作好输血准备。
④防止软产道损伤,积极治疗引道炎,另外还要注意软产道本身发育的问题、以及防止过强宫缩、急产等。
⑤第三产程常规应用缩宫素10U,可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⑥重视凝血功能障碍,产前
一定要仔细完善相关化验、如血凝四项、血常规、仔细询问病史,必要时可以终
止妊娠。
如有血液病,如妊娠合并肝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等,产时应做好输血准备,并请内科医生会诊采取剖宫产预防产后大出血。
⑦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
量提倡自然分娩率,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出血。
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在许
多研究产后出血的文献中,都阐明了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
3.3产后出血的治疗:产科发生大出血必须高度重视,一旦延误诊治,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DIC,甚至死亡。
所以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失血性休克,积极预防产后感染。
同时要及时找出出血原因,对症处理:宫缩乏力应采用按摩子宫,使用促进子宫恢复药物如缩宫素、麦角新碱及前列腺
素制剂,葡萄糖酸钙静脉推注,以促进子宫收缩,联合用药效果更好,宫腔填塞等。
有试验研究显示,第三产程应用缩宫素10U,可以使产后出血患者的平均出血量
减少345~400ml,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我院常规使用。
国内研究表明[3],米索前列醇可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h内平均出血量。
对于胎盘填
入或粘连者,则可采用压迫缝合子宫、宫腔填塞纱条、血管造影栓塞。
若发现软
产道裂伤,要清除血块,按解剖关系缝扎止血,必要时可用纱布填塞压迫24h后
取出。
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应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改善凝血机制,补充相应凝
血物质,及时补充血容量,输新鲜血、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同时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
如上述处理无好转,可考虑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结扎以及经导管子宫动脉、髂内动脉栓塞术。
如结扎血管失败,产后出血经积极抢救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应考虑行子宫次全切或子宫全切术。
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一项抢救急症危重出血、降低孕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同时到手术虽挽
救了患者的生命,患者却丧失生育功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身心伤害,故现主张
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如B-Lynch术、Cho缝合术、Hayman缝合术,子宫压迫缝合术
操作简单、迅速、有效、安全、损伤小,能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1-847.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228.
[3] 张启娟,杜鹃,唐桂红.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
16(2):111.
[4]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