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语用意义与词汇意义关系新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语用意义与语备意义关系的新思考
章彩云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在参考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可以把词义分为两大类:语备意义和语用意义,两者在语言交际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实际交际中,一些词的选用,除了表达一定的语备意义之外,还表达某些蕴含的语用意义。
作为语备意义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的词汇意义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由于语境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某种变异,形成临时性的语用词义,两者的关系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语用词义>词汇意义,即语用词义=词汇意义+临时附加义;语用词义≠词汇意义,即语用词义=临时转义。
关键词:语用词义;语备词义;关系;思考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BYY003)。
作者简介:章彩云(1968-),女,河南正阳人,硕士,信阳师范学院大外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词汇学、语用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
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笼统的动态研究到精密的静态分析再到清醒的动态研究的发展过程”。
“静态是初步的,动态是语言的本质,动态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主导方面”。
[1]词义系统作为语言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对其进行动态研究(dynamic study)已经成为当代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词汇研究中,已经有人建构了一种新的词汇描写系统(descriptive system) ,即区分语言的词和言语的词,区分语言的词义和言语的词义[2]。
但是,作为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一种新的词义类别,词的语用意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主要是从共时角度来考察的。
本文欲从词的语用意义与语备意义的关系的角度,来审视词义及语用词义的表现特点。
一、词义分析再思考及语用词义
在参考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可以首先把词义分为两大类:语备意义和语用意义。
语备意义又分为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又分为理性词义和感性词义,理性词义又叫概念词义,感性词义又叫隐含词义。
在本文中,提出了“语备词义”的名称,是用以描述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词义。
之所以称它为语备词义,是说词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意义(词典的释义),它在没有进入语境之前,是作为语言交际待用而呈现一种储备状态的意义,简称之为语备词义。
这样“语用”与“语备”相对,显得更加和谐,更便于理解与描述。
现将词的意义分类概括如下:
概念意义(理性意义)
语备意义词汇意义
(语言意义)隐含意义(感性意义)
词义类型意义
语法意义
语用意义功能意义
(言语意义)
语用词义是与语备词义相对立的词义类型,如果说语备词义是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词义(也称之静态词义),那么语用词义就是处于变动状态下的词义。
语备词义是词义的储备样态,语用词义是词义的应用样态;语备词义是语用词义的基础和依据,语用词义是归纳产生语备词义的源泉;语备词义具有一定的凝固性,语用词义具有可伸缩性;语备词义是语义学研究的对象,即研究词语不受语境影响的意义;语用词义是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即研究语言符号在传递语言信息适当条件下的确定的意义,也就是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共时条件下的语用词义就是为满足交际的需要产生的,为功能服务的。
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功能在同一个概念范围内,通过转化语备词义或直接创制新义成分[3],才能得以实现。
有时又可以在此基础上从一个概念运动到新的概念,并以新的概念为基础形成新义,负载功能,实现交际。
例如:
(1)After she left, the family is no longer a family.
(2)Thieves are thieves.
例(1)句中的第二个family的含义显然不同于第一个family,后者具有“温暖、和睦”等情感意义,而第一个“家”仅指家庭这个有名无实的实体,即它的概念意义。
同理,(2)中的第二个thieves的含义也有别于第一个thieves,第二个thieves具有“偷盗成性、难以从良”的涵义。
这种在语境中、在新的概念基础上通过引申、比喻、联想等形成的语义成分, 是在静态义无法满足交际功能时创造出来的,是交际目的、交际意图和交际功能的体现者。
因为它出现在语用词义结构的深层,所以,才称它为语用词义。
由此,可以给语用词义下这样一个定义:词的语用意义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人们在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用目的支配下,以语境作为参照而赋给词语的临时意义。
二、语用词义与语备词义之间的关联
词的语用意义是同词的语备意义相对举的,两者在语言交际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实际交际中,一些词的选用,除了表达一定的语备意义之外,还表达某些蕴含的语用意义。
那么,语备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先用下图来表示:
但是,从微观来看,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具体到某个目的词项,其语用词义与语备意义的关系就较为复杂些。
Grice把话语层面的词义称为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并划分为四个层
次[4],如下(有改动):
A1.理性意义(即真值条件意义)
A2.隐含意义(即非真值条件意义)
B1.规约性含意
B2.非规约性含意
C1.话语含意
D1.一般话语含意
D2.特殊话语含意
C2.非话语含意
第一层次为话语的理性意义与隐含意义之分。
字面意义是语义学研究的真值条件(truth-conditions)意义,具有真值条件意义的词具有约定俗成性与稳固性。
隐含意义为非真值条件意义,为Levinson所界定的语用学研究的意义[5]。
隐含意义分为规约性含意与非规约性含意。
其中,规约性含意具有约定俗成性,它约定俗成地附着在某些词语表达方式上,它是静态词义的一部分。
如,but虽与and 的真值条件相同,但它同时还有将其连接的成分进行对照的规约性含意。
对规约性含意的理解有时也要依赖于语言语境,即上下文。
非规约性含意是依赖于语境的隐含意义,临时性很强,属于语用意义的一部分。
它分为非言语含意与言语含意。
非言语含意包括所有不在Grice合作原则基础之上产生的会话含意。
例如,由于遵循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而产生的含意,从特定的话语结构、甚至从沉默中推理出来的含意等。
对非言语含意的理解完全依赖于交际语境。
言语含意则分为一般言语含意与特殊言语含意。
语言使用者根据语言语境和一般常识就能理解或体会出一般言语含意。
这种一般言语含义,由于词语语境中的意义基本等于其理性意义,它属于静态词义的一部分。
如,在“He broke his leg and was sent to the hospital.”这句话中,and很自然地被理解为“然后”而不是“和”。
这是因为受伤之后去医院,是人们的常识。
特殊言语含意是在说话人遵循或违反合作原则(或其中某一准则)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意义,这个意义也正是说话人希望听话人推理出来的。
特殊言语含意不仅依赖于语言语境、一般常识,而且还依赖于交际语境。
将Grice的上述非自然意义理论转化为下图,可从中进一步看到语用意义的某些特征:
从左至右,从真值条件意义出发,意义逐步脱离规约性,依赖于愈来愈多的语境因素,动态性逐渐增强,静态性逐渐减弱。
对语境依赖性最强的是非会话含意,特殊言语含意次之。
从右至左,从非言语含意出发,意义逐步趋向于规约性,愈来愈脱离交际语境,动态性逐渐减弱,静态性逐渐增强。
由此可见,语用学并不排斥研究具备一定稳定
程度的意义,如规约性含意与一般言语含意同样,语备意义所描写的也并非毫无例外都是静态意义,词典意义中的内涵涉及到了词目与语境之间的关系;语备意义中的转义是词目在新的语境中使用时在本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意义[6]。
因此,语用意义的动态性与语备意义的静态性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非类别上的绝对差异。
三、语言交际中语用词义与词汇意义的关系
(一)语用意义与词汇意义的表层关系
语用意义并不是单纯建立在语义逻辑推理基础上的,而是根据会话原则、语境以及会话的字面意义对言外之意(illocutionary force)(即会话含义和交际意图)所做出的推断[7]。
推断出说话者的暗示、社会态度和未言明的意图等。
例如:
(3)I would like to fly a plane.
(4)Flying a plane is dangerous.
(5)The student was sunk in a swamp of discouragement.
例(3)句的plane用的是其词汇意义。
例(4)句的plane的语用意义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 ①客观地说明了一下“开飞机是很危险的”;②由于危险,暗含劝别人最好放弃,也表明了对这件事的态度,反对别人这么做。
由于受“危险”的语义制约,plane 临时产生了第②种内涵,这种意义不起表义的主导作用,退隐不显,需要我们理解时仔细来体会,这种语用词义即隐性语用词义。
例(5)中的swamp在句中的意义不是其词汇意义支撑的,交际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其临时产生的转义“思想状态”,语用词义凸显,词汇意义反而退隐不显示了,这种语用词义即是显性语用词义。
如果上述的几句话的词汇意义和语用词义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来表示,可表示为:
1.语用词义>词汇意义,即语用词义=词汇意义+临时附加义,如例(4)。
2.语用词义≠词汇意义,即语用词义=临时转义,如例(5),反语也属于这种情况。
又由于词汇意义分为:理性意义和隐含意义。
所以,第一种类型又分为:
①理性意义+临时附加义,如“这是一本好书”、“水的沸点是100℃”等,前句中的“书”的意义就是由“书”的理性意义加上“书”的情感色彩义“肯定、赞赏”组成的;后句里的“水”的意义就是由其概念义加上联想义“滚热”组成的。
②隐含意义+临时附加义,如“她平静得像一滴水”、“它是一条好狗”等。
前句中的“水”的意义是由其隐含意义“平静”加上情感义“内心极为平静”组成的;后句里的“狗”的意义是由其隐含意义“忠于主人”加上情感义“可靠、忠诚”组成的。
又由于隐含意义分为:常识性意义、内涵意义、文化意义等。
所以,“隐含意义+临时附加义”可分为:常识性意义+临时附加义;内涵意义+临时附加义;文化意义+临时附加义。
语用词义和词汇意义的关系可做如下归纳(用P表示语用词义,用L表示词汇意义):
P﹥L 理性意义+临时附加义
(P=L+临时附加义)隐含意义+临时附加义
P与L
的关系 P≠L联想义
(P=临时转义)修辞义
(二)语用词义和词汇意义的深层关系
如果把语用词义看成是我们大脑中想要表达的深层意义的话,那么,词汇意义就像我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浅层意义[8]。
用数学符号把他们表示出来就是:语用词义≈深层意义,词汇意义≈浅层意义,深层意义通过浅层意义在语境中表现出来。
那么,词的语用意义是如何通过词汇意义来表达的呢?
1.因果式
词汇意义只表达了语用意义的原因,语用意义可由原因推导出来,即由因推出果。
词汇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例如:
(6)That guy’s got a Midas touch.
作为听话人,我们首先要懂得“Midas touch”是什么,其实,它源于希腊故事,“Midas touch”指的是希腊国王Midas的点石成金术。
所以,例中的“Midas touch”在该语境中通过语义的多层转换而临时具有了“赚钱很轻松”的语用意义。
在这里,“Midas touch”的词汇意义只表达了真正语用意义的原因,语用意义可由原因推导出来。
又如:
(7)It got hotter, I had to peel to get relief.(天热了,我得脱去衣服。
)
上例中,peel经过了“剥去水果或蔬菜的皮→剥开→脱衣服”的语义多层转换。
在这里,peel的词汇意义只是一个形式的依托,显示了真正语用意义的原因,语用意义可由此原因推导出来。
2.修辞式
修辞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表达效果对语言所进行的运用。
修辞为词义表达创造了常规或超常规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词汇意义的丰富与发展的动因。
一个词在其基本概念不变的情形下,通过其在语句中的不同组合关系,可发生修辞涵义的种种变异。
例如:
(8)He has been said to be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 ever since he quit school three years ago.
“black sheep”表面上看是“黑色的羊”,表示的是一个个别概念,由这一词汇意义出发,比喻家庭中的不守规矩的孩子,sheep就成为“不肖之子”的代名词。
(9)The red eyes walked into the classroom.
“red eyes”本是人的一种视觉器官,这里代指一个特定的人,作为视觉器官的意义是“red eyes”的词汇意义,其人因有一对常年发红的眼睛,突现的“人”的意义是它
的语用义,语用词义则反映与之发生关系的另一种事物。
3.态度式
从词汇的角度来说,一些词语的选择和运用,可表达某种特定的言语义。
词汇意义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语用意义)是说话人的态度。
例如:
(10)A:Y ou bought a pair of sport-shoes.
B:Y eah! I bought a pair of Nike sport-shoes.
Cruse[9]指出,在话语中采用具体的特称词,表示说话者对某件东西或话题感兴趣;而采用抽象的统称词,则表示说话者对某件东西或话题不感兴趣。
“Nike sport-shoes”在此语用中临时具有了“质量高、耐穿”的语用意义;sport-shoes有“质量低、不耐穿”的语用意义。
因此,词汇的选择暗示了说话人对某事或话题的态度。
4.暗示式
有些词语在语境中的真正意思没有直接显现出来,而是通过相关词语的参照间接地暗示出来,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注意焦点其实只在两个词语的核心意义的比较上。
突现出来的核心意义就是语用意义。
Widdowson列举了英语中表示命令的十七种方法[10],其中有些方法就是通过暗示式来表达的,例如:
(11)When we came back we found him in an armchair, peacefully gone to sleep—but for ever.(我们回来的时候,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但是永远地睡着了。
)例(11)中的sleep通过“for ever”的暗示作用,使sleep临时具有了“去世”的语用词义并得以凸现,目的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对Marx真挚的情感和深切的怀念之情,流露出对Marx逝世的无比沉痛的心情。
在词的语义结构中,词汇意义属于语言体系,其意义是概括、抽象的(词典标明的意义),具有语义不定性(indeterminacy)的特点。
Leech指出,“在很多情况下,词的词汇意义不可能给予十分明确的限定。
”[11]而语用词义属于言语范畴,为语境所制约,其意义是具体、明晰的。
二者相互对立,又紧密相关,词的词汇意义只有运用到语句中,在言语中凸显出其交际性的临时语义,才能转化为具体的语用意义。
有些词的某些语用意义开始时会有自己的新奇独特的地方,但若人人沿用,陈陈相袭,逐渐地新奇感磨灭了、消失了,这会出现两种可能性:①这种用法成为了老套,再没有人有兴趣用它,无形中某一意义作为某个词的语用意义就不复使用了;②从语用意义逐渐地变为延伸意义,成为词的一个义项。
想当初,fox恐怕也曾以“狡猾的人”作为其语用意义,后来才成为该词的一个义项。
参考文献
[1] 葛本仪.汉语词汇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2][3] 苏新春.论汉语词义中的深层义[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4).
[4] Grice. H. P. Further notes on logic and conveersation. In Cole, 1978.
[5] Levinson, S. A Review of Relevance[J].Journal of Linguistics,1989,(12).
[6] 章宜华.词典释义研究的沿革与发展趋向[J].现代外语,2000,(4).
[7]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刘世理.谈对语用意义的多层面语境理解[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6):83.
[9] Cruse, D.A. Lexical Seman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10] Widdowson, H.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 Applied Linguistics. V ol. 10, No. 2,
1989.
[11] Leech,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