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体表色素痣数量和分布的初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1)
前言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7)
讨论 (12)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英文摘要 (18)
致谢 (19)
缩略词表 (20)
论文原创性声明 (21)
附:综述 (22)
中国人体表色素痣数量及分布的初步探究
专业:皮肤病与性病学研究生:张伟导师:陆洪光教授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体表色素痣的数量及分布特点,并探究体表常曝光区与非常曝光区色素痣数量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患者色素痣皮肤镜下的形态差异。方法对101名以美容及担忧色素痣恶变为目的就诊的门诊色素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排除系统疾病,予以全面的皮肤检查,临床明显的雀斑及其他非色素痣的色素性皮损进行排除。借用人体示意简图对每个色素痣患者体表除外阴部外所有部位的色素痣进行逐一标记,并用皮肤镜对每个色素痣拍摄记录。最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1位中国人体表色素痣中位数30。调查统计中显示不同个体色素痣数量差异大(统计色素痣范围1-137颗)。其中面部色素痣数量分布最多,中位数13.50。男性色素痣数量(中位数37.50)多于女性色素痣数量(中位数28)(p<0.05)。面部、胸部及大腿部位男性色素痣数量多于女性(p<0.05)。此外,臀部具有色素痣的患者其体表色素痣总数常多于臀部无色素痣患者(p<0.05)。不同年龄段人体色素痣数量不同,其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0-10岁组,色素痣中位数12,11-20岁组色素痣中位数29,21-30岁组色素痣中位数35.00,31-40岁组色素痣中位数40.60,41-50岁组色素痣中位数31.50,50岁以上组色素痣中位数13.50,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色素痣皮肤镜下示0-10岁组患者色素痣的形态多为球型或无结构棕色,色素较均一;18-50岁间色素痣更多见混合型结构,其中31-40岁与41-50岁组色素痣更多见网状结构或中央球形、色素减退或无结构的混合型形态;60岁以上多见无结构型、混合型色素痣,色素减退,痣色浅。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人体表色素痣数量与性别、年龄相关。调查的中国人群显示男性体表色素痣数量多于女性。其中面部色素痣数量分布最多,此外面部、胸部及大腿部位男性色素痣数量多于女性。人体体表色素痣数量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其中色素痣的数量从青春期到中年会增加,随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此外,观察到不同年龄段个体色素痣皮肤镜学形态存在差异。儿童期色素痣的形态多为球形结构,青年及中年期多见网状、混合型结构中央球形或者色素减退、无
结构,老年期色素痣多为无结构、混合型,色素减退,痣色浅。
【关键词】中国人;色素痣;皮肤镜;数量与分布
前言
色素痣
色素痣,又称痣细胞痣,是由黑素性痣细胞组成的一种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偶见于粘膜表面。色素痣基本损害一般为直径<6mm的斑疹、丘疹、结节,疣状或乳头状,多为圆形,常对称分布,界限清楚,边缘规则,色泽均匀,数目多少不等。由于痣细胞的色素含量不同,临床上可呈棕色、褐色、蓝黑色、黑色或正常肤色、淡黄色、暗红色。根据痣细胞的分布部位,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交界痣:痣细胞巢位于表皮下部或向下突入真皮,但仍可与表皮接触呈滴落状,细胞内含大量色素。多见于手掌、足底、口唇及外生殖器部位。表面平坦或稍隆起,有癌变可能,可发生为黑色素瘤。2、皮内痣:痣细胞巢位于真皮层内。多见于头、颈部,少见于手掌、足底和外生殖器部位。表面光滑,界线清楚,平坦或稍隆起。颜色较深而均匀,呈浅褐、深褐或墨黑色。一般不发生癌变。3、混合痣:痣细胞巢见于表皮和真皮内。为稍高于皮面的斑丘疹,棕色或黑色,表面光滑或粗糙。因有交界痣的成分,故也能癌变。
从发生时间看,色素痣又可以分为先天性色素痣和后天获得性色素痣,大多数色素痣是获得性的。色素痣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紫外线是一个较为明确的环境促发因素,它可通过诱导皮肤内黑素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增殖,而促使色素痣的形成。[1]色素痣的发生也与遗传因素有关,以往对双胞胎色素痣的研究显示,同卵双生比异卵双生双方个体的体表色素痣数量多。[2]此外,色素痣的数量分布与种族、肤色、头发颜色等因素相关。皮肤镜
皮肤镜又称皮表透光显微镜(dermatoscopy),是一项无创性的在体诊断技术,主要被用于色素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通过皮肤镜,可以观察到肉眼看不见的皮肤表面和表面下结构,可以观察到表皮、表皮真皮交界处和真皮乳头层内的色素性结构及浅层血管丛血管的大小和形态,从而开辟了色素性皮肤病诊断的新篇章[3],可以提高色素性皮肤病诊断的准确率。
皮肤镜的基本原理:
皮肤镜下所见的皮损图像,是由表皮下多种组织结构的轮廓和色彩彼此叠加而成的。
1.经典皮肤镜技术的原理:照射到裸露皮肤表面的光线大部分被角质层所反射,在皮肤表面覆盖一层(折射系数与角质层相似)玻璃片,反射光线会减少。在皮肤与玻璃片之间滴加油脂等浸润液可以更好地减少反射光线,使得深达真皮中层的结构可以显现。
2.偏振光皮肤镜技术的原理:通过用偏振滤光片滤掉皮表的漫反射光线,选择性收集透射光线观察,无需使用浸润液,即可观察到皮表下的结构。
常见皮肤镜的名词术语:
痣在皮肤镜下可以分为球形、网状、无结构的棕色和混合型。混合型定义为联合了3种类型中的2种,并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亚型:中央球形/无结构棕色和周边网状以及中央网状或无结构棕色和周围球形。
①网状结构定义:网状结构是黑素细胞性皮损中最常见的皮肤镜学表现。通常网状结构表现为弥散性浅褐色背景上的带细棕色条纹的色素性网络,覆盖一个特定皮损的绝大部分。
②球形结构定义:球状结构表现为许多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褐色或灰黑色、圆形或椭圆形色素性团块。
③均质结构(无结构)定义:均质结构表现为褐色、灰蓝色、灰黑色或略显红色的黑色色素沉着。色素分布均匀呈弥散性,缺乏色素性网或其他独特的局部特征。
④色素减退定义:色素减退指其它方面无特殊的色素性皮损中的局限性或弥散性色素减少区域。
一直以来,色素痣是一个有趣的科学问题,为什么几乎每个人都有色素痣?它的数量、体表分布有何特点?以及其与黑素瘤的关系?这些一直引导着皮肤学者的探究。过去对色素痣体表数量及分布的研究多集中在白种、黑种人群,当前对白种人群色素痣数量及分布特点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而中国人群色素痣数量及分布特点的研究较少,国内文献未见报道,加之不同人种色素痣数量及分布特点不同,为此我们借用皮肤镜,试图对中国(黄种)人群色素痣体表数量及分布作了初步的探究,以其了解中国人群色素痣体表数量、分布及各年龄段色素痣皮肤镜下图像特点。
材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