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典园林比较共29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造园历史比较
分为隶属关系的发展顺序、历史长短和各历史阶段的形式三方面。
(1)隶属关系的发展顺序 A从隶属关系上看,共同点都是皇家园林在先、其次是私家园林,
最后是宗教园林。不同点是中国的三大园林发生得比日本的三大 园林都早,日本的三大类型园林起初都因袭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园 林的成就,中国园林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日木园林则是 一个突变和拿来的过程,然后才是自我发展和成熟的阶段。
▪ A是理水方面,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是河、湖、海三者的 综合体,日本园林中的水是泉与海的综合体。
▪ B是堆山方面,中国是园可无岛,但必有山;日本是园可无 山,但必有岛。中国的堆山是昆仑的象征,是陆山的象征; 而日本的堆山是海岛的象征,是岛山的象征。
2 园林类型比较
▪ C在游览的交通方式方面,两国都有舟游、路游(日本称回 游)、坐观三种。中国园林选择以动游为主,以路游为主;而 日本园林则是以静观为主,以舟游为主(虽然在后来池泉式回 游园有所发展,但仍不失舟游特征)。步移景随的路游是山型 园林的特征,而坐舟静观的舟游是水型的特点。
2 园林类型比较
依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地域关系、布局特点、时代变迁, 中日古典园林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但是,有些类型是日本 或中国已较少称谓了。
2 园林类型比较
(1)在隶属关系上,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都可分为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但是,中国皇家园林的气势胜过私 家园林,在日本园林中,私家园林的气势胜过皇家园林。 就私家园林而言,中国私家园林表现为文人园林,而日本 的私家园林则表现为武家园林。
1 造园环境比较
(2)在纬度方面,中国南北跨度大,日本南北跨度小。这一点 反映于园林之上就是中国的南北园林风格差异大,而日本 的南北差异小。
(3)在气候方面,中国大部分疆域属大陆性气候,日本属于海 洋性气候。在自然灾害方面,中国洪水灾和旱灾等大陆性 灾害为主,而日本则以地震、水灾、海啸、台风等海洋性 的灾害为多。这些不同,反映在园林上,就是堆山理水, 置石植木方面以及建筑的形态方面,也反映了适应大陆和 海洋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的风格特点。
1 造园环境比较
园林环境主要是指园林的国土环境和国民环境。
国土环境指的是白然地理环境方面,包括地理、气
候、自然灾害等方面。
国民环境,主要的是指国民的自然属性,而不是社会属性。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在自然属性方面的不同点非 常明显。
结论: (1)中国古典园林的大陆性特征和山性特征, 日本古典园林 的海岛性特征和水性特征,引发了与此相关的进一步差异: 在国土面积上,中大日小,在山水方面,中大日小。这些 不同,反映于园林上即是中国的面积大,规模宏伟,而日 本的面积小,规模小巧。
就宗教园林而言,中国古典的园林中表现为寺观园林(寺院 园林和道观园林),日本的古典园林表现为寺社园林(寺院 园林和神社园林).中国的寺观园林风格不显著,常运用私 家园林的表达方式。而日本寺社园林风格突出,武家园林 常借用寺社园林的表达方式。
2 园林类型比较
(2)依据地域来划分,中国古典园林明显地呈现出南北的特征, 表现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风格。
(2)从园林的历史长短上看,中国比日本园林的历史长得多, 而且在起点形式上看,经历囿的时间较长,而日本古典园 林的起点形式中相当于中国囿形式的持续时间较短。在基 于道家思想的自然山水园林为母本基础,两国园林都进行 了各自的转化。中国古典园林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受儒家思 想的影响较深,以至于形成了有儒家思想的园林类型。这 是与当时政府倡儒贬道有关,而日本古典园林在这个转化 过程中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以至于发展了有佛教特点的 园林类型。这也与古代日本政府倡佛贬道有关。
▪ D在植物方面,中国由于是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故园林绿化 较少;而日本则是海洋性气候,故园林绿化多。
▪ E在园林建筑上,中国古典园林中除了木结构之外,也用了 砖、土、石作为建筑材料,以此达到稳重象山和抵御风寒的 目的; 而日本的园林建筑始终是以纯木为主较多,且有高床 式做法,以此达到轻盈如水和防风、排水、抗震、驱湿的作 用而这些做法都是直接与园林的山型陆型和水型岛型有关。
2 园林类型比较
(4)在时代变迁上,园林类型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具体地 表现为:中日古典园林的山水性质是不变的,但在山水系列 变迁中,主景的演变过程不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动植 物(殷周)—高台建筑(秦汉)—山水自然本身(魏晋南北朝)— 诗画自然山水(隋唐宋)—诗画天人(元明清),这是一条对园 林要素审美重点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由粗到细的不断深 入的过程。审美的客体由前期的写实阶段发展为后期的写 意阶段。主景的变化在日本古典园林则是:动植物(人和、 飞鸟)—中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和佛化岛石(平安)—池 岛和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室盯)—书院、茶道、枯山水 仁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由此,我们看到, 审美的客体发展是由前期的单一性类型和写实性阶段到后 期的综合性类型和抽象性阶段 。
1 造园环境比较
(4)在国民环境的比较上,与日本古人相比,中国的古人较 为高大,细长比为小,而日本的古人较为矮小,细长比为 人。于是,与模山范水相似的是,园林的创作就像仓领造 字时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一样,园林的形态呈现出明显的 不同。中国的古典园林较为大,日本的古典园林较为小。 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小不仅反映于园林的单体景点上,也反映于园林的 面积规模上。这种规模大小的不同,与园林中人欣赏时所 用的眼睛之视线高度是相适应的。
而日本的古典园林南北差异不如中国的那么大,所谓的北方 园林(东北地方)、中部园林(新釜至山口的本州和四国)、南 方园林(九州地方),只不过是为了比较方便而进行的划分, 日本园林界倒是没有严格的这种划分。由此也可见其南北 差异之微。
2 园林类型比较
▪ (3) 依据布局特点来划分,中国古典园林是在大陆文化 影响之下的山与水共生的山水型园林类型,是偏向于山型 的山水园。而日本古典园林则是在海洋文化影响之下的海 与岛共生池泉型园林类型,是偏向于水型的山水园。这种 差异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B从布局特点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是偏于山型、儒型、人型、文人 型和单向型,而日本的古典园林则是偏于水型、佛型、天型、武 人型和跳跃型。
C从地域类型的发展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于中原园林,东扩后 再形成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而日本园林也是源于中 部地区,然后北扩南渐,形成北方、南方等特点。
3造园历史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