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型学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类型学
typological linguistics 又称语言类型学 (linguistic typology)。

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

其方法是比较这些语言,找出其相同和相异之处。

类型语言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区别。

学者们比较语言特征往往抱有不同的目的。

第 1种是追溯历史渊源,其方法是比较各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最古老的基本词汇的语音和语义,发现这些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

第2种是建立人类语言类型体系,其方法是按某些特征把语言分类, 如把汉语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的萨摩亚语都归入孤立型语言(虽然二者并无亲属关系)。

第 3种是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或近乎普遍的现象,其方法是考察某一特征存在于多少种语言之中。

这样做,同样不问所研究的语言是否有亲属关系。

由于目的不同,第1 种比较工作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事情,第2、第3种才是类型语言学家的事情。

在语言类型研究方面有较大贡献的是德国的W.F.洪堡特,美国的E.萨丕尔、R.雅柯布逊和J.H.格林伯格,英国的S.乌尔曼(1914~1976)等。

按特征对语言进行分类远在19世纪初期,德国语言学家 F.von施列格尔(1772~1829)就把世界诸语言分为3大类型,即孤立型、粘着型和屈折型。

后来洪堡特又增加了编插语或称多式综合语。

汉语单词"信"不分单复数,可指一封信或几封信;②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表明,如"我写信"不能改为"我信写"或 "信写我"。

尤其是后面有一串表示语法关系的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每个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词缀表示,词缀同词缀之间在语音上界限分明,不融合在一起。

如土耳其语 odalarimdan〔从我的(一些)房间里〕是一个词,其中词根 oda(房间)后面有后缀-lar(表示复数),-im(表示第一人称单数的领属关系,相当于汉语"我的"),-dan(表示离格)等。

且往往一个词尾表示几个语法意义,如拉丁语am-o(我爱)中词尾-o同时表示现在时、主动态、第一人称、单数、陈述语气等5项。

上述语言类型的三分法是有用的,因为它能指出语言的一些基本特征。

但这只是大体的划分,并不是十分严密和准确的。

同一类型的语言,其间也还有许多差异。

有的语言还兼有几种类型的特征,如英语的有些动词一个词形表示多种语法意义(He go-es表示陈述语气、现在时、主动态、第三人称单数),类似屈折型;英语词序比较固定,类似孤立型;但它的有些词根前后可能有几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词缀同词缀在语音上不融合在一起,界线分明,又类似粘着型,如英语的un-affect-edly(不矫揉造作地)中的un-表示否定,-ed表示形容词后缀,-ly表示副词后缀,用粘着方式串联在一起;所以有人说,英语是由屈折型走向孤立型的语言。

对于语言,除象上面那样按词表示语法意义的不同方式分类外,还可以按语音、语法或词义特征分类。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是按词的声调分类。

在声调语言中,词的声调也是词的结构的一部分,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阴平声的"梯"的意义不同于去声的"剃"。

在非声调语言中,词的意义与声调无关,如英语tea[ti:]不管用什么声调念,意义都是"茶"。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音位系统有哪些成分,元音和辅音在音位系统中各占多大比重,一个音节由什么音位以什么方式构成等等,以此作为标准对语言进行分类。

值得考虑的方法也很多。

一般是同时考虑几种特点,如词序的移动是否影响语法意义,词类是否有形态标志,在句子中各词类的形态是否要彼此配合等等。

有一种较为常用的分类法是按主语—谓语—宾语的位置分类,例如:把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归入同一类,因为这两种语言中的名词都不用不同的词形分别表示主格或宾格,主语通常不能放在宾语的位置;把拉丁语、俄语归入另一类,因为这两种语言中的名词和代词的词形通常能表示出主格和宾格,主语和宾语就是调个位置也不改变语法意义。

除此之外,也还有人用别的标准,如看各种语言的语法范畴(性、数、格、时等)各有什么特点,在不同词类中这些范畴各占多大比重等等对语言进行分类。

也有许多分类法,其中之一是看词义理据性的高低。

理据性高的语言中有很多复合词和派生词,其意义可由其组成成分的意义推求,如汉语"顶"+"针"成为"顶针",德语Fingerhut(顶针)也可由Finger(手指)和Hut(帽子)大致推测出其意义。

理据性低的语言与此相反,它的单纯词很多,如法语d□,虽然也指顶针,可是从断代看这是个单纯词,本身不能再加分析,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求得其意义。

无论按语音、语法还是词义分类,都只是许多方法中的一种;现在还找不到绝对的、完善的分类法。

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世界上共有多少种语言,现在还没有调查清楚。

一个人更无法精通这么多的语言,因此谁也不能断定什么是人类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普遍现象。

下面所说,只是一些近似普遍的现象。


①语音。

每种语言都有元音和辅音;都有音段成分(如单个的b、d、m)和超音段成分(如重音、句调);都有i、a、u这3个元音。

据雅柯布逊说,一切语言都有塞音,但是非洲、美洲和波里尼西亚有些语言没有擦音。

②语法。

几乎所有语言都有词类(如名词、动词等等)和语素类(例如有自由语素,如"人、书";有粘着语素,如"们");几乎都有复合现象(木+器→木器)和派生现象(木+头→木头)。

在许多语言中,单数人称代词都是由单音节构成(如汉语"我、你、他";英语I、you、he;法语je、tu、il)。

③ 词义。

在各种语言中,许多词都有本义和转义。

如汉语"口"指嘴巴,也指河口;英语mouth也有同样的两层意义。

许多语言都用"舌头"表示语言,如汉语"舌战",拉丁语lingua,英语tongue,俄语
язык,希腊语gl□ssa,西班牙语lengua,芬兰语kieli,匈牙利语nyelv,土耳其语dil和哈萨克语、维吾尔语til等。

人类语言特有的属性。

人类语言是一种信号系统,动物如蜜蜂、猴子也各有其信号系统。

下述主要特征使人类语言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信号系统。

一切活的语言都由离散单位构成,都有音和义两个方面;都是开放性的;都能用旧形式表示新内容;都既能讲真实的情况也能讲虚拟的情况;都能谈论不在眼前的事情和景象。

语言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一种语言内部的各种特征之间有各种联系;语言特征还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①特征与特征之间的关系。

有的语言学家提出"牵连规则"。

例如,一种语言如果有塞音(如t)和塞擦音 (如□),就必有擦音(如s);如果有圆唇前元音(如y),就必有圆唇后元音(如u、o)。

但反之不然。

如果一种语言是宾语+动词型的,通常使用后置词,如日语;如果是动词+宾语型的,通常使用前置词,如英语。

如果有表示位置相近的词,通常也能用它表示"大约"、"接近",如汉语"接近三点钟"的"接近",拉丁语ad,英语about、 around,俄语около,丹麦语omkring,法语vers等。

②语言演变的趋势。

在汉语言史上,位于前元音i,y 前面的舌根音k、□、x 曾经腭化,位于后元音□、u之前则不发生腭化。

在英语、俄语、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梵语等语言史中都有过类似的腭化现象。

在词形方面,印欧语和闪语中都有不少语言名词逐渐失去词尾,但是动词词尾不易消失。

古英语形容词有5个格,现代英语形容词不再有格的范畴,词形由繁变简,由屈折型趋向孤立型。

这类现象属历时类型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类型研究的意义学者们希望,通过语言类型研究,能发现语言演变的趋势,揭示人类语言的特点,进而探索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揭示语言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的关系。

对于构拟原始语言,改进外语教学,创造人工智能,语言类型研究也能给予一定的帮助。

参考书目
J.H.Greenberg,Universals of Language, 2nd ed., The M.I.T.Press,1966. R.Jakobson, Child Language, Aphasia and Phonological Universals, Mouton,1972.
J. H. Greenberg (ed.), Universals of Human languag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cf.伍铁平)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有广狭松严不同的种种含义,但都离不开一个“跨”字,即它必须有一种跨语言(及跨方言、跨时代)的研究视角,才能称为类型学研究。

而严格意义上的类型学,是具有自己研究范式的“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研究”。

从当代语言学的学术构成看,语言类型学既是语言学的一种分支,也是语言学的一种学派。

说它是分支,因为它和其他研究领域构成了某种分工:承担了跨语言比较和在比较中总结人类语言共性的任务,从而与注重语言结构内部深入研究的工作形成学科上的一种互补合作。

说它是学派,是因为语言类型学有自己的语言学理念、特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区别于其他主要的语言学流派,例如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其根本的理念,就是不相信仅靠单一语言的深入发掘,就能洞悉人类语言的共性、本质或者说“普遍语法”,因此致力于通过跨语言的观察比较来获得对人类语言共性的认识。

语言类型学家相信,对人类语言机制和规则的任何总结概括都必须得到跨语言的验证,而对任何具体语言的“特点”之研究也必须建立在跨语言比较得到的语言共性和类型分类的基础上(而不仅是基于一两种语言间的比较)。

其特有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语言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差异的不可逾越之极限也就是语言共性之所在。

其特有的研究方法,包括语种库(language sample)的建立及语种均衡性的追求、参项的选择、相关语言要素或语言特征间的四分表分析及其空格的发现、绝对共性和蕴涵性共性的建立、对跨语言的优势现象(prominence或priority)和标记性(markedness)的总结、将蕴涵性共性串成系列的等级序列的建立、基于大规模语种库统计的和谐性(harmony)的总结,对共性或倾向的解释,等等(参阅刘丹青2003)。

关于学派,有学者将语言类型学归为功能语言学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派,文献中也能看到“功能-类型倾向/方法”(functional-typological approach)这一类表述。

这的确反映了部分的现实:类型学家中的多数学者在语言哲学上倾向于功能主义而不是形式主义,而功能派学者中也有不少人乐于做类型学研究。

但这只表明类型学和功能语法的交叉,而并不体现两者的等同。

类型学的“区别性特征”是它在理念上对跨语言研究必要性、重要性的坚持和上面所述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特色,而不是功能主义的那些基本信念。

不少功能派学者主要从事单一语言的内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并不重视跨语言研究,如一些话语分析的学者和认知语法的学者。

虽然部分(哪怕是大部分)类型学者像功能学派一样相信,语言共性的存在,不是因为天生得来的普遍语法,而是为了满足人类语言交际或认知等功能的需要(参看科姆里(Comrie)1981,沈家煊译1989:28),但也有一些类型学家,包括最专业的类型学家,却很乐意采纳形式语言学的观点。

例如,Hawkins在用处理机制(processing)解释语序共性的同时,就很强调句法的独立性,他不但乐意采纳X杠杆的理论来分析句法结构(Hawkins 1983:184),而且强调语序共性或倾向是为了便于处理纯句法结构而不是处理语义关系或语用功能(1994:409),这是明显有悖于功能学派的基本信念的,并且在成果的表达上也尽量地追求严格的形式化。

此外,也有不少形式派学者、包括像来自生成语法大本营麻省理工学院的Ken Hale这样的学者,非常热心于类型学的研究,愿意让生成语法的理论解释去接受更多人类语言的验证。

将语言分为结构定型(configurational languages)语言与非结构定型语言(non-configurational languages),被视为类型学中的一项重要分类,而这项类型划分正是由Hale等生成学派类型学家所作出的,而关于话题结构化语言、焦点结构化语言等类型划分,也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这些学者构成了类型学中一个分支“原则与参项”类型学派(Fukui1995),他们虽然从形式学派出发,但在相信跨语言验证的必要性和致力于从事跨语言比较方面跟其他类型学家是一致的,体现了类型学和形式学派的交叉。

形式学派的最新分支之一优选理论更是大量吸收了类型学的观念和成果(其对某个特征有无标记的判断就主要基于跨语言的分布情况)。

因此,将语言类型学简单地归入功能学派的分支,难以反映当代语言学学术分野的大势。

类型学作为一个学派还在于它有自己的一套成熟并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范式,并据此获得了相应的重要成果。

功能学者或形式学者从事的跨语言类型研究往往带有举例说明的性质,而不太讲究类型学特有的那套工作程序。

“职业”类型学家的成果特别是经典性成果,则遵循Greenberg(1963)所奠定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这些著述首先追求语种库的覆盖面和均衡代表性,一方面是逐步扩大语种库的数量,从Greenberg(1963)的30种语言,到Keenan & Comrie(1977)的50多种语言,到Hawkins (1983)的200多种语言,再到Dryer(1992、1999)的600多种语言和900多种语言,另一方面是通过改进统计程序来减少谱系、地域方面的不平衡(如Dryer1992)。

此外,这些成果在大型均衡语种库的基础上,或者寻求无例外的蕴涵性共性,如Greenberg(1963)和 Hawkins(1983)关于语序的共性,或者寻求严格的等级序列,如Keenan & Comrie(1977)关于制约名词短语关系化的可及性等级序列(Accessibility Hierarchy),或者追求大规模的统计结果,如Dreyer(1992)通过625种语言的调查来确立各种句法结构与动宾结构是否和谐,或者追求全面覆盖的分类系统,如Grinevald(2000)关于类别词(classifier,包括汉语所谓“量词”)的分类系统。

在这种范式下所获得的研究成果,能够在语言普遍性方面获得最大的说服力。

而功能主义学者或形式主义学者所从事的类型学研究,尽管在理论追求和洞察力方面也许有其不俗的表现,但其类型学的充分性(typological adequacy)[1]却无法与狭义的类型学成果相比,多多少少带有“客串”的性质。

凭着自身特有的范式,语言类型学业已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是一个与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都有交叉、都能沟通的学派。

(cf.刘丹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