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族服饰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巴藏族服饰文化

格桑益西

康巴汉子服饰服装服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和一种物质文化。从人类告别动物以来,就伴随着人类不断进化的步履,经历了悠久而灿烂的发展历程,服装服饰从它的产生起,就具有两个基本要素,即实用、美观。对于人类早期的服装服饰实用功能是第一位的,美观处于从属地位,服饰的产生,服饰民俗的形成和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各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编织工艺的应用发展,服装服饰的式样、花纹、质地、色彩和附属饰品亦随着各地区、各时代地域环境、地理气候、劳动生产、宗教信仰、文化形态、审美观念诸多因素的

影响和实际应用而不断演变进化发展,成为

装点生活美,体现人类审美追求和展示精神

物质文化水准的重要标志。

藏族,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

里雪域高原上,这里雪峰林立,气候寒冷。

以号称地球第三极地闻名遐迩。藏族人民

世世代代就在这世界屋脊上过着“逐水草而

居”的游牧和半牧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

上也形成了具有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独有

的地方风格特色。由于所处地域和生活习

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有各

自特点,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

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

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大统一中局部多变,

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

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飒爽。

康巴,包括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康

巴服装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

明朗的色彩、

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

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别开生面而令人耳目一新。仅康巴地区

的妇女服饰、

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

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92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珠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虽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口当闹;

我虽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虽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一、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藏族服装服饰的起源和形成,往往是与生存功利目的和审美观念交织在一起的,但首先是功利目的。服饰的形成,主要是先民们为了能在广阔的空间活动时,用来抵御严寒,遮隔日晒雨淋和风沙袭击的。这就是藏族服饰缘起的实用功利。功利目的先于审美意识,而人类最初的审美对象往往又是实用对象,或者是生产中的工具,或者是所猎获的动物。如磨制石器、骨角器、衣物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笄有5件,均为骨质,等身细长,通体磨光,剖面呈圆形,上端雕成重叠的蘑菇状。磺有6件,分石磺和骨磺两类。环有5件,均系大理石制成,其剖面不甚固定,有扁平椭圆形、圆形、三棱形之分,均仅残存一段。珠有10颗,质料有大理石、硬玉、粘土岩、骨等。形状多样,有圆形、扁圆形、管形、葡萄形等,但其上均有一穿孔。分为圆珠、管珠和葡萄珠三类。项饰有两串,每串出土时均集中在一处,有长方形珠和管状珠两种。长方形珠系粘土岩制成,管状珠系鸟类腿骨片制成。镯一件,由两个半圆骨筒组成,一个半圆形骨筒上有六孔,另一个骨筒上残存二孔。贝饰10件,均系贝,上有穿孔。牌饰10件,系用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骨片制成。其上有穿孔,或刻有横槽,或刻有花纹。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卡若新石器文化遗址还出土了陶纺轮和骨针。在一件陶罐的底部发现了织物的印痕,每平方厘米面积内就有经、纬线各8根,在青海乐都柳弯的半山文化遗址中,也有同类的遗物出土。可见在石器时代,藏族远古先民已能编织纺织物并

03

已穿上了缝制的衣服。

川、甘、青、

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

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

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

干尸,距今有3千年左右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有十

分相似之处,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

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

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

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辫子

松散披肩(今藏族地区仍有此发型),有的在

胸际佩戴着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

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

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

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

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

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欢、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应是当地民族的服饰习俗,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了。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辫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形象都穿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康巴汉子服饰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一件彩陶靴,通高1116厘米,底长141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

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并普遍穿用的长统靴子,并有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至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

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

“赭面”就是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的一种以矿质赭石色(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以

起防晒、

防冻、防风雪、护肤、美饰面容,并兼1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