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印度洋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崛起的印度洋战略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之一,拥有一万八千余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其总长度位居世界第四位。
但在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单纯的陆权国家,海洋对于中国的地缘意义处于隐晦不明的被忽视状态。
虽然也有一些强调海洋的言论,但是对于海洋地缘意义的认识,却一直没有系统化为国家意识。
中国的海洋战略必须是两洋战略,亦即同时实行太平洋战略和印度洋战略。
也就是说中国必须鼎定南海,连通两洋,而中国海洋战略的突破口在于印度洋。
由于美日的重点封锁和围堵,中国目前在太平洋左冲右突很难突破岛链限制进而突出重围。
独辟蹊径,迂回实施印度洋战略或许会事半功倍、别开生面。
关键词:地缘政治;海洋战略;印度洋
地缘政治学主要是从空间观点或地理角度对国际局势的背景进行研究, 探讨如何以地理因素为基础来制定国家安全政策与外交政策的一门学问。
当世界迈入新世纪的时候, 政治意识形态主导的两极格局陡然消失, 国际关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 地缘政治再度成为确定和校正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的标尺。
地缘政治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影响深远, 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国际政治意识之中, 早就成为政治家、战略家及外交家们观察国际事务、思考战略问题和制定外交对策的一种习惯观念。
中国结束百年屈辱走向复兴, 至今已有六十年了。
六十年来, 新旧中国的国际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中国的崛起之路还很漫长,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和变数。
中国并非已经不可逆转地走上了崛起之路, 我们时时刻刻还受到外部敌对势力不遗余力的围堵、分化和遏制。
1中国崛起的地缘优势分析
中国是一个兼具陆权与海权的地缘大国。
一百多年来, 西方的陆权、海权和“边缘地带” 等地缘政治流派无不强调中国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1]。
总体而言,中国位居亚洲的中心, 陆海兼备,疆域辽阔:西邻中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拥有绝大部分被称为“亚洲的地中海”的南海;北隔蒙古与西伯利亚相连;东北本身就是东北亚的一部分;以东、以南通过中国的四大海与浩瀚的太平洋相连, 与印度洋仅一水之隔。
就直线距离来看, 中国与欧洲、非洲、澳洲都处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如此
便利的区位优势, 十分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和发展经济和其他各种关系。
尤其重要的是, 中国以自己的领土为依托就基本可以到达亚洲各地,十分接近相邻的其他几个大洲。
2中国的安全环境分析
建国六十年来, 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尤其是经济建设更是取得翻天覆地的重大进步, 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
但与巨大的经济成果不相称的是, 现阶段中国的安全环境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大为恶化了,这种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中国周边核大国密布,安全环境恶化
世界 7个公认的有核国家, 5个在中国周围,中国是世界所有大国中地缘环境最坏的。
以上 5个核国家,还不包括拥有核技术和核原料,一旦时机允许,可能随时造出核武器的日
本,这与上世纪 60年代我国拥有核武器时的周边核态势已迥然不同。
2.2周边国家军事发展取得巨大进步
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军力差距已大幅缩小。
印度自 1962年失败后,处心积虑以中国为目标和假想敌, 1998年悍然进行核试爆,成为有核国家,并大力发展火箭、导弹技术, 其“烈火”系列火箭射程已基本覆盖中国全境 [2]。
此外,印度早已拥有航母,并大力发展海军舰艇,购买先进战机,近期已建成首艘核潜艇,基本具备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
日本实际上已突破和平宪法, 大力发展海空军力和远程打击能力, 已建成两艘直升机航母, 军事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日本、印度两国还相继成功发射了月球探测器, 其太空实力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越南近年来大力发展海军和空军, 进口先进的水面舰艇和潜艇, 争购先进战机,大肆侵占中国南沙岛礁,并将中国作为“惟一假想敌”。
韩国军事现代化也取得长足进步。
与 30年前相比,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军事力量对比已经大幅缩小, 而印度、越南、日本等国对中国的敌意日益加深, 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危害日益严重。
2.3美国的军力已逼近中国本土
随着美国军力的扩张, 中国海陆两方面的安全困局日益深重。
上世纪 90年代苏联解体, 曾使中国的西部地缘态势有所改善, 但随即其战略真空被美国填充。
冷战结束后, 美国将中国作为最主要的全球战略竞争对手, 从陆海两方面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压:现在美国的势力已进入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整个中亚,逼近中国的新疆、西藏,并试图染指蒙古, 从陆路对中国形成包抄之势; 海路方面, 美日韩不断强化同盟, 美国不断放纵日本、韩国大力发展军力, 同时巩固完善第一、第二岛链, 强力阻挠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从东面形成对中国的围堵之势,严防中国突破岛链进入太平洋。
另外, 美国还极力拉拢印度, 将其培养成遏制中国的另一个战略基地和帮手。
同时拼凑美、日、澳、印同盟,力图形成四国联合遏制围堵中国的战略局面,关上中国进入印度洋的大门。
与此同时, 中国南海尤其是南沙形势日益恶化, 中国南海传统海疆线已名存实亡。
越、菲、马等国实现了对南沙大部分岛礁和海域的军事占领和控制, 并引入区外力量和跨国组织, 疯狂盗采南沙油气资源, 中国面临着东西两侧海洋大门被封死的同时, 唯一的联结两大洋的南沙这一通道被完全封堵的严峻局面。
3关于中国为何要实施印度洋战略的讨论
中国目前最缺乏的是战略空间。
严重制约中国战略空间拓展的, 其实只有四个国家:其一是美国,其二是俄罗斯,其三是日本,其四是印度。
中国的崛起之路,从本质上说,就是与这四个国家的博弈之路。
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我们应该树立牢固的地缘政治观点, 以政治地理的科学理念去审视国际风云变幻, 从而理智地科学地处理好国际事务和国内事情,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要实现崛起,必须制定对于这四个国家正确的战略。
欲取得对俄罗斯的战略优势, 必须取得对于俄
罗斯的地缘优势, 欲取得地缘优势, 关键是必须收回蒙古; 欲战胜印度, 必须将势力拓展至印度洋, 欲拓展至印度洋必先拓展至中南半岛, 欲拓展至中南半岛必先控制缅甸; 欲战胜日本, 必须控制其南下航线, 欲控制其南下
航线, 最基本的是统一台湾, 最关键处是收回琉球; 欲与美国平起平坐, 必须夺取西太平洋的海权, 欲夺取西太平洋的海权, 关键是必须控制日本。
欲控制日本, 必须建立起中国的海洋优势, 欲建立海洋优势, 必须打通大洋通道, 欲打通大洋通道, 必须统一台湾收回琉球控制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
控制日本后, 即可在第二岛链以东与美国划太平洋而治, 同时进入各大洋与美国摊牌。
中国目前同俄罗斯有着正常的邻国关系, 但两国同处于世界最大的陆块之上, 中俄之间有漫长的国界线, 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多次纠葛和冲突, 至今还有某些领土边界争端。
由于蒙古独立已成现状, 两国之间具有重大的共同利益, 俄罗斯将长期是中国的盟友。
这种共同利益决定了两国长期的关系都将是合作甚至是和平的, 虽然两国可能面临巨大的利益冲突和其他干扰, 但大方向明确、大局稳定、大势友好是一定的, 斗而不破可能长期成为一种常态 [3]。
综上所述,中国要实现崛起最主要的战略方向应该是从还要能够上实现突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之一, 拥有一万八千余公里的大陆海岸线, 其总长度位居世界第四位。
但在近代以前, 中国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单纯的陆权国家, 海洋对于中国的地缘意义处于隐晦不明的被忽视状态。
虽然也有一些强调海洋的言论, 但是对于海洋地缘意义的认识,却一直没有系统化为国家意识。
如果站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高度, 改革开放的贡献, 就是使中国与世界真正融为一体。
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可逆转, 从而使整个中华民族的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 从国内转向世界, 彻底避免了中国重回闭关锁国的停滞落后局面, 使中国由农耕经济转向现代经济, 使中华民族由农耕民族转向现代民族, 从而为中国海洋战略的发展获得了极大的内驱力, 这是中国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 其战略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仅仅从这一点来看, 我们就避免了类似 1433年中国明朝政府实行海禁、自废海权,使中国蒸蒸日上的海权、海军和海防戛然而止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
上说, 1433年是中国 5000年来由盛转衰的拐点,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水岭,由此至 1840年的 400年间,明清两朝的中国成为了停滞的帝国,这为近代的百年耻辱埋下了祸根。
当中国迈向海洋和世界的时候, 中国的海陆通道已基本上被限制。
中国东西两侧海洋大门面临着被轰然关上、唯一的两洋通道南海和“门闩”南沙面临着被完全堵死的严峻局面。
中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决定了维持经济增长需要从国外进口巨量的能源和资源, 并将生产的海量商品销往海外。
而维系中国与海外“命脉”的,无疑是直通远洋的海洋航线,而中国最危险、最致命的一块“短板”恰恰是没有任何一条远洋航线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采用海上集中运输, 运输方式和海运的路线比较单一, 高度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和马六甲海峡。
原油进口 75%来自中东、非洲, 10%来自南美 , 其余部分分别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国家。
其中有 80%以上的原油进口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也就是说中国原油进口的过境运输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 [4]。
对海运水道的过度依赖, 使国家的石油运输安全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给中国的石油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潜在威胁。
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 我国将面临断油、缺油的危险。
现阶段除台湾方向外, 中国控制的任何一条航线都不能直通大洋,中国要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至少控制一条远洋航线。
中国的海洋战略必须是两洋战略, 亦即同时实行太平洋战略和印度洋战略。
也就是说中国必须鼎定南海, 连通两洋, 而中国海洋战略的突破口在于印度洋。
由于美日的重点封锁和
围堵, 中国目前在太平洋很难突破岛链限制进而突出重围。
迂回实施印度洋战略或许会事半功倍、别开生面。
实施印度洋战略的切入点在巴基斯坦和缅甸, 着力点在以陆通海、以陆制海、陆海相连, 即以巴基斯坦、缅甸两国作为中国进入印度洋的陆桥与中国广阔的内陆相连, 与浩淼的印度洋相通。
4中国实施印度洋战略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
基于以上考虑, 中国必须摒弃不结盟和不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的迂腐陈见, 与巴基斯坦和缅甸两国全面结盟并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
中国海洋战略的关键节点是
台湾、南沙、巴基斯坦、缅甸、琉球群岛、朝鲜半岛和整个中南半岛, 最关键处是台湾、巴基斯坦和中南半岛。
基本思路是以巴基斯坦和缅甸作为“双引擎” , 优先实施印度洋战略, 以印度洋战略破解岛链困局和马六甲困局, 策应太平洋战略, 使中国跳出美日的战略包围, 获取广大的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 便于中国实施战略威慑, 维护中国的根本利益。
但中国的两洋战略总体上将长期是防御性质的区域战略而非全球战略。
4.1中国在太平洋方向正面突破岛链封锁难度很大
对美国而言,第一岛链的最关键处是日本。
如果日本易手,则美国岛链战略彻底失败, 势力完全退出西太平洋; 对中国来说, 第一岛链的最关键处是台湾。
如台湾回归, 第一岛链即遭腰斩, 中国面向太平洋的门户洞开。
失台湾而得日本, 美国仍然牢牢控制西太平洋海权, 中国仅得喘息之机, 一个出气孔而已, 获得最基本的海权、安全和战略通道, 但大局仍然掌控在美国手里。
即便如此, 台湾的战略价值仍然非常之大, 美国人绝不会轻易放弃。
更可惜的是, 中国人在历史上已经失去了通过库页岛进出北太平洋的机会, 也没有趁机收复琉球群岛。
何况,除第一岛链之外,还有第
二岛链的桎梏。
现在,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很难突破,更不要提解决琉球问题了。
另外, 南沙是攸关马六甲困局的一处战略要地, 美国人更是处处插手。
近年来,美国、日本、甚至印度介入南沙问题日益深入和严重,越、菲、马等周边国家加快侵略步伐,导致中国很难实现战略突破。
而中国战略势力进入印度洋会显著降低台湾、南沙、日本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在围堵中国中的战略价值, 为顺利收复领土、南沙, 改善与有关国家的关系创造有利的条件。
只要台湾、南沙在围堵中国中的战略价值足够大, 美日势力就值得加大投入, 就不会罢手, 不会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
由于美日势力远比我国强大, 台湾、南沙的收回就会困难重重、遥遥无期。
以台湾为例,如果中国不足够强、台湾价值不足够低,美国就难以下大决心放弃台湾。
印度洋战略的实施, 将深远地影响到台湾、南沙问题的解决。
印度洋战略成功实施后, 作为美国西太平洋战略支点的
日本的战略价值也会降低, 菲律宾、印尼等部分国家的战略价值也会随之降低。
这为今后我国改善与这些国家的关系,顺利实施太平洋战略创造了好的条件。
而中国
海洋势力进入印度洋的阻力相对就较小了, 中国与绝大多数印度洋国家没有领土纠纷和历史恩怨, 阻力小。
与我周边海洋邻国截然不同的是, 中国在印度洋没有领土, 除了与印度在陆地上有领土纷争之外, 中国与绝大部分印度洋沿岸的国家没有领土纠纷, 也没有历史恩怨, 大多数国家对中国比较友好。
建国后,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印度洋沿岸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援助, 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感情。
未来中国出于和平和防御的目的, 进入印度洋, 不会给他们带来威胁, 反而可能将他们从霸权意识浓厚的印度的威胁下解救出来, 更会
加大对他们的援助, 他们没有理由不支持中国。
除个别国家外, 中国实施印度洋战略遇到的阻力普遍较小。
4.2印度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印度洋没有岛链封锁, 可以直通其他大洋。
印度洋作为世界第三大洋, 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在四大洋中居于中间位置,并贯通亚洲、非洲、大洋洲,无论从海权角度还是陆权角度看, 其区位优势都无与伦比。
其海域、空域是重要的战略大通道、运输大动脉和安全生命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中国的影响更是生死攸关。
国际战略家早就总结出“五把锁住世界的钥匙”: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 其中印度洋就具备了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这“三把钥匙” 。
印度洋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上贸易通道、能源通道之一, 拥有九分之一的世界海港, 五分之一的货物吞吐量, 有三条主要的石油运输线: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线;波斯湾——马六甲海峡 (或龙目、望加锡海峡——中国、日本线;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
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仰仗的“战略生命线”。
从军事角度看,任何海洋大国在全球领域调兵遣将都离不开印度洋这个“中继站”。
有效保护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和安全, 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费, 改善经济布局, 并为今后经略非洲、走向大洋、实施全球战略立定根基。
在我海军舰队亚丁湾护航之前, 中国在印度洋上的船只几乎没有任何保护。
这对我们这个严重依赖海洋的国
家是极其危险的。
目前, 中国的利益已遍布全球, 但中国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海空力量发展严重滞后。
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国力不足、投入较少、技术落后造成的, 但很大程度上也与我们受遏制、遭围堵有莫大的关系。
实施印度洋战略后,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讲, 谁能在印度洋上获得战略优势, 不仅能确保自己的海上命脉不受制于人, 同时还可在战时掐住对手的咽喉, 不怕对手不乖乖就范。
其有效影响不仅止于西亚、中东、南亚、非洲,更远及五大洲、四大洋。
另外,印度洋地区与我国所处的西太平洋海域迥然不同的是, 印度洋没有岛链。
美日等国很难构筑起封锁中国的岛链防线。
印度洋直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并与北冰洋连为一体, 中国的核潜艇由此出发, 将能自由、顺畅地在三大洋间游弋 [5]。
中国进入印度洋有助于打破岛链封锁和马六甲困局, 跳出美日的战略包围圈, 获得驰骋大洋的自由, 大幅度增强中国的战略威慑力, 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战略处境, 加速中国的复兴崛起,并改变世界格局。
中国如果能够通过巴基斯坦和缅甸这两国借地借力进入印度洋, 则美日的战略围堵自然消除, 岛链封锁和马六甲困局不复存在, 中国将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战略压力也将大幅减轻。
中国的战略处境将极大改善。
中国的舰艇将自由出入大洋, 无形中将加大对敌对势力的战略威慑, 并在事实上影响有关国家实行不利于中国的政策和采取不利于中国的行动。
倘能如此, 则中国的复兴崛起将不可阻挡并加速到来。
中国印度洋战略的成功还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 使大国实力和势力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加速分化和洗牌,国际格局将随之大变,世界形势将为之一新。
4.3中国有多方国际势力的支持
中国有巴基斯坦、缅甸这两个事实上的盟友, 具有实施印度洋战略的两大支点。
关键是,
目前, 中国与巴基斯坦、缅甸这两国的关系都非同一般, 是事实上的盟友。
这两国都是中国通向印度洋的战略通道, 是中国复兴崛起最重要的两大战略支点。
中
国牢牢地保有这两大战略支点, 是实施印度洋战略的关键和最基本的现实基础。
倘若不能在此借力, 则中国的印度洋战略就无立足处和切入点,更谈不上实施了。
非洲是印度洋的一条边, 改革开放以来, 中非关系不断加深, 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
从地缘战略上来看, 非洲大陆两边分属印度洋和大西洋, 非洲大陆在我国经略海洋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
如果中国能以非洲为根据地, 那实施印度洋战略就会事半功倍。
目前,非洲大陆在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支撑。
4.4遏制印度中国符合战略利益的需要
在印度洋沿岸各国中, 印度是惟一的大国。
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印度南瞰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国土最南端的科摩林角伸入印度洋1600公里, 几乎处于北印度洋正中位置。
以此为圆点,在 1200海里为半径的弧线附近,东有马六甲海峡,西为亚丁湾口,西北是“世界油库”波斯湾的惟一出口霍尔木兹海峡;南面是美国的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
此范围内没有任何自然障碍和强国, 印度海军能十分方便地进行战略机动,自由地向东、南、西三个方向集中力量。
由于印度在印度洋沿岸长期没有强有力的制约力量, 印度一直以印度洋霸主自居, 并制定了全面控制印度洋的战略。
近年来,印度更是制定出了“东进、南下、西出”的战略,欲全面控制印度洋,进军太平洋,染指南海,西出大西洋,南下非洲,但是印度欲独霸印度洋的战略本身就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以印度有限的国力和军力, 很难实现度印度洋的全面控制。
印度能嚣张于一时,是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的结果,当然也有其实力还相对弱小、不够强大、美国未加大防范的缘故。
其实, 之所以中国的藏南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这与中国在印度洋上一直受制与人、甚至根本不设防有着极大的关系。
中国的软肋在印度洋, 中国的利益遍布印度洋。
印度的王牌在印度洋。
中国有陆权优势, 印度有海权优势。
遏制印度只能从印度洋入手。
如果印度在印度洋上的势力消失殆尽, 则印度的地位就不值一提。
印度将是中国长期的战略竞争对手,至今还占领着 9万多平方公里的美丽藏南。
中国只有极大地消减印度在印度洋上的优势, 才能最大限度地为解决藏南领土获得胜算。
近年来印巴力量对比日益失衡, 从
长期来看, 巴基斯坦的国力和军力是难以和印度相提并论的。
中国要想真正地通过支持巴基斯坦来遏制印度, 只能进军印度洋, 减轻巴基斯坦的战略压力。
而中国进入印度洋就可以有效地遏制印度, 保护巴基斯坦、缅甸和伊朗, 拱卫
中国的西北和西南, 为中国的复兴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为解决藏南领土创造有
利条件, 并显著降低印度在美日心目中围堵中国的战略价值。
毫无疑问, 中国进入印度洋将是印度的噩梦。
在印度强占我藏南领土并处处与我敌对的形势下, 印度在本质上就是我们的敌人, 最起码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中国除了遏制印度外, 别无他法。
进入印度洋后, 中国在客观上也会有力地保护巴基斯坦、缅甸和伊朗,拱卫中
国的西北和西南,维护中国的根本利益。
当然,中国顺利进入印度洋后, 印度的综合
国力和战略地位都会降低, 美国人利用印度来围堵中国的图谋会彻底失败。
在中国强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中美关系或许会有一段比较平稳的发展时期。
5中国实行印度洋战略的主要方法
5.1迅速与巴基斯坦和缅甸结盟并建立军事基地
中国要实行印度洋战略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与巴基斯坦和缅甸结盟, 并通过结盟全面保障两国的国家安全。
中国尤其要充分尊重两国的主权, 不干涉其内政, 不使两国产生不安全感。
结盟要做到双方自愿, 不可强迫。
由于巴基斯坦面对印
度直接的威胁, 中巴双方有共同利益和共同威胁, 结盟或许是巴基斯坦求之不得
的。
但是缅甸或许就不一样了。
缅甸已经加入了东盟,面临的外部威胁又不是很大,对结盟一事不一定十分迫切。
但客观现实是, 没有中国的暗中保护, 巴基斯坦和缅甸政府早就不存在了。
中国需要做通双方的工作, 在条件成熟时签订盟约, 正式结成盟国, 共同对付共同的威胁和侵略。
盟约的主要内容是结成政治联盟、军事联盟
和经济联盟, 加强两国全方位的关系。
军事方面主要是在缅甸和巴基斯坦划定军事基地, 必要时开放对方领海和领空。
如果对方同意, 中国与两国建立联合舰队也可
以考虑。
不少人可能认为结盟一事触犯了政治禁忌。
其实是否结盟应该根据其是否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来决定。
实际上中国一直未做到严格的不结盟:以前与苏联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