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浙江,最宁波--------浙江省近代史遗址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浙江,最宁波

--------浙江省近代史遗址实践报告

都说,看中国百年历史,要到上海,感受沪上外滩建筑群在夕阳余揽下的沧桑。在浙江,也有这么一个地方,同样是江,同样是海,闭上眼睛,就仿佛能听到百年前坚船利炮的咆哮,想象硝烟弥漫的江岸,机器轰鸣的码头,耳畔传来邮局里声声阵阵的摩斯码。街边人们的脚步急促而不安。天空阴霾,呼啸而过的电车,从这头,匆匆驶过记忆的街角。

这,是同样饱经沧桑的宁波。

或许是上海的外滩,承载了太多故事,上海摊上发生的一幕幕欢喜悲忧,人们至今仍然愿意让其在心中起伏足够。殊不知,它并不是我国最早的外滩。把时间的镜头,推到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被列入被开辟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4年,正式开埠后,三江口成为了欧美商船云集之地,中外商家争相在岸边兴建店铺门面。从此,宁波人就习惯把这里,叫做老外滩。也正因如此,老外滩拥有了独具风格的哥特式、巴洛克式西式建筑与中国传统里弄、石库门民居并存的文化景观。宁波外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滩,上海外滩,比起此处,晚上了将近20年。

开埠后,外国资本主义以这里为基地,向浙东及内地伸展侵略势力。外国侵略者在甬江北岸划定了“外人居留地”,作为变相的租界,并设立领事馆,接着,于1865年设立巡捕房,1867年

7月设立“会审公堂”。逐步从政治上加强对宁波的控制。期间,1685年5月,还设立了由英国人担任税务司的浙海关,征收税收。宁波海关的实际主权,至此,已被英国完全夺取。

出乎意料的是,如今的这里,俨然一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景象,在现代商业气息的衬托下,愈发显出他原有十里洋场的气质和韵味。漫步老外滩,沿江踯躅。感受与上海外滩完全不一样的氛围。没有江对岸浦东般繁华的现代楼群。没有黄浦江上的汽笛声声,没有如织的游人,没有清晨的钟鸣。他就像一位饱经风霜却又沉默不言的老者,让所有想要了解他的人们,轻轻地躺在他身上,聆听他的心跳。静静站立江岸的英国领事馆、巡捕房、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浙海关、天主教堂、江北耶稣圣教堂、宁波邮政局、通商银行等建筑,一如血与泪交织而成的历史雕像群,仿佛在向过往的人们讲述宁波开埠的整段历史,伴随江风的呼啸。一遍,又一遍。

走近英国领事馆。斑驳的砖墙,暗红的的瓦顶。于是,宁波城,乃至整个浙江省,因为这样一座小小屋楼,从此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时光匆匆,沧海已成桑田。现在,这座建筑,安详地坐落于此。见证了中国的胜利,崛起。见证了宁波市的发展,繁荣。若是他能说话,不知是否能够听到,他的万千感慨。

偶然发现,江北岸的道路,有一条,叫做扬善路,不知为何,脑中浮现的是,是洋船路这般的名字。或许是置身于此的缘故,洋船巷记录的是一段历史,要知道开埠后的江北岸轮船码头最初靠停的几

乎是外国轮船。

关于道路,有意思的是,同在江北区的慈城的街道名称也是以“街”居多,而在江北岸则以“路”居多。宁波人中,有着这样的说法:看古代的宁波去慈城,看近代的宁波去外滩。那么慈城的“街”与江北岸的“路”的命名也可想而知。在江北岸,对某某路的命名绝对是“Road”的舶来品,这也俨然成为了近代城市的一种文化符号。

来到新江桥北堍,一座典型的罗马哥特式教堂跃然眼前。这便是宁波天主教堂。整座建筑由教堂、钟楼、偏屋组成,教堂精工细雕,大多以镶嵌方式制作图案,整体为砖木结构,外墙以青砖为主,用红砖作装饰边框及线条。想象当年,周围一片传统平房民居中,一座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平地而起。人们是怎样地好奇观望,又扼腕兴叹。

过去天主教堂的主教,实质上是披着宗教外衣,愚弄中国人民。教堂的出现,更是法帝入侵我国的历史见证。那些奔走在宁波街头传教士,熙熙攘攘的传教活动。人们聚集在朝西而开的大门口,面向祭坛时,朝向耶路撒冷的方向低头祈祷。时隔百年,教堂前面的水池,早已平平静静,在教堂四周,走走看看,当年作为殖民传教标志的建筑,早已褪去了戾气,洗尽铅华。此刻,似乎哪个角度都很美,阳光照着教堂,感觉非常的神圣。教堂旁边是一片遗址,现在已经想象不出当时的模样了。只是一块残壁,上面的字也模糊不清。无声存在,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手扶过残壁,依稀能够读到百年前血与征服的故事。

不远处,甬江畔静立着浙海关旧址博物馆。现今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它,由两层楼组成。一楼设有展厅、情景厅、模型厅、放映厅四个厅。而最吸引我的,是二楼部分场景的复原。当我拾步而上,1885年的一个寻常上午在眼前一幕幕铺陈而开。老式电话的铃声不断响起,身着清代服装的形形色色的人影络绎不绝地穿梭于各个房间之间,时任浙海关税务司的葛显礼正坐在壁炉前手握烟斗,认真批阅文件。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一种对时间的敬畏油然。

然而,却也只是敬畏,这里,并不崇拜时间。老外滩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迷失感的所在。清澈的阳光照到红砖裸露的长廊上,散射出一种奇特的微光,弥漫在一根根拉长的廊柱投影之间。远处的水面上,波光耀眼,那三座分别跨越三条江水的桥,在水气光影之中仿佛水草一般晃动。这不禁让人隐约想起佛罗伦萨或者某个别的城市,浪漫而又温暖。却实在,也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又爱又恨,继而唏嘘不已的神秘感。

领事馆,教堂,海关旧址,传教,货船……如今现代繁华的宁波城背后,世人是否还能记得那段轰鸣的历史。徐步前进,在细细品读宁波中,也便品读了整部浙江近代风云。关于宁波,千言万语说不尽的动人故事。唯有置身其中,才会感觉,原来,静静流淌在身边的,都叫做历史。

宁波人书写了浙江历史上光华的一页。至今,宁波的大街小巷,出租车里,人们仍时刻津津乐道着他们的宁波精神。的确,漫步天一

广场,或在老外滩凭栏远望,呼吸着的空气,都有一种凝练干脆的味道。那是宁波人值得骄傲的。宁波是近代中国诸多不幸中的幸运儿。这里是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近代第一座现代化船厂出现在这里。当宁波被列入被开辟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之后,精明的宁波人抓住作为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对外贸易的经验和优势,从事当时颇有风险而无人问津的对外贸易活动。同事,从这里走出的宁波帮,威震江东,傲视中国,名扬天下。“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尽管这是宁波人自我的一句玩笑,但也可见宁波人的乡土意识和乡土情结之浓烈。

另外,中华民族强烈的名族自觉性,在这面朝大海的土地,被深层激发,唤醒。于是,这样一个不服气的土地上孕育而出的不服气的人民,靠着坚强的意志,不断创新的精神,谋生存,求发展,加之其本身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特性,逐渐在创业过程中形成的克勤克俭、脚踏实地的新精神。同时,烟雨江南又柔软了宁波人的性格,慢慢形成强调以德立业、注重团结、互助合作的创业品德,大大增强了他们取得事业成功与发展的砝码。

和那些逐步衰落,甚至销声匿迹的旧时著名的“徽商”、“晋商”相比,“宁波帮”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壮大。据了解,目前,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宁波籍人士及后裔达30万之众。若把内地的宁波行政区域以外的宁波籍人士统计在内,更是不计其数,其中知名人士不在少数。如今,在香港10大富豪中有3位就是宁波籍人士。在科技教育界活跃着许多杰出的宁波籍人士,美国历史学家何炳棣,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