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
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
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
摘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向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但是,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却成为某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用来操纵利润的工具。
本论文以会计准则的变化为主线,首先阐述资产减值的判断、确认、计量以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较多的人为判断因素,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和企业滥用减值会计操纵利润的主要原因,然后分析企业如何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同时分析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阐述新会计准则的成就、执行难度以及不足之处,最后对改进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利润操纵影响
经济环境的变化常常会引起资产减值。
导致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价值不再具有决策相关性。
为了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向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就有必要确认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准备就是一种根据每一会计期内企业各项资产预计可能发生的价值减损金额提取资产减值准备金,并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资产减值准备基本准则的解释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解释
通过充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陈旧毁损的实物资产、已经无望收回的债权等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予以抵销。
资产体现了未来预期的经济利益观。
当企业资产的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经济利益,会计记录中反映这一笔资产减值损失是合理和恰当的,同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就是资产减值的经济实质,也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原则。
在持有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时,其差额就是资产减值,这部分价值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根据资产定义也就失去了作为资产的本质特征,因此不应再作为资产列示,而应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资产更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体现了客观性的原则,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的价值,降低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
新会计准则规定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
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5、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8、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或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二)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准则的发展
1992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首先对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作出了规定。
1998年1月,第一次对股份有限公司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对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2000年,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及补充规定中,除了原来的四项资产减值准备外,又新增加了四项资产减值准备,分别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将原来的四项减值扩大为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直至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第一次将资产减值作为准则予以公布,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该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相比,首先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和按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其次规定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方法,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适用于新准则,并且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最后,准则对处置费用、公允价值等分别做了详细的操作指南,使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同
时,新颁布的准则也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
(三)资产减值准则的不足之处
1、资产减值确认方式多样化。
准则中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按单项资产、资产类别、资产组等方式进行。
对于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等可以采用单项资产计提、可以采用资产类别计提、还可以按全部资产计提减值。
对于不同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这给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和企业的需要灵活选择,使减值具备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资产减值的计量过于依赖职业判断。
公司在确认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时,需要用到短期投资市价、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的可收回金额等与历史成本进行对比,其中涉及到的计量属性“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是目前在理论界倍受争议的几个概念,如果说短期投资的“市价”还具有一定的可验证性,那么“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就要依赖于人为判断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留下来空间。
3、会计政策的选择性依然很强。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在制度上仍然存在不够具体的地方,由于只规定了对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各项资产采取一定的方法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企业自由的选择采用何种具体方法及什么样的计提比例。
这种机动性会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契机,企业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法。
二、资产减值准备如何对利润操纵产生影响
(一)企业运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原因分析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上市、初次发行股票或配股都规定了一系列必备条件。
企业为了发行新股或配股就有利用减值准备进行财务包装的动机。
而非上市公司为了完成承包任务或相应的考核指标,或是为了偷逃税款或是为下年度完成经济指标留下空间,从而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情况时有发生。
减值准备的可选择空间较大,新会计准则发布之前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准则界定模糊,灵活性较大。
在具体操作时。
更多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在具体实践中。
资产减值状况、减值计提比例等环节给上市公司留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使得计
提与转回的操作颇具“弹性”。
新会计准则虽然做了很大改善,但仍给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留下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主要表现在:
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的多重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应当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和不能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至于如何计提、计提比例是多少,则完全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
这对会计人员的判断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企业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提供了可能,因而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
例如,关于“坏账准备”,会计制度规定了属于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及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
但计提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包括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只须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这样,关于坏账准备的计提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如果企业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下,计提比例为1%-5%,其差距甚大。
使企业利润有很大的不同。
其他几项资产准备亦如此。
2、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存货可变现净值、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企业可根据需要而定。
3、未来现金流量难以预测,折现率难以选择
为了使期末资产计价与当期损益计量更可靠,新准则更多地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要求企业预测资产未来的现金流量,但在实务中,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而贴现率又是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
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又使得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需要而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二)企业运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常用方式
利润操纵是公司的管理层为实现自身的效用或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
资产减值的计提能够平抑各年度
间的利润波动,为跨年度利润调节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有的企业甚至将其视为操纵盈亏的“蓄水池”。
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三种形式:1、少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2、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3、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利润,粉饰业绩(新会计准则执行后对部分减值准备,如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这使得企业想要利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美梦破灭,这一项规定也大大减少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力度。
当然同时这一项规定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三、如何避免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只是对企业潜在的问题进行了曝光,而计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披露的主观随意性,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监管。
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分别建立监事会、审计部,它们分别向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负责,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提取业务内部审计监督应该是这样的:由各部门互相牵制而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先由审计部进行审计,报董事会批准;根据重要性原则的要求,计提的减值准备对财务报告有重要影响的减值准备由监事会审计、监督。
同时报股东大会批准,保证在整个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过程中得到监事会充分的监督;同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的披露。
从而确保计提减值准备金额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二)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如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的判断,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存货可交现净值及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准确理解和掌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和经营目标进行全面深入了解。
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因此,会计理论界和有关部门既要大力宣传和解释新制度、新准则的要点,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又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力度。
同时,会计人员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
注重实践,努力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三)加强中介机构的审计作用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可以说是防止企业会计造假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由于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
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涉及很多主观判断,以一种主观上的判断去判断另一种主观上的判断是否合法公允,因其标准难以客观固定。
必然增加审计风险。
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
一旦缺乏客观依据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决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表使用者的充分注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四)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准则,加强明晰性和可操作性
在我国目前强调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情况下,不允许转回资产减值是现实的选择,有利于防止公司滥用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调节利润,但是允许转回资产减值可能有利于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同时也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渠道,。
另一方面,新准则中大量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工作者更多的要依靠职业判断,但是在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不完善以及会计信息市场不完备的情况下,应谨慎地确定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范围、谨慎地赋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
我国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迹象的提示过于笼统。
没有对市场利率或市场其他投资回报率的提高对资产产生的影响作出相应的规定。
再者,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国际会计准则按照单项资产和现金产出单位分别规范,并解决了资产减值测试的操作性问题;而我国会计制度不要求按现金产出单位进行减值测试,只规定按单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也没有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
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特别是计提存货和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其确认和计量有一定难度,因此,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或者独立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
综上所述,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已经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砝码。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减值准备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主观随意性,而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有效抑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
国家及有关各方应从各个方面加大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