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周作人散文的思想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周作人散文的思想内容

【篇一:简述周作人散文的思想内容】

不少人认为,周作人的散文艺术之所以难以企及,就在于他做到了

平淡,平淡是散文艺术的极境。

首先,我觉得,周作人的散文并不是一味的平淡,平淡的印象,或

许是源于他早期的一些名篇,如《乌篷船》、《喝茶》、《故乡的

野菜》等,这些名篇太抢眼了,以至给读者造成了平淡的错觉。其

实在周作人的散文中,似《乌篷船》这样从文字到思想感情都平淡

的例子很少,除了早期这些以外,晚年的《木片集》里所收诸篇也

可以说是平淡的散文。周作人的大部分散文都是貌似平淡,其内在

的思想感情却实是忧愤抑郁,即使是他后期被林语堂讥为“专抄古书,越抄越冷”的抄书体文章,也不能摆脱郁愤的底子,如果仅仅是把这

些文章看作知识性小品,那就太遗憾了。举个例子,比如《看云集》中的《草木虫鱼小引》,名为“草木虫鱼”,应该是很闲适平淡的了,可仔细一看却不是,几乎通篇都是在说反话,讥讽当时的言论没有

自由。最后一句“万一讲草木虫鱼还有不行的时候,那么这也不是没

有办法,我们可以讲讲天气嘛”,愈是刻意宽解愈显出其无可宽解,

貌似平淡实则沉痛,正是周作人惯有的笔法。有些人不熟悉周作人,往往把这些反话当正话读,

再次,做到了平淡就一定好吗?未必。比如,《木片集》里的一些

文章,的确平淡,但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思想上很放不开,不能

再像以前那样旁征博引了,语言也刻意地往通俗浅白的风格上靠,

所以其艺术水平比之先前的《药味集》、《书房一角》反而大为下降。我觉得,散文,即使单从审美的角度考虑,其影响因素也是多

方面的,很多时候,思想也是一种美,深度也是一种美,而美又何

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思想和深度?仅仅把握住一种抽象的气质,或

平淡或沉郁,远远不够。周作人的散文之所以高于林语堂、梁实秋、丰子恺等人,从大的方面说,主要有两点,一是如黄开发所说,在

于其貌似的“平淡”与实质的“不能平淡”之间产生的艺术张力;二是

文体与风格的复杂多变,早期、中期、晚期,各有一番天地,甚至

同时期的文章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而林、梁诸人则都不免失之单一,先人论文时所谓名家只有一种味道,而大家却是多种味道的杂糅,用到周作人这个散文大家身上很有道理,杜甫之高于其他诗人处,不也是“集大成”么。另外,还有一些行文上的细节,如雅、拙、

朴、涩、重厚、清朗、通达、中庸、有别择等,在境界上,与梁实

秋的精巧、林语堂的轻滑,也有高下之别。

第二个问题则是有关文体。

黄开发在《人在旅途》里将周作人的散文划分成了三大类:情志体、抄书体、笔记体。其相对应的时期是早、中、晚期,解放后的《木

片集》、《鲁迅的故家》、《知堂回想录》等不算进去。情志体如《雨天的书》,抄书体如《夜读抄》,笔记体如《书房一角》,都

有其代表性的集子。问题的关键是,从情志体,到抄书体,再到笔

记体,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大部分人认为是倒退了,这是一般大众和学术界的非专业人士的看法,比如,一般的现代散文选本,都是只选周作人早期的文章,至

多加一两篇中期的抄书体,晚期的笔记体就基本没有可能了。再如

俞元桂的那本《中国现代散文史》中,称周作人后期文章“从思想情

趣到文字作风都士大夫化了”,这是只看到了其外在的“旧”,而没有

看到内在的融贯,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误读和歪曲。较内行点的倪

墨炎(写过一本周作人的传记)也持这个观点,所以黄开发说他写

的传记“作者与传主的精神世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疏离”。

只有小部分人坚持认为没有倒退,这些人多是周作人研究界的专家

学者,如舒芜、钱理群、刘绪源、黄开发等。刘绪源在《解读周作人》中明确指出周作人的文章是中期胜于早期,晚期又胜于中期,

他说:“《药味集》与《书房一角》,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可说

是艺术上最为成熟的两本书了。”

我同意刘绪源的说法。我的观点也是如此:周作人的散文以笔记体

为最佳,其次抄书体,再次情志体。早期的情志体,或平淡清雅如《乌篷船》,或凌厉辛辣如《诅咒》,个性文采都比较显露,因此

易于吸引读者,但总体说来略嫌浮躁;中期的抄书体就沉静老练多了,如《谈笔记》、《读禁书》、《五老小简》等,都是极好的文章,其所知所见既博,摘选引录便特别精到,文字风格自然熨贴,

又有高明的思想见地穿插其间,这些都是一般作家所不能比拟的,

如果说《乌篷船》的行文尚可学,《谈笔记》便真是不可学了,但

也有缺点,那就是引述太多,篇幅过长,行文失之枝蔓,凝练含蓄

不足;这些毛病到了晚期的笔记体中就都不见了,笔记体篇幅很短,一般只有三五百字,语言是浅近的文言,形式上接近古人的笔记,

但从内涵上说,远非简单的古今新旧中外东西所能牢笼,往往是寥

寥数语,就蕴藏着惊人的内涵,如《药味集》和《书房一角》中的某些文章,是真正做到了“枯涩苍老,炉火纯青”。

另外,我觉得特别应看到的一点是:笔记体和抄书体在散文文体创新上的重大意义。前面说了,不必问“怎么走才能通向最好”,从无路的地方寻出路来,才是大本事。周作人就是这么一个寻路人,很多人写散文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别人的话,他的抄书体却是用别人的语言说自己的话,至于笔记以之融贯古今、凝涩简朴,则更是前所未有的创格。

其实,大部分人之所以不能认可周作人中后期的散文,主要在于他们心中已形成一种或几种固定的套路——散文就该这么写,创新意识的缺乏使他们难以认识到周作人复杂多变的散文文体所暗示的——散文也能这么写。事实上,平淡也好,华丽也罢;情志也好,抄书也罢;长篇大论也好,短小精悍也罢,只要写得好,都行。中国历来散文最发达,因此在这方面传统的包袱也最重,难于创新,近年较有新意的散文形式不多见,“文化大散文”和“哲理散文”算是新近出现的,但一味追求“大”,不免流于空,哲理谈多了,也没什么意思,总体来说并不景气,所以,周作人那种在文学上不肯降心随俗的个性与巨大的创造力,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篇二:简述周作人散文的思想内容】

以下试题来自:问答题简答题简述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