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胡培

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高校法制教育是目前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不仅关系着高校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关系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近年来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也明显得到了提高,但是大学生也存在法律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易感情用事、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缺点和不足,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校;法律;法制教育。

1.高校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法律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下,实现法治是整个社会的共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但是,法治国家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考验,而法治教育对法治国家的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国家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法治教育。

简单地说,高校法治教育就是高校向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最终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并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素质修养,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热情,但是大学生也存在法律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易感情用事、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等问题。与此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知识结构己经不再适应新的要求,社会需要的是高层次复合型素质的人才,大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还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这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改进高校法治教育也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2.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了不懈努力和探索。从1986年开始,我国开启了全国性的普法教育工作,成绩斐然。1997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央领导集体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我国的治国方略。2014年10月,党的十八

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现“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依然整体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比中国,多数西方国家的法治进程先于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也先于我国。虽然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在近些年的改革中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刘宁[1]通过比较国内外法制教育发现,在法制教育方法方面,国内外高校的共同之处是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方法,但在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方面的差别相对突出,此外,在法制教育的途径上,国外高校的法制教育不仅突破了校园的范围,而且也注重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途径。

3.存在的问题

作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主阵地,高校目前在法制教育改革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导致其在法制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徘徊不前。比如:教师队伍有待加强,教师内部结构有待优化,教师法律素养有待提升,教学内容有待充实,教材内容滞后,重视义务而轻视权利,教学方式有待改进,过分依赖理论灌输而缺少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不合理。

3.1 高校法制教育缺乏独立性

刘乾坤认为[2],大学生法制教育一直以来缺乏独立的地位,长期附属于德育教育。这样的状况源于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的一条 :“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这样的表述使得大多数人认为,法制教育是从属于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自身没有独立的定位。缺乏真正的独立地位,非常不利于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2 教师法律知识不足

高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多由本校人文社科部的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或者政工干部兼任[3],这些老师并非法学专业毕业,他们一般不具备专业的法学背景,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在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比较薄弱,法律实践经验不足,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和纠纷的能力也比较欠缺。

3.3 教材内容更新较慢

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门课程所沿用的教材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善。侯建业[4]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指出,最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在2014年10月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最新修订是在2013年,教材中的第六章仍旧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种说法,比较滞后,需要革新。

3.4 教育方式创新不够

进入新时期后,法制教育具有鲜明应用性,对教学效果有较大要求。而当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还未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仍然比较保守,多限于课程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5]。统计数据显示[6],对于法制教育的教育模式,93%的学生认为,法制教育教学方式单一,不新颖。只有7%的同学认为法制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很有效。在访谈对象中,其中10人认为教学模式传统守旧,2人认为教学模式多样,能够适应形势要求。

3.5 实践教学投入不够

法治教育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经费也被削减,只用于最基本的课堂教育,教学内容依然仅限于教材里的知识,也就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单一,缺乏法庭旁听、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严重影响法治教育的效果。调查显示[6],对于法制教育实践课,97%的学生认为没有实践课程的经历,访谈对象中,11人认为法制教育实践课缺乏,只有1人持相反意见。

3.6 考核方式单调

高校法制教育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这种传统考核方式题型稳定,评分标准客观。但往往比较侧重记忆,过分拘泥于教材,一些教师为了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考前会根据考试内容划重点,学生只需在考前死记硬背便能考高分,考核除了获得好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与新时期教育要求差之甚远[5]。

4.改进对策

3.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内部结构,提升教师法律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能力,紧跟时代步伐,以满足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的需要。此外,还需要优化教师结构。通过公开招聘法学专业的教师,打造一支独立和专业的法治教育队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定期聘请一些宣讲能力强的社会司法人员亲临课堂现身说法,例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让他们兼任法治教育的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从而充实教师队伍。

3.2 提升教师法律素养

一方面,现有的高校法治教育教师必须主动更新法治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首先从观念上重视和认同法律的重要性,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围绕学生来展开,经常深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逐步引导大学生从消极被动学习的观念转变为积极主动求学的心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法治理论和法治精神的传播。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加大法治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优化教师队伍。有计划的、有针对性地增加教师法律方面的培训与进修机会,培养和选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