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不能走拼音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文字学
论文题目:拼音化不是汉字的未来
学院名称: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名:**
学号: **********
2013年7 月
拼音化不是汉字的未来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近年来,关于汉字是否应走拼音化道路的争论呈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从文字发展的规律及汉字本身的特点对汉字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汉字作为汉民族的书写符号,有着它自身的规律与优势,不会也不能走拼音化的道路。
关键词:汉字拼音化规律
60年来,汉字规范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关于汉字改革的方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汉字的未来是否走向拼音化的争论也随着汉字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愈演愈烈。
汉字拼音化的主张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这一百多年里几乎没有中断过。这首要数赵元任和他的《国语罗马字方案》 , 其次是瞿秋白和他的《中国拉丁字母方案》。建国后汉语新文字也作很多尝试,其中以文改会于1955年创制的《汉语拼音方案》和袁晓园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创制的《方块式拼音汉字》为代表。可以说几乎每一步关于汉字的改革,就伴随着拼音化的更进一步。
主张拼音化的学者支持汉字拼音化的原因有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为文字的发展规律是从表形发展到表意,最终过渡到表音。他们认为汉字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象形文字描绘事物的形状,会意文字揣摸字的大意,后来人们创造出形声字,又用假借的方法纯粹以音表意,这些都是汉字向拼音化方向发展的表现。他们还认为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对汉字的重大变革证明了汉字是可以进行拼音化改革的。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为汉字本身具有表音表意的局限性,具有难认难写的障碍。虽然是表意文字,但很多汉字并不能从字面看出其准确的意义;形声字虽然占汉字绝大多数,但人们并不能据此断定大量形声字的读音;汉字笔画繁多复杂难以掌握。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学者认为汉字用于机械化和信息化处理比较难,用于国际化交流比较难。目前世界上各种文字都是拼音文字,惟独汉字是个例外,因而将会防碍我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
对上述主张汉字退出历史舞台,以拼音字母取代之的观点,我个人持不同意见。
1、从文字发展规律上看,对文字发展三段论应正确认识。文字发展三段论是从生物进化论引申而来的,但至少对生物进化模式的片面理解。生物种系的进化并不是线性的,而是有如一棵树的成长,既有树干的延续,也有树干的分枝。生物进化既有前进的进化,其结果是造成生物等级从低级到高级;也有分支的进化,其结果是原物种突变,新物种产生。环境的剧烈变化是分支进化发生的原因。日本利用汉字的笔画变形,创造了纯粹表音的假名(音节文字),是在
表意文字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而产生的新的文字分类单元。表音文字是表意文字的突变形式,两者之间是分支进化关系,并没有等级高低的区别。王宁先生就提出了区别于三段论的两趋向的观点,他认为语言的特点决定文字类型,文字发展与它记录的语言结构相关,文字并不只是只有一套共同的发展规律。文字发展呈现出两种不同趋向,即表意文字在向前进化的过程中,侧重于“音”的民族把它发展成拼音文字,侧重于“义”的民族选择留在表意体系中继续向前发展,彼此没有优劣之分。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汉字作为记录语义型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其发展始终会坚持它的表意趋向。
2、从汉民族交际的需要来看,汉字最适合汉语。首先,汉语语素大部分都是单音节的,其音节结构比较简单,数量有限,词素的数量要比音节多好多倍,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同音词。通常一个音节能够记录不同的词,如ji这个音节可以辨识积、基、机、讥等不同意义的词,若实现拼音化,这些原用字形区别的不同的词素也就无法识别,势必给汉语的运用带来混乱。其次,汉语中有大量的形声字,约占所有汉字的80%以上,形声字使汉字本身具有了表音功能,由于采用了音意结合表示词素的方法,使构成汉字的基本符号大大减少。而表音文字,如英语,虽然只有26个字母,但是这些字母所组成的单词量远比汉字的数量要多的多。再次,汉语使用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因为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所以不同方言的人阅读时并不一定读出标准音,用自己的方言读音同样能理解,若使用拼音文字,不但方言之间,甚至同一方言内的人也可能难以辨认,长期下去将不利于国家统一。
3、从汉文化的传承来看,汉字是对汉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其中唯一没有被中断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越千年而存,汉字极强的承载功能使汉字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生机和活力。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和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如出一辙,此外,方块字的字形特点和横平竖直的笔画特点,也体现了中国人崇尚“宁折不屈”的道德观。而拼音文字,几乎仅仅为了记录语音而设,而语音的差异造成文字难以固定,其表意功能也就大打折扣,英语在数百年里因语音的变化而面目全非,这对古文化遗产的继承极为不力。
4、从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来看,汉字的应用并不比拼音文字逊色。不可否认,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未来的交流中,哪一种语言最易于计算机信息化,传输最便捷,最利于交流,就最有前途。首先从汉字的凝定性来看,它不会因为时间推移造成的发音的不同而改变字形,不会出现英语因发音的变化而拼写变化的情况,这在计算机语言的使用中极为重要。其次,经过众多学者的多年的不懈努力,汉字信息化已取得很大成果,尤其是汉字输入方面,五笔字型输入法使得汉字比拼音文字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分钟可达到300多个,另外郑码、紫光灯方法各有千秋;而且据科学家预测,未来信息传输的趋势的图形传输,这也与汉字最为接近。
综上所述,汉字发展的未来不会也没有必要走向拼音化。单通道联结是文字进化的低级阶段,双通道联结是文字进化的高级阶段,文字从形与音、义的单通道联结前进到双通道联结是文字发展的普遍规律。最初的表音文字仍然属于单通道联结,是表意文字为了适应不同的语言
环境分支进化突变的结果。不能单凭出现时间的早晚做出先进与落后的判断,关键要看文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结状态。无论是留在表意体系中的汉字,还是突变为表音的文字,在文字发展的现阶段,形与音、义之间都建立了联结,这是文字最理想的状态。文字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如何巩固形、音、义之间的联结,而汉字就是就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它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与成熟且具有突出优越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文字,并非拼音文字所能代替,同时作为最适合汉语交际、最适合汉文化传承、最具有科学性的文字,也是拼音文字所无法比拟。
参考文献:
[1]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M].北京:北京改革出版社,1979
[2]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树辉.试论汉字改革的方向和途径[J]新疆工程学院学报,2000
[4]陈建峰.汉字拼音化之我见[J]井冈山师范学院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