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1.人们通常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
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3.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4.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6.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平行。
7.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8.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根据云高度和形状可以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9.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0.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11.不容易用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12.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13.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14.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15.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16.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7.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后的高锰酸钾的: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18.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19.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20.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2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2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23.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第三单元声音
24.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5.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6.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7.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 B)。
28.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29.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30.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3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32.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33.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34. 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躯干部还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35.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36.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可以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37.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38.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39.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0. 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41.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42. 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
43. 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