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分析三次产业结构情况,有利于全面认识我市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主线,提出了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4:51:36.6,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分别下降0.3个和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

(一)三次产业结构发展规律及近五年来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产业结构即各产业所占比重,它反映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产业结构的演进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在前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缩小,其地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有较大发展,工业重心从轻工业主导型逐渐转向基础工业主导型,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一定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较小。在工业化中期,工业重心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转变,第二产业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在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比重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占有支配地位,甚至占有绝对支配地位。在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知识化成为主要特征。产业结构的演进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发展进程沿着由低级向高级走向高度的现代化。

根据三次产业演变特征,目前我市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主力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逐步加快,经济发展逐步由第二产业拉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年至年我市第一产业比重由年的17%,回落至年的12.4%,下降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从年的47.8%上升到年的52.5%,之后的三年呈现稳中有落的态势,年为51%。其中工业从年的40.7%上升到年的45.1%,年为44.2%,趋势与第二产业相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规律与第二产业呈现此消彼长,年为35.2%,年最低为33%,之后三年逐步上升,年达到36.6%。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与全省趋势基本吻合。五年间,全省第一产业比重从年的13.5%回落至年的9.7%;第二产业比重从年的50.5%上升到年为57.1%,其中工业从年的44%上升到年的51.8%;第三产业比重从年的36%下降到2004年的31.7%,之后三年逐步上升,年达到33.2%。

(二)工业化中期阶段我市产业结构特点。一是第一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年,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6.55亿元,比上年增长4.7%,比年增长31.9%。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列烟台、潍坊和济宁之后,居全省第4位。尤其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科技含量有了新的提高。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到1700个,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709个。全年新认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累计达到331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达到183个。

二是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表现为制造业得到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效果好,骨干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制造业快速增长。年,全市制造业实现总产值2255.6亿元,增长35.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0.3个百分点,比年增加1848.03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96.6亿元,增长39.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2%,同比提高0.5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7.2亿元,比2006年增加207亿元;比年增加5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4.64%,比2006年末提高了3.11个百分点,比年提高了15.43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明显。年,我市食品、机械、建材、木业、医药、化工、纺织服装、

治金八大支柱行业完成总产值1919.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7.91%,增长35%,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26.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06.9亿元,增长42.1%;实现利税154.8亿元,增长39.4%。骨干企业群体快速壮大。年全市有337户企业完成产值过亿元,比2006年增加91户,比年增285户,过亿元企业完成总产值1629.3亿元,占比66%,其产值是年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5倍。利税过千万元企业289家,比上年增加95家,比年增加212家,实现利税146.2亿元,是年的4.2倍。

三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更趋合理。传统服务行业平稳增长。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实现增加值312.96亿元,增长18.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1.6%,比去年下降0.7个百分点,比年下降3.9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7.8%,拉动第三产业增长9.5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趋强。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172.77亿元,增长22.7%,高于传统服务业增速的4.4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8.5%,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1.4%,拉动第三产业增长6.3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提高13.9和3.1个百分点。

四是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首先表现为第一、三产业投资比重稳步提高。年,我市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2.1:63.9:34,第一、三产业投资比重同比分别上升0.7个和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其次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逐步加强。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6.9亿元,同比增长41.6%,增幅高于规模以上投资增幅1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是年的3.5倍。技改投资完成146.6亿元,增长1.32倍,幅度高于规模以上投资106.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36亿元,增长89.5%,高于规模以上投资增幅64.1个百分点。再次社会事业投入加大。我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41.8亿元,同比增长73.3%,增幅高于规模以上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47.9个和31.7个百分点。

五是就业结构调整明显。佩第•克拉克定理认为:就业结构是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随着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年末,我市三次产业的就业比例为49.8:21.7:28.5,与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5.5个百分点。

(三)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与全省各市的比较。一是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在全省靠前。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2.4:51:36.6,第二、三产业分别比年提高3.3个和1.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下降4.6个百分点。年除青岛、东营、临沂、菏泽外,其他各市及全省第三产业比重比年都有所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莱芜,下降10.1个百分点;枣庄、潍坊、济宁和烟台均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分别为6.6个、5.5个、5.3个和5.3个百分点。年与去年相比,我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列全省第2位。

三是我市第三产业占比全省领先。年我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06.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6.6%,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3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在全省的位次分别比年前移一位和七位。五年间第三产业总量超过济宁市,比重超过淄博、烟台、潍坊、济宁、泰安、日照和莱芜七个市。

年全省各市三次产业占比情况表单位:(%)

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全省9.7 57.1 33.2 泰安10.856.2 33.0

济南 5.9 45.548.6 威海8.1 61.830.2

青岛 5.4 51.6 43.0 日照13.7 50.9 3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