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兴通讯的由来

一﹑荒草滩上厂房里的梦想

1984年8月,内地国有企业——航天系统的691厂决定到深圳寻找合作伙伴,并派出当时的技术科长侯为贵(中兴通讯创业者,现任中兴通讯董事长)等人到深圳进行联络筹备。他们分头赶到深圳,一边落实开办公司的资金,一边寻找合作伙伴,同时兼做一些贸易,以试探市场和扩大资本积累。

经多方奔走、洽谈,691厂终于与香港运兴电子贸易公司和航天系统的长城工业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宇集团工业公司的前身),达成共同投资建立合资企业意向。1985年2月,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280万元,691厂占总股本的66%,这是中兴通讯的前身。

中兴成立时原想从事微电子产业生产,但合资各方没有现成的产品和市场网络,又引进不了技术,只好开展来料加工业务。为了培训队伍,时任总经理的侯为贵在沙河(现在的华侨城地段)租了一层约800平方米的厂房和五六间宿舍,招收了中兴公司第一批工人,进口了一条自动流水生产线。为了练兵,先组装生产了一批电话机,后来还生产过电子琴及回音器等小产品。

沙河的条件很艰苦,公司厂房和宿舍周围布满烂泥滩,周围的土路一遇大雨,混浊的泥流就顺小路涌下。小路两边长满一人多深的苇子,晚上回宿舍途中遇到蛇是常有的事。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以侯为贵为代表的创业者依然将振兴民族产业作为自己的梦想。据称,“中兴”名字由来有二:一是因为691厂是中方企业,港资企业为运兴,各取一字,成为“中兴”;第二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中兴”暗含中国兴旺的意思。这也正表达了当时创业者寄望中兴通讯振兴民族通信产业的理想。后来,中兴通讯称谓先后经历了中兴维先通、中兴新的变化,但始终坚持“中兴”二字。如今,“中兴通讯,中国兴旺”已写入中兴通讯企业文化的第一条。

二﹑通信大发展前夜的抉择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类似的企业比比皆是,如果中兴通讯一直以加工为主或者生产类似的电子产品,那么到了今天,中兴通讯可能早已不存在,或者还在生产低端的电子产品。

当时,中国电信业波澜壮阔的大发展还没有拉开帷幕,即便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也难以预见今天的市场规模;另外,通信网核心的设备和技术几乎被跨国企业垄断,中国

人自主开发局用大型设备被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中兴通讯毅然选择了通信行业,选择了自主研发之路。

1986年,中兴成立第一个研发小组,研制中兴的第一个技术产品ZX-60模拟空分用户小交换机,1987年7月通过技术鉴定并取得当时邮电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这是中兴拥有的第一个自己开发的产品。

尽管通信行业大发展此时已经初见端倪,但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市场大都被国外品牌所占据,只有农话端局的市场还是空白。中兴通讯依靠农话市场迅猛发展,到1993年12月,ZXJ2000交换机的全年装机量占全国农话年新增容量(包括进口机型)的18%,居国产同类产品首位。而随着竞争激烈,到1992年,代理交换机行业竞争加剧,国内没有自主研发积累的200多家小型交换机企业由于没有自主技术纷纷倒闭。

在中兴通讯的技术创新之路上,具有绝对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出现在1995年3月:中兴南京研究所开发的大容量数字局用交换机开通实验局,产品定名为ZXJ10,在当时邮电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中被认定为“是目前能与国际一流机型相媲美的最好机型”。凭借这一优良的产品,中兴通讯很快冲出了低端通信市场,向电信网的核心领域挺进,并不

断向移动、光传输、接入、数据等领域拓展。

今天,中兴通讯已经由技术追随者,成长为多个领域的领先者。中兴通讯在3G、NGN、IPTV、宽带接入、数字集群等通信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已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如果说在程控交换大发展的年代,中兴通讯与欧美厂商尚存在10年的技术差距,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厂家GSM移动通信的群体突破上,中兴通讯与欧美厂商有四五年的技术差距的话,那么,到今天,在3G、NGN等高端技术上,中兴通讯已能做到与欧美厂商保持同步,甚至部分产品还领先于欧美同行。

三﹑扬帆海外的艰辛与辉煌

在国内通信设备市场逐渐站稳脚跟后,中兴通讯开始把目光投向全球。当时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是认识到自己面对国际巨头,如果局限于国内市场,就不能和竞争对手一样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取得全面竞争优势;其二是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晚走出去不如早走出去。

事实也证明,率先“走出去”,为中兴通讯最大限度缩小与跨国厂商的差距,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赢得了先机。

中兴通讯海外拓展之所以能够成功起步和快速推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正确选择了市场和产品的切入点。一方面,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西方一些主要的通信制造商纷纷停止了传统电信设备的开发甚至生产,而中兴通讯在以交换机为代表的传统设备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具有不亚于同行的成熟产品;另一方面,在亚非拉的很多国家的“新兴市场”,电话普及率很低,资金有限,急需高性能价格比的产品满足网络建设需求。

当然,机会仅仅是机会,真正转化为现实的业绩并不容易。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是充满艰辛的。项目实施的困难经常超乎想象。中兴通讯的员工是凭借着拼搏的精神,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2007年7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深夜,当根本没有加班概念的当地居民进入梦乡时,位于机场附近的中兴通讯埃塞代表处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一群年轻的工程师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的脑海里只有一件事情:埃塞“千禧年”项目,一个令西方公司望而却步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7年9月11日,是埃塞历的“千禧年”节,届时将有几十万侨民回国庆祝,全球诸多政要也会聚集于此,现有的移动网络根本无法承载即将出现的巨大话务量,埃塞电信经过反复考虑和慎重抉择,4月底把

网络扩容的合同交到中兴通讯手中。200万线扩容的繁重任务,就沉甸甸地压在项目组的肩头。从签约到组织生产、越洋运输、安装施工到网络优化,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工作被压缩到短短5个月里。“我们憋着一股气,一定要把项目完成好,一定要证明我们中国人行,证明我们中兴通讯行!”项目组所有人都传出了这样的心声。埃塞电信总裁Amare Amsalu也不由得赞叹:“我们选择了一个优秀的团队。通常我们建一座基站的铁塔需要一个月,中兴通讯两三天就可以完成。”

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中兴通讯的目光已经瞄向北大西洋两岸全球通信业的心脏地带——欧美高端市场。

如果说新兴市场的开拓是艰苦的,那么欧美高端市场的突破则是困难的。

为了能够为高端市场的拓展提供机制上的保证,中兴通讯2006年启动了MTO(跨国运营商)战略,开始实现从新兴市场、地方运营商市场向发达国家、跨国运营商市场的跨越。中兴通讯在销售体系内部特别设立了“MTO部”,以促进快速集中公司资源,实现一体化全方位运作与互动,快速响应客户需要。目前,公司已经和很多西方主流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如与沃达丰、Telefonica等,已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