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宗教信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宗教信仰
摘要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科学与宗教同时存在,但是他们并不总是对立的。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发展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存在很多情感上的问题是无法用科学技术来解决的。

然而宗教在我们的人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某些宗教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情感上的寄托,或者在我们遇到人生坎坷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一种心理作用使我们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念,或者改变我们的心念,使我们有一颗充满感、爱的心。

但是信仰宗教应该明智,不应该盲目,更不应该唯宗教是从而反对科学。

关键词:科学,信仰宗教,非绝对对立,宗教的作用,情感寄托,心念,明智的信仰宗教
正文
记得在上小学自然与科学的课上,老师就给我们讲作为一个学生、一个有知识的人应该相信科学,崇尚科学,特别是不要相信迷信,比如信仰宗教包括信仰佛教、信仰基督教、信仰伊斯兰教等等都是迷信。

还给我们灌输一种思想就是:宗教里讲的鬼神、天堂、上帝等都是不存在的,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用来迷惑人的,我们要唯科学是从,科学与信仰宗教是对立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渐长、了解的知识越多、看到的世界越广,发现当时小学老师灌输的思想并不完全正确,虽然宗教的有些言论不科学或者是与科学对立的,但是信仰宗教与科学并非是绝对对立的,他们有时并不冲突,科学的对立面是迷信。

现在有些人信仰宗教,甚至包括科学家比如:牛顿、爱因斯坦信仰基督…教等,但是他们不是信仰迷信,而是在找一个情感或者是精神上的寄托或者是改善自己的心里念头。

科学和宗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我们不可混为一谈,更不可将两者视为绝对对立的事物。

科学固然很重要,对我们的生活有相当大的影响,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和方便。

首先,科学使我们正确理解了一些自然现象如洪水、烈火、雷电、地震、山崩、海啸、日蚀等剧烈现象。

其次,通过运用科学技术我们可以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物质转化效率,生产更多更丰富的物质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最后,科学的理念可以改善我们的生产关系,使社会趋于更加和谐。

但是,科学也有不足的一面,它并不是万能的,它不可以主导一切甚至不能解释很多自然现象。

比如,灵魂是否存在尚未有确切的证据、似曾相识的错觉、第六感超能力是否真的存在…等等。

再者,虽然现在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治疗一些精神上、心理上的问题,但并不能给人以精神上的寄托,如:我们身边的某个人由于某种原因去世了离开了我们,科学上认为人死了就是不存在了,但是宗教告诉我们他是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在那里他会交新的朋友、生活的很美好,如此一来,在精神上我们就能有一种解脱、一种寄托,不至于生痛欲绝。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科学尚不能解除人类对死亡的恐惧。

早在原始社会宗教就已经存在,它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及原始人对自然斗争力量的软弱。

人们尚不能正确理解自然现象,在面对诸如洪水、烈火、雷电、地震、山崩、海啸、日蚀…等剧烈现象时,不免心生恐
惧,进而将这些现象人格化,以致产生神鬼的观念,然后逐渐发展为宗教信仰。

宗教对于人生的重要,其中的道理是明显易见的,它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人生的鼓舞和振奋具有无比的力量;同时,宗教可以安定社会,净化人心,使人对未来具有信心和希望,使人可以过着一种较合理、高尚的生活。

一般来说,宗教对于悲观的人,具有安抚宽慰的作用;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更具有吓阻警惕的效力;对于纯洁善良的人,同样地亦能有所鼓励和嘉勉。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据今天三千多年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

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从此在我国广为传播发展,发展成为现在的佛教。

佛教的主要思想有:佛主可以普渡众生,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众生生命是平等的;因果报应,消灾解难还需要自己多行善举去修的福报;教导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信仰佛教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同时我们也可以找到一种精神寄托。

佛教可以使人们获得一种正确的人生观; 佛教可以培养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的人格; 佛教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佛教能净化社会人心,使人们从善,使人们有一颗感恩的、充满爱的心…。

我认为其中净化社会人心是最重要的一点。

假如我们人人都有一颗充满爱、充满感恩的心,整个世界将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包括与自然界的相处也是和谐的。

在那个世界里将不会有战争、贫穷、饥饿、谋杀、恐怖活动…等等,同时也不会有环境污染等问题,因为人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不但不会以牺牲环境来谋取利益,而且还会自觉的保护野生动物等。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相互影响的整体,老子就曾经说过,“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世间万物都是可以沟通的,人类的想法决定着周围的环境,人类心理的念头包括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文字都时刻地影响周围的环境。

为此,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做了一项关于人类心念影响水结晶状态的研究,称为“水试验”。

在试验中,他取了几瓶完全相同的水,并且装在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唯一不同的是在玻璃瓶上贴了不同的词,如感恩、爱、孝敬父母…等善意的词和笨蛋、去死…等恶意的词。

然后将这些水置于同一零下5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结晶,并且用高速摄像机对它们进行拍照。

最后分析这些照片发现,贴了善意的词的水结晶图案非常美好,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但是贴了恶意的词的水结晶图案非常丑
陋、难看。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心念的力量非常强大,用感恩和祝福的心念可以改变水结晶结构。

2003年7月25日,江本胜博士又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瓶取自东京的自来水放在办公桌上,并且拍下它的结晶状况图,可以说结晶图案非常丑陋和扭曲。

然后,他打电话给几千公里之外的200多人让他们为这瓶水祝福,实验开始后,这些人于是对着东京的方向以爱和感恩这样美好的心念为几千公里之外的这瓶水祝福。

结果奇迹发生了,这瓶原本结晶状况图惨不忍睹的东京自来水竟然完全改变了结晶的形状,变成了美好的结晶图案。

从这个试验我们或许可以感觉到我们人心的力量可能真的很强大,可以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

善良、感恩的心念可以使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得美好,甚至可以改善已经被污染的环境。

如此看来,假如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念头都是美好的,那世界将会变得美好、和谐。

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是充满竞争的,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

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你有一项能力不如别人或者是你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进步你就得淘汰,被别人取代。

这样的生活环境很容易使我们的心念变坏,变得自私、变得贪婪、变得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很难从善。

但是信仰宗教比如佛教可以使我们的心念从善,因为佛教中的很多教诲都是教人们要从善,比如佛家中的一些经典:“拥有一颗无私的心,便拥有了一切”、“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等等。

再比如,佛教中讲的“因果报应”的意思就是有因必有果,讲的就是你现在做了坏事,虽然没有立即得到应有报应,但是报应终究是存在的,可能是在几年、几十年之后的某个时间。

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人们产生邪恶的念头。

我们也可以把信仰宗教当作为一种思想寄托,毕竟我们的人生道路很多时候是坎坷的、充满荆棘的,特别是我们长远目标的实现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时我觉得我们需要信仰宗教来给我们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寄托。

在佛教中,佛说“只有历经苦难、磨难,才能终得正果”,成功道路上的各种坎坷、孤独、逆境…都是佛教中所说的苦难、磨难,只有经历了这些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另外,信仰宗教也可以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理作用。

虽然科学告诉我们生老病死是自然界正常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面对死亡我们还是恐惧的,甚至在人们六、七
十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恐惧了,变得恐慌、害怕,不能正常、乐观的去生活,这样的晚年生活也许会变得非常痛苦。

但是有些宗教(佛教)认为除了现实的世界还有另外一个极乐世界(天堂),死亡是从现实世界进入到极乐世界的过程,在那个世界里也许会有更好的生活,也许可以实现你在现实世界未实现的人生。

我们暂且不管是否真的像佛教所说的那样存在另外一个极乐世界,但是这种思想确实能减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能使他们能安度晚年。

虽然信仰宗教能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好处,但是信仰宗教应该要有一个度,就是要采取明智的方式去信仰,不要盲从,更不要唯宗教是从,毕竟科学才是主流。

我们可以把信仰宗教当作一种精神寄托、或是一种心理作用,也可以用来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从善,使我们变得感恩、善良。

但是我们不能像某些教徒一样,不相信科学唯宗教是从、视教条为法律,从而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我认为这将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行为,我们切不可信仰宗教到如此地步。

参考文献
[1] 林世敏.佛教的精神与特色.天华出版社.1998
[2] 江本胜.水知道答案.南海出版公司.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