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的危害论文有关地沟油的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沟油的危害论文有关地沟油的论文

梁11断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挖潜对策研究

摘要: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梁11断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确立了断块细分重组层系开发、重建注采井网的原则,应用各类手段进行调整挖潜。此次调整的成功,对类似油藏特高含水后期高效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高含水;剩余油;细分重组;层系;非主力层;采收率

梁11断块经过30多年的开发,已经全面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期,各类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断块开发水平的提高。加强剩余油的研究对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对梁11断块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动态分析等技术方法,深入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同时进行断块细分重组层系开发、重建注采井网,断块开发效果明显好转。

1剩余油分布认识

通过分析,梁11断块的剩余油平面上多分布在微构造高点、报废井区、注采不完善区;纵向上分布在薄层及非主力层内。

①微构造与剩余油分布特点。经过精细研究显示局部微构造高点无井控制区是剩余油的富集区。例如梁11-更251井区,针对该井区构造高部位无井控制,部署新油井梁11-斜57井,投产沙二73-74,初期日液88t/d,日油43 t/d,含水51%,累产油1.0399万t。通过精细地质研究,共发现微构造高点7处,形成新的无井控制潜力区,具有打

井的潜力,含油面积0.07km2,控制地质储量64万t,预计可采储量12万t。②报废井区剩余油潜力。断块累积井网密度37.9口/km2,目前停产油水井86口,因井况问题造成的储量失控区是剩余油的富集区域。因井点报废形成的储量失控区共有8个,剩余地质储量56×104t。报废井点的增多,一方面造成井网不完善;另一方面关井使地下油水关系发生变化,在重力分异作用下长停井周围重新聚集一定数量的剩余油。③非主力油层注采不完善区剩余油潜力。非主力油层主要是指断块沙二7、沙二8砂层组的部分小层及沙二10等层,由于其储层物性差以及平面分布等特点,导致开采过程中动用程度低,层间能量供应不合理,因而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断块水井仍采取全井笼统注水,即使下分层注水也由于纵向上渗透率的差异不能有效地注入到非主力层中去,因此非主力油层仍存在一定剩余油潜力。目前此类潜力层主要集中在沙二732、744、812、823、824等小层。

2挖潜对策及效果

①层系重组,提高非主力层动用程度。完善的井网是油藏开发调整、剩余油挖潜的基础。根据油水系统、砂体的储层物性及天然能量差异,为充分发挥层间潜力,将梁11断块分为沙二7-8主力层系和沙二7-8非主力层系分别完善,沙二7-8主力层系以充分控制屋脊一线剩余油为主;沙二7-8非主力层系加强注水补充低能、低渗、低动用层地层能量。②加强动态监测,深化层间剩余油潜力认识,挖掘层间潜力。为进一步分析对比纵向上各小层的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我们

充分利用动态监测资料,深化层间剩余油潜力认识,为井网完善调整提供依据。共实施剩余油饱和度测井10井次,40臂井径和井温测井5井次。③实施水井多项治理,增加稳产基础。针对水井井况差、局部吸水差导致平面井网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实施水井多项治理,完善局部注采井网。共实施精细非主力层注水5井次,对应油井见效4井次,初期日增油能力12t。

3开发效果评价

断块于2008~2010年间实施细分重组层系、重建注采井网开发调整,开发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与调整前对比,油井开井由21口上升到32口,日产油能力由81t上升到118t,综合含水由96.4%下降到目前的96.0%,含水上升率由1.6%下降到-1.4%,自然递减由22.1%下降到4.9%。断块注采对应率由65.3%提高73.4%,水驱储量增加105×104t,采用驱替特征曲线法计算,最终采收率由52.4%上升到55.6%,增加可采储量32×104t。

4结论与认识

①断块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加强精细油藏描述,结合生产动态和监测手段,建立一套针对不同油藏类型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

②针对老区报废井多井网瘫痪的问题,必须进行井网重建。③细分层系注水,强化非主力层动用,提高水驱效率,减少层间、层内干扰,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承焰.剩余油形成与分布[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