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针灸杂志2012年3月第31卷第3期 ·207·
文章编号:1005-0957(2012)03-0207-03 ·综 述·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郑苏1,彭力2,穆敬平2,程建明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1;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针灸科,湖北 442000)
【关键词】 针灸疗法;偏头痛;神经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2.03.207
偏头痛是由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主要特征,常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轻者数月一发,重者数日一发,甚者发作持续数小时以至数日难以缓解。

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无明显的季节性,常伴有家族史。

目前认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颅内血管收缩、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功能障碍和CNS功能紊乱等。

针灸作为一种简单、价廉的有效治疗手段,而且副反应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于针刺治疗偏头痛神经生物学机理的研究,国内学者做了一些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有关文献内容报道如下。

1 针灸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中兴奋性和抑制性的递质之间是相对平衡的,它们对维持与疼痛相关的神经生理功能很重要。

最近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由于谷氨酸、天冬氨酸的上升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下降打破了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通路的平衡,从而引发头痛[1]。

脊髓的背角和丘脑的束旁核是疼痛信号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的传递和感受疼痛的两个关键部位,另外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尾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核群下行抑制通路兴奋的时候,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和感受。

王宗信[2]研究表明针刺的信号通过脊髓入脑后,可以兴奋内在的镇痛系统,一方面上行抑制束旁核,另一方面下行抑制背角,从而发挥镇痛效应。

1.1 神经肽
神经肽是交感神经系统缩血管物质中最强的一种,主要存在于交感节后神经中,偏头痛急性发作期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能导致NPY含量增加。

王素娥等[3]在针刺对偏头痛大鼠实验研究中发现,偏头痛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NPY水平显著升高,经治疗后,针刺组明显降低。

李炜等[4]动物实验表明,偏头痛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的神经降压肽(NT)(具有强烈舒血管及降压作用)明显降低;针刺后NT较模型组明显升高。

1.2 致痛P物质
偏头痛患者受刺激后会释放致痛P物质,加重头痛症状。

陈恒年等[5]研究发现,无先兆型偏头痛(MWO)患者,在发作期间血浆P物质(SP)含量偏高,经针刺治疗后血浆SP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

李炜等[4]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偏头痛模型大鼠颈静脉血浆P物质、心钠素等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经治疗后,针刺组P物质明显下降,结果研究表明,针刺可调节P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改善脑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与收缩功能,从而使偏头痛减轻或消失。

1.3 β-内啡肽
β-内啡肽对疼痛通路有调整作用,可抑制P物质的释放和初级感觉神经元至脊髓和三叉-丘脑系的痛觉传导,从而产生吗啡样止痛作用。

Liguori[6]研究发现,针刺1 h后偏头痛患者血浆β-内啡肽明显提高。

吴壮[7]认为针刺取得显著镇痛效果的重要途径,针刺可以通过调节内源性阿片肽的合成、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和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情绪反应,以提高机体对痛刺激的耐受力。

董礼等[8]认为,针刺信号使脑内吗啡样物质增多,达到抑制脊髓背角而镇痛。

1.4 5-羟色胺
当5-HT等递质释放活动增强后,会导致头颅血管舒缩改变、脑缺血及血管无菌性炎症。

5-HT在偏头痛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血浆中的含量在发作的各个阶段有差别。

储浩然等[9]观察到针刺治疗后偏头痛患者血液中5-HT的含量较针刺前明显减少(P <0.05)。

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针刺后血小板5- HT、血小板和血浆5- HT比值均明显下降,但血浆5-HT却有极明显上升,从而改善了由于颅内小动脉的收缩而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10,11]。

动物实验与临床结果显示是一致的[12]。

1.6 一氧化氮(NO)
Williamson等[13]通过实验证实,静脉应用硝酸甘油可诱发偏头痛患者和正常人出现迟发性头痛,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NO有关,并且应用N0
·208· Shanghai J Acu-mox, Mar 2012, V ol 31, No 3
合酶抑制剂可缓解偏头痛发作。

NO既是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又是重要神经递质,它主要有N0合酶(NOS)催化左旋精氨酸(L-Arg)生成瓜氨酸的同时释放出来。

目前认为,诱导型NO合酶(i NOS)遇到脂多糖和细胞活素时会被激活,产生大量NO,导致病理状态[14],作用于血管内皮强烈扩张血管,并在神经源性炎症中参与三叉神经纤维上血浆蛋白外渗,还可促进钙内流及加强NO合成酶的活性,并可转化为羟基并介导组织受损,从而达到解除或减轻血管的痉挛程度,缓解偏头痛。

针刺治疗后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15]。

唐胜修等[16]研究发现在四关穴针刺后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解除或减轻血管的痉挛程度,从而缓解或治疗偏头痛。

2 针刺对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血管活性肽对血管扩张和收缩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刺调节其合成释放,其中主要有以下2种。

2.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CGRP是脑循环中最有力的血管舒张肽,王洪欣等[17]实验研究表明偏头痛发作与头颅血管周围组织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变化有关,尤其是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CGRP。

偏头痛在发作期间神经肽局部释放增加,三叉神经节被激活,颅脑血管传入神经通路的活动增强,从而导致头痛加剧。

钟广伟等[18]研究发现,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后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并检测颈静脉血CGRP含量,发现模型组含量显著增高,而针刺组与正常组接近;脑干及三叉神经节CGRP mRNA的表达变化显示模型组显著增强,而正常组表达在较低水平,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

2.2 内皮素(ET)
内皮素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活性多肽,也是一种强烈的缩血管物质。

Gallai等[19]的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内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偏头痛发作期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间歇期,偏头痛发作2 h内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持续至发作后4~6 h,6 h后逐渐降至间歇期水平,结果表明偏头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变化。

Kallela等[20]的研究明确提示ET是偏头痛发作血管收缩期的重要因素。

田青[21]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时血浆内皮素含量升高,针刺患侧风池、太阳后则显著降低。

He Li-hua[22]认为ET-1的代谢紊乱参与了偏头痛发作的病理过程,针刺可调和营卫气血,调控血管的舒缩。

3 针刺对人体内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镁离子(Mg2+)
镁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镁能抑制组织胺、儿茶酚胺及5-HT血管收缩性;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从肌浆网释放,减少平滑肌可利用Ca2+,降低肌张力;并且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减缓各种血管活性物质血管收缩作用,与偏头痛密切相关。

低Mg2+血症可使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使脑易于自发或在某些触发因素下形成皮层扩布性抑制而引起偏头痛发作。

静脉注射硫酸镁可使偏头痛患者急性头痛明显缓解,尤其对于青少年、外伤后、月经性和孕妇头痛有较好缓解作用,为治疗偏头痛提供新方法[23-26]。

杨丽等[27]实验研究也证实了偏头痛患者体内镁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龙洁[28]研究也发现偏头痛患者血清Mg2+浓度降底,针刺可以调节偏头痛患者的体内镁水平代谢障碍,从而达到止痛目的。

陈邦国[29]研究表明针刺风池、太阳透率谷等穴位,治疗3个疗程后,偏头痛患者体内血清镁的含量显著增加,头痛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

有学者[30]在医学研究中发现偏头痛患者脑脊液中镁浓度下降,而血清水平正常;此后Ramdan等发现细胞内外镁水平在发作期及间歇期均低。

由此证实,偏头痛的发作与镁缺乏密切相关,镁缺乏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针刺对治疗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有效[29]。

3.2 血小板凝集因子
偏头痛患者血小板比正常人更易聚集,聚集后释放5-HT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

花生四烯酸代谢衍生物血栓素A2(TXA2)是血小板合成的强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前列环素PGI2是血小板聚集最强的抑制剂、有效的血管扩张剂及急性炎症的媒介物。

孙忠人等[31]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针刺治疗后均显著降低。

动物实验发现偏头痛模型大鼠6-keto-PGF1A与临床结果相符,但TXB2与临床结果相反[32]。

刘敏等[33]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针刺后血小板比值明显下降,由此证明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因子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3.3 G蛋白(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
G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膜蛋白家族。

在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受体-腺苷酸环化酶(Ac)信号转导系统中,刺激性G蛋白(Gsα)可激活Ac,调节脑内血管活性物质或神经递质、神经肽的释放;抑制性G蛋白(GIα)可以影响血管舒缩功能。

动物实验[33,34]表明,偏头痛模型大鼠经针刺或穴位埋线,可降低脑干组织中Gsα蛋白表达,增强GIα蛋白表达。

4 体会
综上所述,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方面对针灸治
上海针灸杂志2012年3月第31卷第3期 ·209·
疗偏头痛的机制作了一些探讨,已在针刺调节多种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肽、影响生化指标等神经生物学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但由于偏头痛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因此对针刺治疗偏头痛神经生物学机理的研究也就仅局限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但临床实践与动物实验均有效地证明了针刺可以调节与血管收缩相关的神经肽、神经递质和生化因子的代谢,调整交感神经功能,纠正血管异常舒缩状态并抑制神经源性炎症,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对治疗偏头痛有着确切疗效,且简便易行、安全性高、副反应小。

现代医学已发展到了分子生物学的水平,对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也应该深入到这一层次,有些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如研究针刺对多巴胺、兴奋性氨基酸、钙离子通道、皮层扩布性抑制等的作用还未见报道;还可考虑建立适当的偏头痛动物模型,观察针刺干预对其三叉神经二级传导神经元神经电位、即早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来反映针刺对三叉神经痛觉传递功能的活动水平的影响。

此外,针刺对偏头痛的治疗远期疗效也很不错[29],其作用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并且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具体操作上,如何选穴、配穴,还需不断实践,以期达到最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D’Andrea G, Terrazzino S, Fortin D, et al. Elusive amines and
primary headache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prospectives[J]. Neurol
SCI, 2003,24(2):65-67.
[2] 王宗信.针灸结合中药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45例临床体会[J].
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22 -23.
[3] 王素娥,李炜,邓干初,等.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血浆内皮素与神经肽
Y变化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74-2075.
[4] 李炜,王素娥,钟广伟,等.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血浆神经肽的影
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94-2495.
[5] 陈恒年,李英杰,王振金,等.P物质与偏头痛及其天容穴治疗的关
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20(3):136-138.
[6] Liguori.针刺与药物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MWA)的随机临床研
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23(1):55-56.
[7] 吴壮.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及治疗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
2007,23(2):53-55.
[8] 董礼,严隽陶,李善敬,等.疼痛与针刺镇痛[J].辽宁中医杂志,
2005,32(8):769.
[9] 储浩然,顾光.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
灸,1996,16(8):5-7.
[10] 王晓燕.温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
院学报,2004,26(4):33-34.
[11] 刘敏,褚海林.辨证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观察[J].中国
针灸,1999,19(2):83-84.
[12] 钟广伟,李炜,邓干初,等.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脑内一氧化氮、5-羟
色胺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4):25-26. [13] Williamson D J, Hargreaves R J.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igraine[J]. Micros Res Tech, 2001,53(3):167-178. [14] Ashina M, Bendtsen L, Jensen R, et a1. Nitric oxide-induced head-
ach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J]. Brain, 2000,123(9):1830-1837.
[15] 邹敏,刘洁,唐勇.针刺四关穴治疗偏头痛及其对一氧化氮水平的
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29.
[16] 唐胜修,徐祖豪,唐萍,等.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血管收缩与舒张因子
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2):103-104.
[17] 王洪欣,孙远标.CGRP与偏头痛关系的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11(1):53-55.
[18] 钟广伟,李炜,邓干初,等.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脑内降钙素基因相关
肽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80-3681. [19] Gallai V, Sarchielli P, Firenze C, et a1. Endothelin 1 in migraine and
tension-type headache[J]. Acta Neurol Scand, 1994,89(1):47-55. [20] Kallela M, Farkkila M, Saijonmaa O, et a1. Endothelin in migraine
patients[J]. Cephalalgia, 1998,l8(6):329-332.
[21] 田青.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调节[J].上海针灸杂
志,1998,17(2):5
[22] HE Li-hua, LIN Xian-ming. Effects of Hegu (LI 4) and Taichong (LR
3) on Vascular Dilation and Constriction in Migraine Patient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9, 7(5):305-307.
[23] P Schuck, K Böhmer, K L Resch. Migraine and prevention of migraine:
the value of magnesium[J]. Schweizerische Medizinische Wochen- schrift, 1999,129(3):63-70.
[24] G Mazzotta, P Sarchielli, A Alberti, et al. Intracellular Mg++ concen-
tration and electromyographical ischemic test in juvenile headache[J].
Cephalalgia, 1999,19(9):802-809.
[25] Li W, Zheng T, Altura BM, et al. Sex steroid hormones exert biphasic
effects on cytosolic magnesium ions in cerebral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possible relationships to migraine frequency in premenstrual syndromes and stroke incidence[J]. Brain Res Bull, 2001,54(1):83-89.
[26] Demirkaya S, Vural O, Dora B, et al.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magne-
sium sulfat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igraine attacks[J]. Headache, 2001,41(2):171-177.
[27] 杨丽,成敏,郭志良,等.偏头痛患者血浆P物质与Mg2+相关性研
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3):257-258.
[28] 龙洁.偏头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5):4l0-411.
[29] 陈邦国.针刺治疗偏头痛对血清镁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1999,
30(1):41.
[30] 方国华,赵贺秋,周艾青.血清镁水平对偏头痛的影响[J].中国新
药与临床杂志,2004,23(11):772-774.
[31] 孙忠人,吴燕.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生化学机制研究[J].上海
针灸杂志,2002,21(1):16-17.
[32] 文玲波,李炜,王素娥,等.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血栓素B2和6-酮-前
列腺素FIA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21):25-29. [33] 刘敏,褚海林.辨证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观察[J].中国
针灸,1999,19(2):83-84.
[34] 钟广伟,李炜,王素娥.针刺肝经腧穴对偏头痛大鼠脑干组G蛋白
含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7):29-36.
收稿日期
2011-05-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