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 佛教与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宇烈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2009年03月30日10:51凤凰网专稿
传承千年东方智慧,践行佛陀经世教诲,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和”文化如何理解?他体现的是怎样的佛家道义?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畅谈《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将于3月28日至4月1日分别在无锡和台北两地举行,那么此次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那么在当下,被使用最多的词语,和谐,体现的是怎样的佛家的道义,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佛教,它如何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而且绵延至今。中国的“和”文化如何得到世界的认同,被忽略的我们的心灵环保如何推广,有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大家欢迎。欢迎楼先生做客《世纪大讲堂》。
王鲁湘:楼先生,我们大家都知道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学者,那么这一次的世界佛教论坛在无锡举办,这一次会议的主题,就像刚才我在开篇词里头说的那样,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那么我们知道,第一届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杭州举行的时候,当时候的主题口号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那么一个“心”,一个“缘”,这是佛教中间最重要
的两个概念,那么这两个概念在佛教中间为什么会有这么重要的地位?
楼宇烈:因为在佛教看来,世界的一切的现象,人们的一切的行为,都是受到他的心的支配的,所以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王鲁湘:就一切为心造。
楼宇烈:一切为心造,三界为心。所以这个在佛教看来只有把人的心净化了,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世界才可能是净化的。再一个“缘”,“缘”应该说是佛教最根本的一个理论,就来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它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众缘和合了以后,才会有这样的。
王鲁湘:有这样的事物出现。
楼宇烈:所以佛教的缘,一个最基本的解释就是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王鲁湘:这是不是就叫缘起?
楼宇烈:就是缘起,缘起法的根本的说法,也就是从时间上面来讲,
有了这个因才有这个果,从空间上面来讲,有了这个东西才会有那个东西,所以这个缘起法就说明了一个,世界这个万物,它都是一个共生的关系,所以不可能是脱离了其它的事物,自己孤立地就能够发展,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这个“缘”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王鲁湘:那么佛教,我们按照现在的主流的说法,是从东汉的时候传入中国的,那么到现在也应该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王鲁湘:那么它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融合中间,当然也有些波澜起伏的一些情况出现,但是它始终保持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而且不断地再进入到我们中国文化的本体,最后成为了我们中国文化三大支柱之一,那么它被中华文明,被中国人最终接受它的根本的地方在什么?
楼宇烈:我想最根本的就是,佛教它那个,这个一个基本的精神是跟中国的本土文化有相当内在的一种契合,那么这个内在契合我想最主要的一点,它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佛教同样是强调以个人的一种智慧和毅力来求得自身的解脱,而它不是倚靠一种外在的力量,所以我们常常讲佛教是一种自立的,讲自立的宗教。
王鲁湘:在这一点和儒家很接近。
楼宇烈:对。
王鲁湘:包括和道家也接近。
楼宇烈:对,因为佛家这个强调是个人的那个品德的提升嘛。
楼宇烈:个人品德提升就要靠个人的修养。
王鲁湘:修养。
楼宇烈:修养,所以这个在大学里面才有这样的话嘛,“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王鲁湘:为本。
楼宇烈:因为修身就是来提升自己的这个人的品行的了。
楼宇烈:所以这一点上面应该说跟佛教是相当地有一个契合点。
王鲁湘:契合的点。
楼宇烈:契合点。所以它在中国,只要能够调整,能够在,特别在一
些外在的这种形式上面能够加以适应的话,那它很容易被中国所接受。
王鲁湘:就落地生根了
楼宇烈:对,落地生根了。
王鲁湘:那么在我们现在的世俗世界中间,特别是在当下的我们现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物质文明高度地发展的情况之下,很多人都感觉到一种精神生活的一种缺失。那么我们也都知道现在佛教在我们中国的广大的民众中间,现在有一种逐渐复兴的这样一个趋势。那么我们如何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市场经济非常繁荣的情况之下,人们驱逐功利的这样一种心态也非常强盛的情况之下,让佛教对我们人类的心灵有所补益?
楼宇烈:我想在这方面佛教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有所作为的,佛教因为就是从根本上来讲,它就是要消除我们人的那种贪婪的心,嗔恨的心,那种愚痴的心,所谓的三心嘛,所以佛教有一个很,它这个基本的修养的方法就是通过“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就是来针对这个贪嗔痴三心的,所以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那么我想我们这个今天社会的种种的问题,恐怕最后的根源就来源于这个贪、嗔、痴。
王鲁湘:贪字。
楼宇烈:所以佛教在这方面是,我认为是相当地有针对性,也正因为这样子,我们历史上就把这个三教做了一个分工,就说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
王鲁湘:治心。
楼宇烈:从我们历史上就把佛教看作是。
王鲁湘:治心的。
楼宇烈:净化我们的心的,净化我们心灵的这样一种文化。
王鲁湘:好,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楼宇烈教授给我们进行今天的主题演讲,他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佛教与中国的“和”文化。大家欢迎。
传承千年东方智慧,践行佛陀经世教诲,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和”文化如何理解?它蕴藏着怎样的中华文化?这与佛家道义又会产生怎样的共鸣?
楼宇烈:我今天就是结合我们即将召开的世界佛教论坛,我想来谈一谈关于佛教与中国的“和”的文化的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这次这个世界佛教论坛,它的一个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这里边有两个和,两个和字,所以许多人来讲,这次世界佛教论坛的核心,就是要讲这个“和”的问题。那么我认为这个“和”的问题呢,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共性的东西,就是不管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教也好,都讲那个“和”字,那么我们现在强调就是要把世界的各个方面的一种因缘,都给它聚集起来,来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么我想佛教在中国的文化中间,它是可以说三个这个组成部分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佛教虽然是从外面传进来的,但是当它跟本土的文化结合以后,它就形成了中国佛教的诸多的宗派和特色的理论,和修正的方法。所以它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乃至于我们到今天应该说撇开佛教就无法全面、完整地来呈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一直认为,这个佛教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它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方面,恐怕应该比儒家和道家,这个责任更加重大,或者有利条件也就更多。
佛教如何传承中国文化?漫长而悠远的演化中中华精髓如何碰撞佛家经典?“禅”又代表怎样的意义?
楼宇烈:我们只要简单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到了,因为近百年以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