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会师的重要意义
• 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 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 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 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 武装力量,坚定了边界党和群众建立和发 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信心和决心,在中 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
历次“反围剿”战争
南昌起义
•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首次独立地领导 战争和创立军队,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 国民政府的开始。
各地起义
1
八七会议
•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 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 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 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 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 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 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 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 定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斗争 方针和任务
红军的长征
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
陕北革命根据地 胜利会师 (甘肃会宁) (1936.10) (吴起镇)
(1935.10)
爬雪山、 过草地 飞夺 强渡 大渡河 巧渡
泸定桥
四渡
赤水 强渡
遵义会议
(1935.1) 中央革命根据地 放弃去湘西 渡过 ( 瑞金) (1934.10)
金沙江
乌江
改道贵州
湘江
遵义会议——长征长征史上的丰碑
井冈山会师和新四军成立
• 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 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 高更牢”(栗裕:《激流归大海》),它不仅是中国工农 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 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大大增强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和有力 地推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且对推动红军队伍 的建设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 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推动全国 革命事业的发展”(栗裕:《激流归大海》),都具有十 分重大的意义。井冈山会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 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三次反“围剿”
蒋介石在二剿”失败后 , 调集约三十万人的兵力 发动第三次“围剿 。 中共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打破敌人的“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
这次“围剿”,敌人采取 的战略是逐次转移重点 实行各个击破 。 本次共歼敌近三个师 基本上打破了敌人 的第四次“围剿”。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 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 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 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 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 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 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 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把党的路线转变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因 而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革 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八七会议旧址
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
• 八七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 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 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 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 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三湾改编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独立掌握 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于是组 织了全国范围的百余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标志 着人民军队的诞生,也标志着党对军队领导的开 始。党指挥枪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 原则的形象表述。党指挥枪的原则,是人民军队 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确立和逐步完善起来 的。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对实 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开 创了党指挥枪的历史性探索
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土地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the Second Chinese Revolutionary Civil War) 又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 争”, 是指1927至1937年中国 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 革命战争。
战争背景
•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 立了国民政府。 • 不久,国民政府举行“北伐”,占领北京,奉系 军阀张作霖退到关外。张学良“东北易帜”,服 从国民政府。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但国民党新军阀间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在国民政府统治下,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迅 速聚敛巨额财富,成为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 代表。
长征的意义
• 一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 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二 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 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 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 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它们构成了以 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 三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 主张,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从1930年底到1931年9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农红 军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 革命“围剿”。在此期间,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 “围剿”的胜利。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 工农民主政府。同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 义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 并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 而蒋介石却坚持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的卖国政 策,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口号,继续进行反人 民的内战,并于1932年6月和1933年10月,发动了对革 命根据地的第四、五次“围剿”。
ຫໍສະໝຸດ Baidu
第一次反“围剿”
蒋介石调集兵力实施"围剿“
红军提出诱敌深入方针
。
红军主动退却, 国民党军一再扑空。 红军适时反攻, 打破"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
蒋介石以20万人的兵力, 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 中共集中兵力实行运动战 红军抓住战机,首战富 田告捷,接着向东横扫 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 挫败了第二次“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
剿”
由于中共中央实行错误 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 使这次反“围剿”作战 始终
处于被动,以致红军遭到 严重削弱、中央苏区大部 丧失的情况下,被迫进行
伟大的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 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 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 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 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 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 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 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 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 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 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会师,是各地红军从
分 散的各个根据地出发,边走、边打、 边做群众工作,为着共同的目标, 向着一个方向,像很多支流流入江 河那样汇合在一起。这样的会师, 是战略力量的聚合和集中。战略的 奥妙在于集中,集中了战略力量就 有实施战略作战的主动权。 中国的革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 时期
尾声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 重,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 共同抗日。 12月,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2月9日爆发了北平(今北京) 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形成 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12月 发生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 共抗日的条件。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全 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共两党重新合作, 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