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调查量表。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我们应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标签:脑卒中;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致大多数存活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的疾病[1]。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后约75%存活者有残疾[2],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全面了解脑卒中对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决策依据,且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脑卒中患者均入住于杭州市邵逸夫医院,符合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证实;既往及目前无精神障碍;无其他中枢神经疾患及明显并发症。此次调查是从2009年6月~2010年4月,共调查了80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均在50~95岁,平均年龄(70±10)岁,其中年龄组在70~80岁最多,其次是60~70岁组;婚姻状况:已婚49例,丧偶31例,基本符合45岁以上一般人群的婚姻结构;职业:农民43例,工例29例,干部4例,无固定职业4例(包括家庭主妇,个体户,退休);文化程度:文盲25例,小学37例,中学13例,高中以上5例。

1.2方法本次调查使用的是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调查问卷,整张问卷共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20个条目。调查方式是自填法,即量表由被调查者独立操作,被调查者依据自己的感受填写[3],对因为健康原因或文盲无法填答量表者,可以由其亲属、主管医护人员、保姆等根据询问患者的实际情况代为填答。

1.3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0.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疾病分布此次调查卒中患者中,其中脑出血40例,占50%;脑梗塞27例,占3

3.8%;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占2.5%;脑卒中(无法诊断哪种类型)11例,占13.8%.脑出血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脑梗塞。

2.2生活质量评价

2.2.1不同性别的生活质量比较对男性和女性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三方面作比较,其中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功能方面,男性显著低于女性(P<0.05),见表1。

2.2.2 不同年龄组生活质量比较把所有患者的年龄分为四组,分别为50~60岁组,61~70岁组,71~80岁组,81~95岁组。根据调查所得,在躯体功能方面,50~60岁组优于其它组,对于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其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3不同婚姻状况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对不同婚姻状况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社会功能方面,有配偶的患者对自己社会地位的看法要比丧偶者高,见表3。

2.2.4不同受教育年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此次调查,对受教育程度划分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以上四组。比较发现在心理功能方面受教育年数6年以上的患者要优于受教育年数少的患者(P<0.05),而在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方面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5不同职业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此调查中不同职业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生活質量作为一种反映人体躯体功能、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人体的健康水平[4]。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它不仅引起患者躯体功能丧失和家庭社会地位的改变,而且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

本文只是对脑卒中的几个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分析。对于卒中患者,我们还应对其进行康复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应根据康复的原则,综合运用现代化康复技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言语、认知功能,并帮助其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获得再适应,尤其是心理方面.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65%~70%[7]。因此,应教会患者积极应对应激事件。积极应对可以减缓应激,有利于健康;消极应对,则可加重应激,影响健康[8-10]。

参考文献:

[1]曾昭祥,刘琳,郭军,等.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25-527.

[2]朱镰连.急性脑血管早期康复[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12):840-841.

[3]曹卫华,李俊,郭春晖.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

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5):308-311.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7-131.

[5]刘鸣.卒中防治研究证据-预防进展更加令人鼓舞[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1,9(4):195-196.

[6]冯海霞,石秀娥,王兴武.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1):931-933.

[7]Primeau F. Post2stroke dep ression: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an J Psychiatry,1988,33:757-765.

[8]凌辉.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问题及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50-52.

[9]徐韦,朱云霞,陈灵,等.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1):77-78.

[10]周世杰,王和平,程灶火.不同经济文化地区学龄儿童适应行为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3):148-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