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 黎族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题目:浅论黎族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下的失与得

作者:孙鹏程赵欣周阳

指导教师:**

学院:艺术学院

专业: 11级室内 11级油画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八日

中文摘要

摘要:现代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许多乡土本有的文化在这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正逐渐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以毛感乡为例,其本有的黎族本土的文化正逐步被城市化所同步。

其中鲜为人知的黎锦,其制作工艺也随着工业化市场需求,而逐步向现代化靠拢,而其原有的工艺制作随之渐渐遗失。而其具有黎族建筑代表性的船型屋,也随着现代房屋的修建而也所剩无几。其具有民族特色的黎族歌舞与黎族语言,也随着乡村教育的逐步普及化,重视成绩与升学率,使其逐步淡入了学生们的生活。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其对本土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作为黎族本土的居民怎样分清其中的利弊,从而使其文化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是人们今后应不断探索的。

关键词:黎族文化发展传承城市化

目录

一、城市化发展下的黎锦 (3)

二、城市化发展下的黎族建筑 (3)

三、城市化发展下的黎族歌舞 (6)

四、结语 (8)

五、参考文献 (10)

六、致谢 (11)

浅论黎族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下的失与得

正文:随着当今人们对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海南本土的原有的黎族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一些传播,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在城市化的进程脚步在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各种文化正在逐步的走向统一化和大众化。我国本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大熔炉,但随着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民族文化只有少数还仍旧保有自己原有的文化特色,而大部分已经被市场化普通化,因此有相当多的乡土民族文化遗存(包括物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或正面临着被摧毁、被遗忘的绝境。黎族文化也不例外。在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文化逐步走向的边缘地带的时刻,分析清城市化到来为社会文明发展带来的利于弊的关系与影响,从而才能更好的做好应对措施,做好文化的传承。

黎族文化本就是多元化的组合体,包括黎族的黎锦文化、黎族纹身文化、黎族节日习俗、黎族建筑文化、黎族医药文化、黎族歌舞文化、黎族语言文化等,其中又分许多小的文化细节和板块。其中“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09年,9月29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正式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黎族三月三节、黎族民歌、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竹木器乐、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等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但是一个民族文化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博大的,而这仅仅是其多元化中的沧海一粟。但是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并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文明影响的逐渐深入,城市文明对黎族人民带来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对其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正逐步同化着黎族其本有的原始文化。

一、城市化发展下的黎锦

黎锦是黎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手工艺品,被称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其历史文化价值就不言而喻了。黎族织锦历史悠久,其精湛的工艺,精美的图案早春秋战国时期史书已闻名于世。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而黎族织锦的价值并不单纯的在于其高超的织造技艺,其在艺术上的审美价值和所传达的社会文化价值。

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其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制约和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受其原材料、特有的母女传承方式的约束,传统的黎锦制作的知识和技艺正在面临失传。我们在考察毛感乡的时候,也仅仅只遇到的了一位会黎锦的老年的黎族妇女。

并且由于黎锦原有的生产工艺流程繁琐复杂,从原材料的种植与采集、纺纱、染色、织花、绣花有一个固定的制作流程,而且每一步都要由黎族妇女手工完成。而且现在海南黎锦的主要纺织工具还是传统的踞腰织机,属于一种最古老的纺织工具,用这种工具织锦劳动量大,效率低。不谈其设备,传统黎锦所需要的原材料难觅,而其种植范围也越来越小。而且现代手工业的逐步发达,使其棉纺织市场更加丰富。就是导致了黎锦传统手工艺现存空间狭窄并无法适应当今正快速发展的社会,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但实际保护中种种特殊困难,迫使黎锦技艺不得不走上现代改良之路。

在改良过程中,有得必有失。

(1)传统纺纱技术的遗失。

由于现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可以买到现成的工业纱以及化学染料染过后的各种颜色的彩线。并且工业纱比起原始纺织的纱更加细致,平整光滑。而黎族原始的纺织技术繁琐复杂,因此传统的纺纱脚踏机现在已经很少人会用,只有少数的乡间的黎族老年妇女会用。

(2)传统染色技艺的遗失。

传统的染织技术十分复杂,每一种颜色都有对应的特定的植物或矿物,和其特制的提取和染织的方法。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的染织文化历史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它的提取、加工、制作过程过于复杂,费时费力,染色效果也不如现代化学染料。所以其正作为一种古老技艺面临着消失的边缘。

(3)织布技术的提高。

传统的踞腰织机的改进,主要是将原始的木质腰机改造为钢制手工提花织机,改良后的织机可以让人坐着织布,代替传统腰机的腰脚支撑,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改良的是织机材质,不是工艺细节,保留了原始手工编织,所以织出来的还是原汁原味的黎锦。但是也由于传统纺纱、染色、织布环节技艺逐渐失传,使传承着一门其他方言人群所没有的刺绣的技艺———“双面绣”。(“双面绣”是用色线在面料的正反两面,绣出相同花纹图案的

技艺。)现代的“双面绣”仅是在买来的机织布上绣出双面来,丧失了其原有的古朴厚重的感觉。

(4)市场需求的增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黎锦的价值也不断体现出来,再加上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国际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上世纪80年代,有双面绣图案的一套服装,价格才

二三十元,做工精细的五十元左右。而据2005年《海南京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的黎锦价格普通的一二千元,有的六七千元,甚至上万元,历史久远且品相好的龙被价格高达十几、二十几万。可以说现代的黎锦随着社会的发展升值空间很大。

(5)黎锦图案题材的增加。

传统的织锦图案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新事物的不断增加,使黎锦图案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图腾纹样,也可以加入现代的现代事物,从而不仅丰富了黎锦的内容还反应和记录当代的黎族生活。

(6)黎锦种类的增多。

原有的黎锦的品种有统裙、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肩、鞋帽等。而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黎锦的品种也不断丰富起来,在现代设计中大致可分为在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四大类中的运用。而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黎锦艺术表现出来的含义和应用度各不相同。如在室内设计中。黎锦造型的家具。采用原木为材料,将黎锦纹样运用其中,可制成饰品、家具、配件等。黎锦布艺。由黎锦图案印制面料,可制成窗帘、沙发坐垫、床单等家居产品。黎锦装饰画。用手绘、雕刻等方法加工的黎锦装饰画,可用于墙面、造型装饰,从而形成一种淳朴民族风格。以此,都可以成为黎锦文化以后发展和传承的一种方向。

二、城市化发展下的黎族建筑

船形屋,这是黎族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住宅,也是黎族最古老的居屋。船形屋又可称船形茅屋,因状似倒扣船只而得名的船形屋,是黎族的传统住房。黎族称其为"布隆亭竿"或者“布隆篝峦”,意为“竹架棚房子”。关于它的历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更是黎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但是船型屋存在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的影响下,政府也为了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