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绪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累了大量有关无机物的性质、制备等知识)
2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大量元素、无机化合物及其性质的积累为发现元素
周期律打下了基础(到1869年已经发现69种元素及大
量的无机化合物)。

相似元素组的发现:例如(1)锂、钠、钾;(2)
钙、锶、钡;(3)氯、溴、碘;(4)硫、硒、碲等。
(1829年,德国的德贝莱纳Döbereiner)
5 炼丹术和炼金术
中国:始于秦汉直到唐宋,炼丹术(将汞、 铅、硫等物在炼丹炉中烧制成含汞或铅的化 合物,即所谓的仙丹)。 阿拉伯国家及欧洲国家 :中国炼丹术传到阿 拉伯演变成炼金术后传到欧洲(试图将普通 金属冶炼成黄金) 结果:导致迷信、反科学行为,以失败告终。 意义:丰富了人类对金属、对矿物乃至对整 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
活动:制陶、金属冶炼、酿造、制药等。 特点: (1)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知识。 (2)没有理论指导,具有自发性、盲目性。
2 金属冶炼
中国、埃及、西南亚等国:公元三千多年 前炼铜(铜器时代);公元前一千年前炼 铁(铁器时代);金、银、锡、汞等金属 冶炼。
意义:认识了铜、铁、金、银等其他金属 的性质及其冶炼技术 。

人们发现原子量是元素的重要特征:相似的元素组
不应限于三个元素;在相似元素组中,各元素的原子量
之差往往是8或8的倍数(1850年,德国的培顿科弗
Pettenkofer)。
• 元素周期律的诞生: 1862年,法国人尚古多(B.de Chancourtiois)提出“螺 旋图” ; 1868年,德国的迈尔(Meyer)发表“原子体积周期性图 解”; 1869年,俄国的门捷列夫(Mendeleev)发表“元素周期 律表 ”。
6 医药化学
中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欧洲:15、16世纪“医药化学”。 意义: 制药方法涉及众多无极、有机反应, 丰富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化学知识。
1.1.2 近代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1 元素概念的提出 中国古代 “五行说”:金、木、火、水、土五种基本元
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四元素说 :“水、土、
产生的问题:道尔顿和盖吕萨(Gay-Lussac)的争论、人 们测定原子量得不到统一的数据等。
意大利阿佛加德罗(Avogadro) 提出分子的概念,并
把分子与原子概念区别开来:指出在游离状态下 单质或化合物能独立存在的质点是分子而非原 子,而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
后经意大利化学家坎尼扎罗(Cannizzaro)充Baidu Nhomakorabea和完
火、气”四种元素;且认为元素可以互变(影响欧洲多年)。 英国波义耳 (Boyle)的元素概念(1661年):“我所指 的元素,就是某种不由任何其他物体构成的原始的和简单的 物质,或是完全没有混杂的物质,它们是一些基本成分,一 切被称为真正的混合物都是由这些成分直接混合而成,并且 最后仍分解为这些成分。”(相当于现在说的单质,使人们 的思想从束缚中解脱出来。)。
3 酿造、染色和油漆
中国酿酒、酿醋;古埃及和古罗马的麦酒、 葡萄酒 (涉及发酵技术、酶催化反应) 中国古代染丝技术 ;古代埃及为亚麻布染 色(涉及染料着色技术) 中国古代漆器技术(利用天然物质制做防腐 涂层的技术)
4 造纸、火药
中国: 公元2世纪,蔡伦改进、发展了造纸技术 并组织规模生产中国: 唐末宋初,制造黑火药(其主要成分是硝 酸钾、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 )
善确立了分子-原子理论。
1.2 分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化学
无有 分 物 机机 析 理 化化 化 化 学学 学 学
化学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 化学在人类由古代穴居人的野蛮生活
进化到现在这样一个文明世界的变化过程 中, 起到了"中心"的作用, 使我们不仅可以和 自然处于和谐之中, 而且可以使我们和自己 的愿望相吻合。
1.2.1 无机化学
1 新元素不断被发现
• 通过分析和处理矿石发现新元素: 例如铂系元素的钯、铑、锇、铱和钌等 (1803~1840)
• 通过电解金属盐类发现新元素: 例如钾、钠、钙、锶、钡、和镁等(1807~ 1825)
• 用分光镜观察研究火焰颜色发现新元素: 例如铯、铷、铊、铟等(1860~1863)
3 原子-分子理论的建立
1803年英国的道尔顿(Dalton)提出:元素的最终组成称 为简单原子,原子是不可见的,不可再分割的。他 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其本性不变。同一元素的原子 其形状、质量及性质都相同,不同原子的形状、质 量及性质各不相同,每一种原子的原子质量是它最 基本的特征;形成化合物时,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 单的比例数结合。(很快被化学家接受。)
(共同点:发现元素性质随着原子量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3 无机化学的发展
周期律建立之后,人们有目的地去发现新元 素及其化合物,无机化学得以快速发展。
• 发现更多的元素和无机物; • 认识更多的无机物反应规律; • 揭示无机物的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 研究和开发无机物在生产和科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1.2.2 有机化学
1 从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提纯到有机物的人工 合成
2 科学燃烧学说的确立
古代观点:火是一种元素。 17世纪:德国化学家贝歇尔(Becher)和施塔尔(Stahl)提
出了所谓“燃素说”:火是由元素细小而活泼的微粒 构成的物质实体。 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Lavoisier) “燃烧概论” :总 结自己和前人的化学实验结果,说明“燃烧”是因 为有氧气存在,从而建立了科学的氧学说。 氧学说的意义 ①对燃烧现象给出的科学的解释②否定了燃素说,使人 们彻底摆脱了炼金术中关于“灵气”、“精灵”之 类迷信思想的束缚,使化学研究真正建立在科学的 基础上。(多数化学史学家认为拉瓦锡是近代化学 科学的奠基人)。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的发展史。 (2)了解化学分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3)了解现代化学的发展及趋势。
1.1 从经验到科学 (从古代~19世纪)
1.2 分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至今)
1.3 现代化学的发展 (20世纪后半叶至今)
1.1 从经验到科学
1.1.1 古代的化学实践 时间:
上古时期(公元前三、四千年)~ 18世纪; 历经五、六千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