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南壮族山歌语气词的修辞运用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试论广南壮族山歌语气词的修辞运用》
姓名陆修艳
考区云南师范大学
考号010*********
指导教师张欢
职称(学历)讲师
2013年9月23日
云南师范大学
试论广南壮族山歌语气词的修辞运用
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结果,表达人们的要求和思想愿望。而在我的民族中山歌就是人们表达的工具。山歌的传唱是文山州地区的一个特色,而广南支系的壮族山歌中的唱腔与内容是我所为之熟悉的。它里面还有丰富的修辞方式的运用,甚至比我们汉语中所用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就让我从它的特点以及一语气词等来了解一下其中的修辞运用。
关键词:壮族山歌;民族风俗;语气词;修辞;歌谣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时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意义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我的家乡广南位于云南与广西交界处,广南境域古属“西南夷”的一部分,居住着濮人、侬人、山僚、沙人等少数民族。宋仁宗五年,宋朝将领枢密副使狄青和杨文广率部征讨“南天国”仁惠皇帝侬智高,大批宋朝军队尾侬智高进入特磨道(即今广南、富宁和滇东南)。公元1055年,侬智高败走大理国后,大部宋军在此地领命从俗,逐步变为封建领主,宗支繁衍。明朝初期在云南建立二十二卫,三衔十八所,广南为二十二卫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命沐英镇守云南,这些戍守边疆之兵及家属子女就地屯田,就这样逐渐落籍下来。因此这里聚集了广大的古老壮民,山歌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壮族人人爱唱歌,传说古壮人是以山歌来跟先祖布洛陀对话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有壮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山歌,田间地头、晚间劳作之余以及红白喜事上,总能听到悠扬的山歌,各种大小节日,更是少不了山歌助兴。我是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自治州的孩子,我在生活当中最熟悉的当然也是我自己的民族,我熟悉它的生活方式,我熟悉它的民族风俗,我也熟悉我们本民族人民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方式就是山歌。山歌跟着我们民族走过了很长的道路。它也从不成熟发展到了成熟。然而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居住的习惯,那么也就决定了农
作物的种类问题。而壮族喜居水边钟情于水,有“汉族住街头,壮族居水头”之说。水分的充足决定了壮族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素来壮族人民都本本分分,不争不抢。这样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本民族温和的性格,所以山歌中也很少有描述战争的歌曲,多是歌功颂德或者表达喜悦之情。
一、壮族民歌的特点
(一)与壮族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民歌的产生民歌的产生和与当地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居住环境、劳动生产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壮族民歌的使用频率在婚嫁、丧葬等具有显著民族特征的活动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壮族民歌都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或整个活动中,以歌声来传达人们的思想及欢乐。
(二)是壮族人民民族特征的显著体现形式
讲到壮族人民民族特征我不得不想到“布洛陀”—壮族人民的智慧祖神!它的出现就体现了壮族民歌不仅涵盖了本民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成为壮族文化的知识宝库及百科全书,而且对人们日常行为及道德起着重要的约束规范,能够正确协调社会与壮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壮族民歌既传达了人民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劳动经验、常识、哲理、审美意识等,而且从本质上体现了壮族人民对人类、生产、农事、自然独特的看法及认识。壮族民歌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同时又高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是民族特征的显著体现形式。就像拉法格所说“这种出处不明,全凭口传的诗歌,乃是人民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然的表现的形式;是人民的知己朋友,人民向它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壮族民歌是壮族人民的显著代表,人们可以通过研究民歌来探究壮族人民的各方面信息。
二、山歌种类中以及句首句尾等部分语气词的修辞体现
(一)山歌种类中的修辞
广南壮族由依人(布依人)、土僚、沙人三大支系组成,每一个支系的语言发音都有所区别,所用唱腔与音调上也有不同。但是山歌种类却差别不大。从壮族著名历史学家黄宪璠所撰《谈僮歌》[1]一文和所著《壮族通史》[2](合著)以及《壮族民间歌谣集》[3]等论著中可知:壮族古代民间歌谣包括诉苦歌(长工苦歌、媳妇苦歌、单身苦歌、叹苦歌、怨命歌等等)、情歌(散歌、套歌、探
问歌、赞美歌、讨欢歌、示爱歌、定情歌、交友歌、发誓歌、分别歌等等)、风俗歌(庆贺歌、祝祷歌、仪式歌、敬酒歌、迎宾歌、送客歌、摇篮曲、哭丧歌、哭嫁歌等等)、生产劳动歌(农事歌、农闲歌、时令歌、节气歌、喜雨歌、苦旱歌等等)、盘歌(又称问答歌、碰头歌、猜谜歌、斗智歌,以对唱形式表现)历史歌、时政歌、童谣、革命歌曲等等。
壮乡山歌开唱时,必须遵守约定俗成的歌唱规范,不能瞎唱乱说。特别是时政歌、仪式歌和情歌,在什么场合唱是有传统规矩的。例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尽情地唱,而在家里,在长辈面前就一定不能唱。风俗歌中,祭祀唱什么,婚嫁唱什么,丧礼唱什么,皆不能颠倒乱唱。连迎接不同的客人同样有不同的迎客歌。
山歌调的演唱方法,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其中以富宁皈朝山歌调、靖西马隘及汉隆山歌调、田阳古眉山歌调、马山山歌调、环江山歌调等尤为著名。而本文所论述的皆以自己所见所闻来论述自己家乡的歌谣,难免有通俗之感。
山歌种类的不同不代表唱腔不同,恰恰相反的是音、调上基本一致,只是内容上的巨大差别。例如:青年男女通常是唱情歌,又分为四个阶段:想见识是“初恋歌”,爱慕是“赠礼歌”,热恋后是“别情歌”,分手则为“约会歌”。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生产歌“即古时人们在农时生产活动唱的歌,描述生产活动内容或者歌功颂德,或者是忙中偷乐,作为精神支柱而唱。”祭祀”即是我们民族在特有的节日中所唱的歌。如“地亩”文化节,接送祖宗等必须有专人来唱。它不似其他歌曲那样讲究唱者,而是要求所唱之人必须是村子里面具有一定地位的长者。
山歌相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觉得很陌生,除了“歌仙”刘三姐,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其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在《刘三姐》[4]这部电影中让我们大家对山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所谓的山歌不仅仅就是以对唱、自唱等形式来表达感情的一种语言方式,而且它里面包含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句“真像笨鸟不开声,忽然变成分水龙,隔着船仓喊一句,五尺汉子脸也红”。这句是三姐用“笨鸟”来比喻阿牛的憨厚老实”。也有排比如: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三姐回“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运用排比一一道来问题,增强气势也起到一定的效果。对偶性:我们大家都知道对偶都是要求严格,结构相对,字数相等。例如《刘三姐》中的一段对歌就表现出来这个对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