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南壮族山歌语气词的修辞运用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试论广南壮族山歌语气词的修辞运用》
姓名陆修艳
考区云南师范大学
考号010*********
指导教师张欢
职称(学历)讲师
2013年9月23日
云南师范大学
试论广南壮族山歌语气词的修辞运用
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结果,表达人们的要求和思想愿望。
而在我的民族中山歌就是人们表达的工具。
山歌的传唱是文山州地区的一个特色,而广南支系的壮族山歌中的唱腔与内容是我所为之熟悉的。
它里面还有丰富的修辞方式的运用,甚至比我们汉语中所用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下面就让我从它的特点以及一语气词等来了解一下其中的修辞运用。
关键词:壮族山歌;民族风俗;语气词;修辞;歌谣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
壮歌最早时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
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
真正意义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
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
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
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我的家乡广南位于云南与广西交界处,广南境域古属“西南夷”的一部分,居住着濮人、侬人、山僚、沙人等少数民族。
宋仁宗五年,宋朝将领枢密副使狄青和杨文广率部征讨“南天国”仁惠皇帝侬智高,大批宋朝军队尾侬智高进入特磨道(即今广南、富宁和滇东南)。
公元1055年,侬智高败走大理国后,大部宋军在此地领命从俗,逐步变为封建领主,宗支繁衍。
明朝初期在云南建立二十二卫,三衔十八所,广南为二十二卫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命沐英镇守云南,这些戍守边疆之兵及家属子女就地屯田,就这样逐渐落籍下来。
因此这里聚集了广大的古老壮民,山歌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壮族人人爱唱歌,传说古壮人是以山歌来跟先祖布洛陀对话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有壮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山歌,田间地头、晚间劳作之余以及红白喜事上,总能听到悠扬的山歌,各种大小节日,更是少不了山歌助兴。
我是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自治州的孩子,我在生活当中最熟悉的当然也是我自己的民族,我熟悉它的生活方式,我熟悉它的民族风俗,我也熟悉我们本民族人民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方式就是山歌。
山歌跟着我们民族走过了很长的道路。
它也从不成熟发展到了成熟。
然而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居住的习惯,那么也就决定了农
作物的种类问题。
而壮族喜居水边钟情于水,有“汉族住街头,壮族居水头”之说。
水分的充足决定了壮族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素来壮族人民都本本分分,不争不抢。
这样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本民族温和的性格,所以山歌中也很少有描述战争的歌曲,多是歌功颂德或者表达喜悦之情。
一、壮族民歌的特点
(一)与壮族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民歌的产生民歌的产生和与当地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居住环境、劳动生产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壮族民歌的使用频率在婚嫁、丧葬等具有显著民族特征的活动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壮族民歌都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或整个活动中,以歌声来传达人们的思想及欢乐。
(二)是壮族人民民族特征的显著体现形式
讲到壮族人民民族特征我不得不想到“布洛陀”—壮族人民的智慧祖神!它的出现就体现了壮族民歌不仅涵盖了本民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成为壮族文化的知识宝库及百科全书,而且对人们日常行为及道德起着重要的约束规范,能够正确协调社会与壮族人民之间的关系。
壮族民歌既传达了人民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劳动经验、常识、哲理、审美意识等,而且从本质上体现了壮族人民对人类、生产、农事、自然独特的看法及认识。
壮族民歌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同时又高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是民族特征的显著体现形式。
就像拉法格所说“这种出处不明,全凭口传的诗歌,乃是人民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然的表现的形式;是人民的知己朋友,人民向它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
”壮族民歌是壮族人民的显著代表,人们可以通过研究民歌来探究壮族人民的各方面信息。
二、山歌种类中以及句首句尾等部分语气词的修辞体现
(一)山歌种类中的修辞
广南壮族由依人(布依人)、土僚、沙人三大支系组成,每一个支系的语言发音都有所区别,所用唱腔与音调上也有不同。
但是山歌种类却差别不大。
从壮族著名历史学家黄宪璠所撰《谈僮歌》[1]一文和所著《壮族通史》[2](合著)以及《壮族民间歌谣集》[3]等论著中可知:壮族古代民间歌谣包括诉苦歌(长工苦歌、媳妇苦歌、单身苦歌、叹苦歌、怨命歌等等)、情歌(散歌、套歌、探
问歌、赞美歌、讨欢歌、示爱歌、定情歌、交友歌、发誓歌、分别歌等等)、风俗歌(庆贺歌、祝祷歌、仪式歌、敬酒歌、迎宾歌、送客歌、摇篮曲、哭丧歌、哭嫁歌等等)、生产劳动歌(农事歌、农闲歌、时令歌、节气歌、喜雨歌、苦旱歌等等)、盘歌(又称问答歌、碰头歌、猜谜歌、斗智歌,以对唱形式表现)历史歌、时政歌、童谣、革命歌曲等等。
壮乡山歌开唱时,必须遵守约定俗成的歌唱规范,不能瞎唱乱说。
特别是时政歌、仪式歌和情歌,在什么场合唱是有传统规矩的。
例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尽情地唱,而在家里,在长辈面前就一定不能唱。
风俗歌中,祭祀唱什么,婚嫁唱什么,丧礼唱什么,皆不能颠倒乱唱。
连迎接不同的客人同样有不同的迎客歌。
山歌调的演唱方法,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其中以富宁皈朝山歌调、靖西马隘及汉隆山歌调、田阳古眉山歌调、马山山歌调、环江山歌调等尤为著名。
而本文所论述的皆以自己所见所闻来论述自己家乡的歌谣,难免有通俗之感。
山歌种类的不同不代表唱腔不同,恰恰相反的是音、调上基本一致,只是内容上的巨大差别。
例如:青年男女通常是唱情歌,又分为四个阶段:想见识是“初恋歌”,爱慕是“赠礼歌”,热恋后是“别情歌”,分手则为“约会歌”。
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生产歌“即古时人们在农时生产活动唱的歌,描述生产活动内容或者歌功颂德,或者是忙中偷乐,作为精神支柱而唱。
”祭祀”即是我们民族在特有的节日中所唱的歌。
如“地亩”文化节,接送祖宗等必须有专人来唱。
它不似其他歌曲那样讲究唱者,而是要求所唱之人必须是村子里面具有一定地位的长者。
山歌相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觉得很陌生,除了“歌仙”刘三姐,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
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
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
人们对其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在《刘三姐》[4]这部电影中让我们大家对山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所谓的山歌不仅仅就是以对唱、自唱等形式来表达感情的一种语言方式,而且它里面包含有丰富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句“真像笨鸟不开声,忽然变成分水龙,隔着船仓喊一句,五尺汉子脸也红”。
这句是三姐用“笨鸟”来比喻阿牛的憨厚老实”。
也有排比如: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三姐回“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运用排比一一道来问题,增强气势也起到一定的效果。
对偶性:我们大家都知道对偶都是要求严格,结构相对,字数相等。
例如《刘三姐》中的一段对歌就表现出来这个对偶
性:“百花争春我为先,兄红我白两相连,旁人人唱戏我挨打,名士风流天下传”和“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梨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蠢才也敢对歌来”。
此处是三姐跟秀才的对歌,作为一个农家女孩,她没有表现出怯意,正面迎敌且步步紧逼,让秀才防不胜防。
思维敏捷,针对人家所说答出让秀才不曾想到的答案。
而所用的都是平时物,也运用秀才所用的七言来对答,显得整齐有顺口。
整部电影中的歌曲多出运用到现代修辞手法,体现了民歌也有文学价值。
这样的山歌正对了壮族人民的胃口,因为山歌传唱着多为文化程度低的农民,这样的运用让人们没有距离感,能听能唱。
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仍是用汉语来唱的山歌,而它与壮文所唱的山歌是有共同点的,都是用来体现民族特色和文化,壮族上个的特点是用本民族的语言来表达感情。
但是要求也跟上例一样,要求对偶,有问有答。
而且所唱内容不同,全看歌者的自身知识是否够用。
(二)开头语气词的修辞
1.作用初体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山歌也是一样,开头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个歌的质量。
所以我们聪明的歌者就有了独特的开始方式。
如“dang li chang a dang li ge ”这句是我们当地山歌中的其中一句,而且也是运用较多的一句。
它没有具体的意思,只是起到一个开头作用。
这个说法是我根据壮语音译过来的,为了对本文起到更好的叙述而已,也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壮文。
山歌不像我们平时所唱的歌曲,词曲等有专人来谱写,而是有歌者自己个人即兴创作。
所以决定了它不似CD,一播放表有美妙的前奏,也不像MV里面的播放就有表演出所唱内容。
因此为了让自己唱的歌显得有层次感,我们的歌者就会不断地探索出一个最合适的开头,上句就是证明。
“dang li chang a dang li ge ”,它起的另外一个修辞作用便是决定了本歌的基本的调,而这句开头语的选用也说明了这个歌的调相对低沉(这里的调只是讲声音的低和高)而这种唱法多是人们乔迁新居或者老人的寿宴上是所选的调,好使歌者自己唱出那种乔迁之喜和愿老人安康的意思。
声音的低沉让听者仿佛是在欣赏影片般看出了主人努力的过程和老人一辈子的事迹。
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歌者的智慧。
除了上面所列的一句还有另外一句口头禅“you are fa di lan”,它也用于开头,二它的作用则是在调上面稍微比上文所列句子的要高,多是在较宽阔的场景所用,如年轻男女聚会、铜鼓文化节或者壮族特有的节日三月三所用,曲调高昂,即使人多也能让听众听见。
2.未使用开头语的缺点
每一首山歌,无论是哪个民族的歌谣它都有自己习惯的开头方式和基本唱
腔,确定了基础,其他便迎刃而解。
如果壮文里面没有上文所说的开头方式的话,唱者也就失去了方向。
陷入混乱状态,特别在“对歌”上就会必输无疑!
(三)中间部分的修辞
我们上面所讲的开头所用的句式是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前任的创作,后人组合成自己最习惯的句式来自己用。
但是中间部分就没有那么幸运,还有所谓的固定用法也没有了作用,而是随个人发挥。
而在中间部分所具有的的特色便是称呼问题,在壮语中一般不会有人直接用第一人称描述事情。
而所使用的便是本民族特有的尊称。
犹如kuai它的发音有点想“快”,一般在歌里面,壮语中的尊称也会移用到山歌里,而这种尊称多用于晚辈对长辈或者不熟悉的同辈之间,既能显示出话语的主动性又能显示出水花者的礼貌。
在歌中就显得对同行跟为尊敬的意思,显示自己的友好!
如壮语歌《热闹壮乡》[5]中便体现了这个特色。
其歌词为:“Goenz niz lai biak dingn o
hoenz miz puj qiag daeuj mengz noangz a
mengz noengz qiag daeuj taeng
hox raeua lej jwh faengz
chon mbaiq mawz daeuj dih naeh liuh”
大体意思是:“大家听好了,今天有客到壮乡,壮乡客来到,我们就高兴,感谢你到这玩”。
壮族人民很热情,为了显示他们的热情,在这首歌里面所用的词也很讲究。
例如第二句中的“puj、mengz noengz”,第三句中的“daeujtaeng”;它们的原意依次是:客人、壮乡、来到。
它们的意思在汉语中听来平淡无味,而在壮语里面则是客气中带有强烈的欢迎,而其中的“daeuj taeng”不是简单的来到之意,而是表示客人不辞辛劳来到壮乡做客,作为主人的壮乡人民应该把自己最强烈的欢迎表示出来,让他们感觉得到这份情义。
整首歌表达直接明了,韵律和谐。
歌美舞也不赖,壮族的舞蹈最有名的当属手巾舞,人们会穿着民族服饰,拿着崭新的手巾跳着原始的步伐来表达自己最初的感情。
它起源于原始的祭祀乐舞,状语叫“形捏那”,《迎亲舞》是壮族手巾舞的代表。
主要流行于文山州壮族自治区。
每年的花街节上,壮族群众都会身着民族盛装,背着装有五颜六色糯米饭的精制竹箩、绣花挎包,带着花线、绣花布鞋、绣花鞋垫、自头帕、项链等到壮族较为密集的乡镇赶街、跳起手巾舞。
动作抒情柔和,通常使用的手法有平甩、横甩、上下抖甩、斜线抛甩等,歌舞结合,表现出一中与自然和谐的美。
在正式场合如结婚场合唱歌是歌中还带有伴奏的“乐队”,那些多为村子里面的老人,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现代年轻人大豆奔赴城市扎根,三月导致没
有几个年轻人会使用这些。
常用的乐器有二胡、銅鼓短笛等较轻的物什。
除了句首的固定之外,句尾也有常用的的句式。
如:“me a hui” ,其大体意思是“你看”,就是歌者唱完了他所要表达的内容之后,让听众来想想他唱的是否符合实情。
也有欢迎下次再来的意思。
三、具体几个常见修辞的运用和具体语气词的例证
(一)常见修辞的运用
完美的艺术也是一首山歌的重点,一首好的山歌必须切实达到事、理、时、地、情的多重组合。
巧妙的运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
使壮歌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美。
比喻:是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一种很手段,也是壮族任命山歌中喜闻乐见的修辞运用。
陈望道现在在《修辞学发凡》[6]中给“比喻”定义为: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
比喻用法简单,有口语化倾向,真实生动,所以是大多数歌者所选。
如《壮族侬支系对歌》[7]
youx w fax ndi lan 情人啊情人
Bwk gyaw pe lan lan 此时心惶惶
gyaw gawj hang lnemx laemx是谁心慌慌
naep mejj daen ndi ga w ngaz爬树只见枝
ngan dah taen ga sai 望河只见你
第一句“youx w fax ndi lan”在状语的实意为四方的人们,但是在几代人的传承中,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思,被人们用来比喻情人。
流水飞逝,光阴荏苒,不光是我们的世界在变,就连少数民族的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变化。
也会跟随着汉语的变化来转变,是自己更完美。
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壮语歌手有很多的时候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他们对现代修辞学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但是在与汉族的接触中也让他们学会了这一修辞用法。
无论是在唱那一种类的歌曲中,顶真的运用可谓是数不胜数。
如:
Nuengxmei bakraeh , 妹嘴利
Nuengx bakraeh gvaq fag-daeqdau ,妹嘴利过剃刀
Geijlai dietsienq cungj gamj bauz ,多少铁线都敢刨
Beix lau caeuq mwngz beij bonjsaeh,哥怕和你比本事[8]从例子中文部分不难看出,一二句正是运用了现代修辞学中的顶真,意思也可以从中文部分中看出来。
起到了增强语气的作用。
除了这些,山歌对唱还将就压脚韵—勒脚歌。
一般五言类最多。
如:“喝晚清粥汤,胀肠胃养血;不吃肚饿瘪,吃着呗掉泪”水胃押脚韵,血瘪也是押脚韵,瘪呢押腰脚韵。
平仄相对,朗朗上口。
据清人陆祚蕃在《粤西偶记》中曾静对壮族山歌的特点进行了囊括:“僮(壮)人……其歌字皆土音,韵皆天籁,译而通其意,殆亦工于为词者。
[9]。
(二)具体语气词的修辞
以上我从修辞的两种来举例说明,下面从语气词方面来欣赏山歌中的修辞作用。
从以上所有的例子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句首、句中还是句末,都有几个我们常见的字母“a”、“o” .
a它也发“啊”音,也是具有很强的附着性,在壮歌中常见在句尾,表达歌中语气。
如“hoenz miz puj qiag daeuj mengz noangz a,今天有客来到了”表陈述语气;除了起到表达语气之外,也起到一定的语法作用;如在中间起到链接作用“you a fa di lan ”也可以表示感叹,疑问等。
o 在我所熟知的壮语也发“喔”音,但是在歌曲里面有事也发“啰”音,也也表陈述语气:如“Goenz niz lai biak dingn o大家听好了”,在这句歌里面,它表示的又是“啊”的意思,高兴客从远方来。
无论是哪个部分的修辞还是哪种运用,都充分体现了壮文随着现代文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特点,它已经与现代文化紧密相联,互相促进,互相发展。
也提醒了我们在发展壮文的同时要关注社会文学的方向,千万不要让它背道而驰!
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在壮族人民的身上发生的历史是如路上的车辆,数不胜数,有一些被人们铭记在心,但是有一些如流水划过,干了就没有痕迹。
所以人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有夸大也有现实。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不多多加评论,只是在基础上加上自己浅薄的观点来浅析它、欣赏它。
祝愿它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变得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黄现璠.谈僮歌.广西日报,1957.2.10.
[2]黄现璠等人合编.壮族通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
[3]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壮族文学史编辑室.壮族民间歌谣集.1959年7月. 《民族研究》.
[4]刘三姐
[5]广南壮族网www.lk_movie.cm
[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
[7]优酷网《广南壮族敬酒歌》(濮侬话)
[8]《壮族民间歌谣资料》.广西科委会壮族文学史编辑室.1959年7月编印.
[9] 陆祚蕃.粤西偶记.中华书局.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