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中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兴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

建立和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2011年,资兴市土肥站共开展了早稻3414类肥料效应田间试验14个,早稻氮磷钾不同用量6个,早稻配方校正试验11个;晚稻3414类肥料效应田间试验14个,晚稻配方校正试验12个;中稻3414类肥料效应田间试验6个,中稻配方校正试验3个,中稻肥料利用率试验3个,并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规范,初步建立了早稻、晚稻和中稻施肥指标体系。

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1.1 基础地力与目标产量

1.1.1 基础地力及依存率

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做依存率。其计算公式为:

依存率(%)=无肥区作物产量/全肥区作物产量×100%

表1为资兴市2008-2011年田间试验空白产量、全肥区产量统计结果,早稻平均基础产量为272.6kg/667m2,不同地块之间差异较大,最低159.1kg/667m2,最高366kg/667m2,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平均为70.4%,最低58.8%,最高86.9%;晚稻平均地力产量293.3kg/667m2,最低178kg/667m2,最高421.8kg/667m2,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平均75.2%,最低62.9%,最高93.5%;中稻平均地力产量417.5kg/667m2,最低310.3kg/667m2,最高571.0kg/667m2,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平均72.9%,最低61.7%,最高88.6%。

表1 资兴市水稻土壤基础地力

1.1.2 地力产量与目标产量及依存率的关系

将试验全肥区(配方区)产量理解为目标产量,以无肥区产量(x)为横坐标,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或目标产量)为纵坐标作散点图,可以看出目标产量(或依存率)与地力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即地力产量高的地块可以获得较高的目标产量(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也越大),这为我们通过地力产量预测目标产量提供了依据。

早稻、晚稻目标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的关系分别为:

早稻y = 0.7571x + 177.95 R2 = 0.8469**(n=28);

晚稻 y = 1.1303x - 142.32 R2 = 0.8838**(n=19);

中稻 y = 0.571x + 328.81 R2 = 0.8637**(n=12)。

早稻、晚稻依存率与基础地力产量的关系分别为:

早稻y = 6.7959x - 205.59 R2 = 0.8368**(n=28);

晚稻y = 7.7265x - 288.02 R2 = 0.8192**(n=19);

中稻 y = 477.85x + 218.74 R2 = 0.6469*(n=12)。

图1 早稻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的关系

图2 早稻土壤养分依存率与地力产量的关系

图3 晚稻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的关系

图4 晚稻土壤养分依存率与地力产量的关系

图5 中稻空白产量与目标产量的关系

图6 中稻依存率与目标产量的关系

1.2 相对产量

相对产量是指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的百分比,是划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重要参数,表2是根据2008-2011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计算出的早稻、晚稻和中稻的N 、P 、K 相对产量。

表2 水稻NPK 相对产量统计

1.3 肥料利用率

根据空白区和全肥区N 、P 、K 养分的吸收量计算出养分利用率 肥料农学利用率(%)=

()

%100%2

/2/2/⨯⨯-

⎪⎭

⎫ ⎝⎛⎪

⎭⎫ ⎝

⎛⎪⎭⎫ ⎝⎛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施用量量缺素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施肥区农作物吸收养分hm kg hm kg hm kg

表3 水稻NPK 养分利用率表

1.4 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根据试验产量结果和植株化验结果计算得出单位经济产量N、P、K养分吸收量(表4),早稻100kg产量N、P2O5、K2O平均吸收量分别为2.01、0.52、2.77kg,NPK吸收比例为1:0.26:1.38;晚稻100kg 产量N、P2O5、K2O吸收量分别为2.02、0.49、3.09kg,吸收比例为1:0.24:1.53,其N、P吸收量与早稻相差不大,K的吸收比例明显高于早稻。中稻100kg 产量N、P2O5、K2O吸收量分别为2.27,0.46和2.01kg,吸收比例为1:0.20:0.89。

表4 水稻单位产量NPK养分吸收量

2 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通过校验研究,对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作物相对产量和土壤养分测试值的数学关系,再以相对产量50%、75%、95%为标准,获得土壤养分丰、中、缺的指标。

2.1 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测试值之间的关系

以土壤速养分测试值为横坐标,缺素区相对产量为纵坐标作散点图,分析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测试值之间的关系,经分析,N的相对产量与土壤全N、碱解N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无P区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P(0.5mol/L 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有很好的对数

相关性(图5和图7);无K区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K(1.0mol/L NH4Ac 浸提-火焰光度法)亦有很好的相关性(图6和图8)。

图5 早稻无P区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P的关系

图6 早稻无K区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K的关系

图7 晚稻无P区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P的关系

图8 晚稻无K区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K的关系

图9 中稻无P区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P的关系

图10 中稻无K区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K的关系

2.2 磷、钾养分丰缺指标

目前划分养分丰缺指标通行的做法是以相对产量为依据,即依据相对产量与土壤测试值的关系,按照相对产量大于95%为高、75~95%之间为中、50~75%之间为低、小于50%为极低的标准,划分出相应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表3-5、3-6)。

土壤有效P与缺P区相对产量的关系:

早稻:y = 16.092Ln(x) + 46.517 R2 = 0.8435

晚稻:y = 17.383Ln(x) + 49.509 R2 = 0.7793

中稻:y = 16.315Ln(x) + 41.4 R2 = 0.9232

土壤速效K与缺K区相对产量的关系:

早稻:y = 20.95Ln(x) + 1.5768 R2 = 0.7714

晚稻:y = 26.894Ln(x) - 22.768 R2 = 0.855

中稻:y = 16.687Ln(x) + 14.777 R2 = 0.9782

表5 水稻不同等级相对产量对应的土壤测试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