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在我国投资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FDI在我国投资现状
(一)、我国利用FDI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91年):外商直接投资的起步与初步发展阶段,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我国招商引资的大门。在这一阶段先后经历的两个发展时期,(1)起步时期,1979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同时首批设立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经济特区为我国重点对外窗口以吸引外资。虽然我国做了诸多引资的努力实践,但是在刚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初期,由于我国相关的一系列规章条例还没有出台、具体落实到位,加之国外对我国政策或了解甚少或处于观望状态等,因此前几年我国并没有吸引到多少外资。(2)初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陆续颁布了一些关于展商引资的政策法规,具体方针对策的进一步到位,其他如上海、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先后开放,从1985年开始无论是合同FDI还是实际FDI每年均有所增长,但涨幅不大。这期间的资金到位率较高,除1991年外均保持在60%左右。但这一阶段我国引资总体水平是有限的。
第二阶段(1992年—1996年):外商直接投资的高速成长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无疑是让外国企业吃了颗“定心丸”,开始积极展开对我国的投资,对外开放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同时,亚太地区经济形势看好,也为我国引进外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我国在沿海开放的基础上,继续实现沿江、沿线、沿边的开放策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方面,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系列的努力实践使这一阶段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高速增长。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发展调整阶段,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国已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招商引资大国之一。期间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不景气等虽然给亚洲甚至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蒙上了一次阴影,但其对我国招商引资的消极影响是有限的,除了1999年、2005年连续两年实际FDI利用量出现较小的负增长外,其余年份我国实际FDI使用量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比例。进入21世纪后实际吸引FDI的年增长比例更是高达15%左右,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二)、我国引资的主要来源国及其投资形式
我国引入的FDI主要来源于亚洲地区,特别是来自香港、台湾的资金占绝对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亚洲的国家或地区与我国大陆地理位置相邻,文化传统相似,原有经济市场一定程度上的相通等特有的优势所致。相比下,在招商引资初期,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对外开放实施持谨慎观望态度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则比较少。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招商引资的数目较少、外资企业规模较小、引入技术先进度有限,外资重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招商引资软硬环境的整体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发到国家关注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对华进行投资,特别是欧美日跨国公司大规模的对华投资直接带动了我国整体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进入21世纪后,尽管来自港澳台地区的投资占有很大的比重,但随着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的投资的大规模增长,以及新型发达国家韩国、新加坡对华投资的增加,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呈现出了日益多元化的投资趋势。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流入我国的外资依然是以劳动密集型资本为主,其进入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我国大量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而对我国急需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外资的招商引资还需要进一步的促进落实。正是由于我国引进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外资,也决定了目前我国通过引进外资,通过技术的溢出效应来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提升我国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空间的有限性。
(三)、FDI在我国的产业和行业分布
FDI在我国产业上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二、三、一”格局,即第二产业是我国利用外资的最主要部分,所占比重成绝对优势,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第二产业FDI 投入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呈现持续增长之势,目前已经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比例保持在70%左右(2006年有较大反弹),FDI的大量流入带来了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极大的促进了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吸收FDI除1993年和1994年外其余年份FDI利用比重在20%—30%之间徘徊不前,这与我国目前对第三产业的限制性开放政策有很大的关系;而第一产业吸引外资的前景并不乐观,由于第一产业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以及利润回报率低等客观原因造成了我国第一次产业FDI利用比重仅仅在1%—2%左右,并且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FDI不仅是在三大产业上的分布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对三大产业内部的具体投向也带有不均衡的“倾向投入性”。在第二产业内部,绝大比例的FDI集中在工业行业中的制造业,近年来呈现出持续的上升趋势,比例均维持在65%以上。其中FDI投资比重较高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以及专用设备等行业。另外,随着第二产业吸收FDI的逐年增长,采掘业和建筑业也利用到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以促进其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其中制造业的FDI所占比重的不断提高,反映了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外国公司尤其是欧美日大型跨国公
司将中国视为其全球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FDI大量流入制造业将极大的弥补我国工业强国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缺口”、“技术缺口”以及“管理缺口”等,其所带来的FDI溢出效应更会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相对于第二产业的FDI 高度集中于制造业,第三产业内部FDI的投资行业出现了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在引资初期,FDI主要流向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其他行业吸收的FDI金额十分有限。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限制的进一步取消,大量FDI流入到了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以及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业等行业。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力度的加大也会对外资投资房地产行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一)、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现状
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是也为此付出了一些代价。首先,外资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大,我国对外资依赖程度比较大。其次,资源消耗、环境保护问题日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水平总体上偏低,与国外中小企业相比,在创新投入、研发开发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从现实角度看,我国中小企业没有摆脱以外延为主的发展模式,采用模仿技术比较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生产成本过高,产品缺乏差异化,市场竞争压力大。
(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存在问题
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受到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影响,如政府支持、企业人才结构、企业领导支持等。目前,国家一些重大创新虽然来自于中小企业,但是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中小企业在创新中存在种种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创新的经费、风险比较大,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去走创新这条路。
(2)研发能力不足,以企业研发机构普及率为例,我国99%的中小企业没有研发开发机构。而
日本有相当多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3)缺少高素质人才。很多中小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没有雇佣中高学历人才,而是拥有大量低
学历人员。
(4)缺少科学管理。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管理粗放,缺少现代管理新观念
和方法。